流逝的岁月。。。(老照片)

来源: 2014-04-13 08:51:4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北京的有人居住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自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后,这里一直就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北京随着清王朝的没落走向衰败。

1.jpg
1901 年,北京前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欧美日的外交官、商人和传教士涌向北京,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和技术,同时也加剧了中国老百姓与清王朝之间的 矛盾,矛盾达到顶点的标志**件便是义和团起义。剿灭义和团后不久,清政府也轰然倒下,中国也从此结束了封建帝制。



2.jpg
1901年,美国摄影师詹姆斯-理查尔顿骑在一头双峰驼上。从古**始,中国人就将骆驼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在20世纪中期汽车大范围普及前,北京到蒙古和西部的货物运输主要靠骆驼。



3.jpg
1902年前后,前门火车站,一名英国军官正与士兵交谈。在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至1895年)中国战败之后,清政府向外国侵略者做出大量让步,促使中国的铁路快速扩展。



4.jpg
1901年,几名满族官员合影留念。17世纪,本来是游牧民族的满族人征服了中国,建立了清朝。1912年,清朝灭亡。



5.jpg
1901年,一名男子当众毒打他的妻子。清朝末年进行法律改革时,一些肉刑被废除。清末的法律改革立基于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



6.jpg
北京的**。照片拍摄于1902年前后。



7.jpg
北京街头的送葬队伍。照片拍摄时间在1910年至1915年之间。



8.jpg
北京街头,由于车上的货太重,不堪重负的小马最终摔倒在地。在当时的北京,这种交通事故随处可见。照片拍摄于1902年前后。



9.jpg
躺在街头的一名乞丐。在中国古代,政府很少关心乞丐问题。晚清时期,由于受到西方的影响、法律改革以及因吸食鸦片家破人亡的人增多,中国的执政者开始将贫困作为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社会问题。



10.jpg
北京的一个露天餐馆,食客们正在吃饭。照片拍摄于1924年前后。



11.jpg
被脚手架围起来的前门。照片拍摄于1907年前后,在义和团起义期间,前门被占领北京的西方军队破坏,拍照时正在进行修缮。现在,前门成为北京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12.jpg
北京的一所教会学校,孩子们正在玩耍。照片在1902年前后拍摄。除了现代科技外,外国人还给中国带来了基督教。传教士通过成立教会学校的方式传播基督教。基督教、外国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是义和团的重点打击对象。



13.jpg
1901年,马车穿过一座石桥。



14.jpg
1901年,一名男子坐在残墙上,不远处便是美国公使馆。一年前,公使馆被义和团包围,照片中仍能看到外墙的破损痕迹。



15.jpg
1901年,美国第9步兵团的士兵在紫禁城扎营。义和团覆灭后,外国军队占领北京,开始肆意掠夺,同时惩处那些被怀疑与义和团合作的人。



16.jpg
肃亲王善耆1901年拍摄的照片。善耆是清朝最后一位肃亲王,位高权重。义和团起义时期,肃亲王允许他的府邸——毗邻英国公使馆——充当中国基督徒的避难所,他本人则被欧洲士兵强行疏散。



17.jpg
1908年,京师大学堂的两名学生,胳膊上戴着白孝,哀悼去世的慈禧太后。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她死后,大清帝国也很快走向灭亡。



18.jpg
梨园行的一对师徒。照片拍摄于1901年前后。



19.jpg
美国公使馆的一名守卫。照片拍摄时间在1915年至1925年之间。



20.jpg
一名剃头匠正给客人剃头。照片拍摄于1902年前后。街头刮脸或者剃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14世纪。



21.jpg
1901年,几名歌女正陪富商吃饭。在中国古代,商人是最下等的职业,尽管社会的发展非常需要商人。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和末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商业化促使商人的社会地位快速提升。



22.jpg
1901年,一群西方游客正在游览颐和园。



23.jpg
日 本驻华外交官日置益与家人的合影。照片拍摄时间在1910年至1915年之间。对于是否接受西方文化,中国的态度较为模糊,相比之下,明治维新下的日 本则全盘仿效西方,无论是治国术还是服饰。这种西化提高了日本的国力,最后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击败长久以来的亚洲第一强国中国。



24.jpg
美国“休伦”号的一名水兵与龙雕像合影留念。照片拍摄时间在1920年至1927年之间。



25.jpg
1919年,北京街景



26.jpg
两名美国士兵坐在一辆马车上。照片拍摄时间在1905年至1927年之间 (完)


 

英 国 人 拍 1 8 9 8 年 新 疆:


1329113491_23.jpg
图片均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史密森尼博物馆,拍摄日期1898年,拍摄者是英国旅行家David T. Hanbury
1329113491_24.jpg

帐篷前的David T. Hanbury
1329113491_25.jpg

David T Hanbury的乘马
1329113491_6.jpg

帕米尔高原的吉尔吉斯游牧民
1329113491_8.jpg

1329113491_7.jpg

1329113491_8.jpg

1329113491_10.jpg

帕米尔高原,吉尔吉斯猎人
1329113491_12.jpg

1329113491_13.jpg

1329113491_14.jpg

帕米尔高原,吉尔吉斯人猎杀的山羊头骨
1329113491_15.jpg

帕米尔高原,吉尔吉斯人猎杀的山羊
1329113491_16.jpg

1329113491_17.jpg

帕米尔高原,帐篷前牦牛背上的死山羊
1329113491_18.jpg

1329113491_19.jpg

1329113491_20.jpg

1329113491_21.jpg

1329113491_22.jpg


英国《每日邮报》刊发了一组摄于19世纪中期的中国日本的老照片,这组照片由当时的《中国》杂志(China Magazine,发行时间:1868年——1870年)拍摄。照片描绘了一些水果摊贩、纺织工、理发师和街头赌徒们的日常生活景象,真实记录了那一时期的中国。报道称,当地时间4月10日,这些照片在英国的赛伦塞斯特(Cirencester)进行了拍卖,并以12,500欧元的价格被拍出,高出起拍价(2000欧元)6倍以上。


(图7:这张图反应了19世纪60年代香港太平山街房舍交错、商铺林立的景象。太平山街是香港早期城市化的一个缩影,娼妓问题也是香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回 避的一个**问题。晚晴改良派思想家、记者王韬曾经这样形容太平山街的景象:“两旁屋宇参差如雁翅,碧窗红槛,画栋珠帘,皆妓女之所居也”。)
abbr_411e9372d00f26a25fd3ce4c683173bd.jpg



(图8: 19世纪60年代,香港港口的日落)
tu8.jpg




(图1:一位街头理发师正在为一位顾客理发).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