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t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by 塔塔的死亡周刊 14-17

来源: 2012-10-20 09:58:53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第十四篇《永远,永远》
在一次前期调查的时候,我习惯性的找到患者家属想了解一下现在是什么情况。家属没 说完我就知道了,这是最头疼的类型。因为就目前的科技医疗水平来说,那种情况基本算是 没办法解决,只能看运气,很悲哀。
跟她闲聊了一阵,我觉得老太太脑子比较清醒,精神也还好,不过有时候说话会语无伦 次。
我:“听说阿姨最近气色好多了。” 她笑了:“人都这岁数了,也不好看了,气色再不好那不成老巫婆了?哈哈。” 我:“叔叔去年的病…好些没?” 她:“好是好太多了,在医院那阵把我给急的。我岁数大了身体不行了,也经不起折腾,
放不下。不过好在没事儿了,他恢复多了,但是经常气短,现在在屋里歇着呢。” 我往空荡荡的那屋瞟了一眼:“没事儿,文涛(患者长子)忙,就是让我来替他看看您,
顺便把东西送过来。” 她:“我知道你们年轻人事情多,现在压力那么大……他们几个最近回来特别勤,估计是
不放心我们老两口,其实都好着呢,你们忙你们的,抽空来玩儿我们就挺高兴的了。” 我:“阿姨,我问您件事儿:您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您在做什么吗?” 老太太自己嘀咕着,皱着眉仔细的想。 她狐疑的看着我:“去年?这个时候?应该是接你叔叔出院了……但是后面的事儿我怎么
想不起来了?” 我:“去年什么时候出院的?”

她:“5 月初啊……”
5 月初是就是家属说他们父亲去世的时候。 家属前几天的描述:“我爸去年去世的,我们都很难过,最难过的是我妈。好几次差点儿
也哭过去了……这一年来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经常带着老婆孩子回去陪她,可老太太一直就 没怎么缓过来,老是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前几天我又回去了,开门的时候我觉得我妈气 色特好,我还挺高兴,但是进门后我跟我们都吓坏了。我爸遗像给撤了,他用的茶杯还摆着, 我妈还叫我陪我爸聊天,她做饭,我们看遍了,家里就我妈一人,我们怎么说她都跟听不见 似得……吃饭的时候,桌上始终摆着一副多余的碗筷,我妈还不停的往里面夹菜,对着那个 空着的座位说话。……后来我问了好多人,都说我爸的魂回来缠着我妈,我们不信,老两口 感情一直很好,当年一起留的学,一起回的国,后来又一起挨批斗……虽说日常吵架拌嘴也 有,但是绝对没大矛盾,都那么多年了……我怀疑我妈是接受不了现实,精神上有点儿……”。 于是,后来在家属安排下,我去了患者家。
我:“对啊,去年的现在,6 月份,您想不起来在做了?” 她想了一会儿后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对了!我想起来了,去年是我们结婚 40 周年。
那阵我们忙着说找老同事办个小聚会,结果他身体还是太虚了,没办。” 我:“那您打电话给老同事们取消了吗?” 她:“我哪儿顾得上啊,就照顾他了,所以我让大儿子打的。我说我想不起来了呢!这一
年我就照顾他了,每天是这件事儿,当然想不起来了,我就说我记性怎么突然差了……” 我沉重的看着她,不知道怎么开口。家里的摆设等等都是两个人用的生活器具:杯子,
脱鞋,老花镜…… 她宽慰的看着我:“我没事儿,这些年我身体很好,现在照顾他也算还了人情了。当年在
国外留学,我水土不服,都是他伺候我,我还特感动呢,没想到他到这时候要债来了。哈哈 哈。”
聊了好一阵,她很自然的认为丈夫还活着,我尝试说明,但既没有好的时机,也没忍心 开口。后来老太太说今年的 41 周年结婚纪念日,不打算请人了,自己家人过。
我:“阿姨,最近夜里您睡的好吗?” 她:“还行啊,最近都挺好的,一觉到天亮。平时我神经衰弱,有点儿动静就醒了。” 我:“叔叔呢?” 她:“他还那样,打雷都不醒的主儿,睡到天亮……最近也不半夜起来看书,倒是不会吵
我了……他的一些书……这些天我找不到了,忘在医院了?医院……” 我:“叔叔跟您说话吗?” 她:“说啊,慢条斯理的,一句话的功夫都够我烧开一壶水了,哈哈哈……对了,我去给
他续上水啊,你等一下。” 我:“嗯……我能看看吗?”
她站起身:“好啊,来,他习惯在卧室的大椅子那儿。” 我跟着她进去了,她所说的那把大椅子空荡荡的,椅子上放了一件外套,一本书。她对 着空椅子介绍我,然后看着椅子开始说一些生活琐事,场面很诡异,于是我慢慢的退了出去。 这种老式的两居室就两间房子加一个很小的门厅,我只能回另个房间。我留意到老太太
刚才坐过的椅子旁放了厚厚的一叠卡片,随手拿起来翻了翻,看样子都是老两口这些年互赠 的,生日,新年,春节,结婚纪念日等等。就在我准备放回去的时候,我看到最上面那张, 落款日期是去年写的。卡片上的文字迹娟秀、清丽,看来是患者的。看过后,我把那张卡片 私自收了起来。
当老太太从屋里出来的时候,我改主意了,闲聊了几句后起身告辞。 几天后我约了患者家属,尽可能把他们都找到一起,客观的说了所有情况和我的判断后,

告诉他们我的想法:是否入院治疗的问题,我希望他们再考虑,我个人推荐休养为主。然后 把那张卡片还给了他们。几个人传看后,都沉默了,只是点了点头。
当晚在家,我找出笔记本,又看了一遍我从卡片上抄下的那段文字。 自从我习惯于沉迷在逻辑分析与理性辨析后,从未觉得情感竟然是如此的重要。 我知道情感很渺小,既不辉煌,也不壮烈,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是却让我动容。我
也知道这篇看起来很无聊,很枯燥,很平淡,没有玄妙的世界和异彩纷呈的思想。但是我依 旧偏执的尝试着用我拙劣的文字以及匮乏的词藻,任性的写下这一篇,谨此来纪念那对老人 真挚的情感,并以卡片上的那段文字,作为这一篇的结尾。
原文: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的苍老 但那份心情,却依旧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十五篇《真正的世界》
她:“这也是我不久前才想通的。你知道为什么有些时候,面对一些很明显的事物却难以 分析,不敢下定义吗?其实是思维影响了人的判断。所处思维状态导致了人看不清本质,干 扰人判断的能力。”
我:“但是这跟你所做的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这个患者身边的很多人形容她被 “附体”了。男友为此弃她而去,家人觉得她不可救药, 朋友都开始远离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几年前她开始模仿别人。
最初她身边的人还觉得好玩儿,后来觉得很可怕,因为她几乎模仿的惟妙惟肖。除了生 理特征外,眼神、动作、语气、习惯、行为、举止,没有一点儿不像的。这让她周围的人觉 得很可怕。借用她前男友的描述:“那一阵她总是模仿老年人,不是做给别人看,是时刻都在 模仿,我甚至觉得跟爸生活在一起。而且,最可怕的是,她看我的眼神……那不是她。我觉 得她被附体了。我自以为胆子不小,但分手都是我趁她不在家,然后逃跑似得搬出了。搬出 去后才打电话告诉她的……我觉得她接电话的声音,是个老头……。”
但我我所感兴趣的不是什么灵异内容,而是另一个问题:那些所谓“附她体”的,都是 活人。
她:“有直接关系,我刚才说了,人怎么可能没有思维?” 我再次强调:“你看,是这样,我并没有接触你很久,也不是很了解情况。当然了,我从
别人那里知道一些,但是没亲身你接触,到目前为止,一个多小时。所以……” 她:“所以,你希望我说明白点儿?”
我:“对,这也对你有好处。” 她笑了:“对我?什么好处?”
我:“如果你不让我把事情弄明白了,你后面会面对一系列的测评和检查,耽误时间不说, 对心理上……”
她:“我明白了,我也知道你要说什么了……是个问题。不过,我尽可能从开始给你讲, 如果你还不明白,我也没办法,但是我会尽力。”
我:“好,谢谢你。” 她是那种言辞很犀利的女人。

她:“嗯……从哪儿算开始呢?这样吧,我刚才的话你先放一边不想,我问你件事儿:你 想没想过你看到的世界也许本身不是这个样子的?”
她的话让我一惊,这个问题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我的。 她:“说个简单的吧。你知道人类眼球的结构是球形对吧,球形晶体。根据透镜原理,景
物投射给视网膜的是上下颠倒的图像,但是大脑自行处理了这个问题,左脑控制右手,右脑 控制左手。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但本质上,我们眼中的世界是颠倒的。”
我:“嗯,是这样。” 她:“我是从这里出发想了很多,这是最初。下面我要跟你说的,需要你要尽可能的展开
自己的想象。” 我:“……好吧我尽力而为……”
她:“咱们再进一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在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其 实是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说,你认为的鲜艳,在我看来并不见得是鲜艳,你看到的 红,我也许会觉得那偏黄;你尝到的甜,在我尝过后觉得偏酸;你认为的很远,我很可能觉 得不是特远;你认为那很艺术,我却觉得很通俗。这样说明白吗?”
我:“你的意思是说:经历,造诣,学识,见识,知识,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了我们看待事 物的本质?”
她:“你想事情太绕了,看本质。你说的那些经历啊,知识啊,都是客观的,那些客观的 影响了你,是你的思想,所以最终就是形成了你的主观。当你知道越来越多,你就和别人越 来越不一样。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越来越和别人不一样。”
我:“是这样吗?” 她:“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会偏差越来越大,但是会有所谓的集体价值观在
均衡着我们的主观。” 我:“嗯……好像是……”
她:“后来我想到这个就开始好奇,别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我懂了,这就是你开始模仿别人的最初原因对吧?” 她:“没错,我开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还是用这个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换个角度看。不过,这个换角度,要复杂的多。因为要换角度看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整个世 界!最开始我先是慢慢观察别人的细节,然后记住那些细节的特征,再然后开始试着模仿别 人、体会对方为什么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变成你模仿的那个人。模仿的时间久了,会了解被 模仿者的心态,进一步,就会学会用对方的眼睛去看事物了,如果掌握的好,甚至可以知道 对方在想什么。”
我:“有点儿象演员……不过,知道对方想什么这个有点儿玄了。” 她:“一点儿都不,我知道很多朋友不怎么理我是觉得我可怕,所谓附体只是借口,其实
更多的是我知道他们想些什么,所以他们觉得很可怕。不过那会儿我已经接近更高级别的模 仿了。”
我:“是模仿的更像了?” 她:“不,是心灵模仿。不动声色的就知道对方的想法。因为模仿别人久了,对细节特征
抓的很准,所以揣摩到对方的心态纯粹是下意识的。不用行为模仿就可以看透。你认为这是 巫术或者魔法吗?”
我:“这么说过来,不觉得。” 她:“就是的啊,花几年的时间一直这么做过来会觉得很简单,无非就是对细节的注意、
把握、体会,对眼神的领悟、对动作的目的性都熟悉了,习惯后不觉得怎么神奇。不过,做 到心灵模仿,我觉得有天赋成分。就是说,如果你天生观察细致,并且很敏锐的话,会更快。”
我:“这样会很累啊。”

她:“不,这样很有趣,你开始用别人的眼光看的时候,你会看得更本质。你也就会更接 近这个世界的本质所在。”
我:“但那只是用别人的眼光去看而,你不是说要看到真正的世界吗?” 她笑了:“没错,但是我说了,这是一个很笨的方法,实际是绕了个大圈,可我想不出更
好的。我不打算走宗教信仰那条路、” 我:“你说你会知道别人的想什么,你可以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她:“不知道,因为在跟你说清这件事儿,所以我一直在自己的思维中。不过……”她顿
了一下。“不过我知道你对这个世界的本质很困惑。” 我愣了。
她:“神奇?我不觉得,只是我刚才注意到了的你眼神轻微的变化而已。那个问题,困扰 你很久吗?”
我点了下头后突然意识到:我和她的位置好像颠倒过来了:“你很厉害……” 她微笑:“没那么严重,我们再说回来吧?”
我:“OK,但是你既然已经掌握了某种程度的心灵模仿,为什么还要行为模仿呢?” 她:“你知道我什么时候被称作‘附体’的吗?”
我:“这个他们没说。” 她:“在我开始模仿上了年纪的人那阵。” 我:“模仿上了年纪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吗?”
她:“民间传说中总是提到某种动物修炼多少年成了精对吧?事实上我认为不用修炼,活 够年头直接成精了,是因为阅历。你发现没,活的越久,阅历越多,人的思维就越深、越远。”
我:“是吗?” 她:“想想看,一个动物,在野外那种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环境下,活个几百年,不成精
才怪!什么没见过?什么没遇到过?什么不知道?没准真的就有,只是人类已经无法看到了, 因为它们活的太久,经验太丰富了,过去说的什么山魈(音 xiao)啊、山神啊,河神啊,没 准就是那些活的很久的野生动物。人要是都能活个七八百年,肯定个个都是老妖精!我这么 说不是宣扬封建迷信怪力乱神啊,我只是强调下阅历和经历的重要性。”
我:“所以你刻意模仿老人的行为举止?” 她:“嗯,是这样……你有烟吗?” 我找出烟递给她。
她点上烟深吸了一口:“不好意思,我轻易不抽烟的……” 事实上我很高兴她面对我能放松下来。 她:“我在模仿那些老人的时候,发现逐步接近我想知道的那些本质了。” 我:“你是说……”
她:“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我懂你的意思了。你选择这种兜圈子的方法去做目的其实不是为了揣摩别人或者单
纯的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而是为了不带任何主观意识的去看这个世界,对吧。” 她笑了:“我花了好几年,被人说有病、附体,就是这么简单?我告诉你我明白的不是这
样。” 我没笑,等着她继续。
她:“大多数老人很让我失望,因为他们阅历够了,经历也许不够,这样思维上还是没有 我需要的那种超脱的态度。因为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遇到什么事情还是会有很强烈的情绪, 但是身体上又不允许有很强烈的反应,所以有时候他们的脾气就会很怪……我妈就是这样。 不信你把身上所有关节都用绷带包上绷紧,这样过一周试试,你也会很郁闷的……可我要的 不是这些,我需要的是脱离尘世的状态去看世界,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你是说,你陷入僵局了吗?” 她咬了下嘴唇:“没错,但是,没多久,我发现我又进了一步,因为就在我以为这几年白
费功夫的时候,我突然懂了。” 我:“你得到超脱的状态了?” 她:“比这个还强大。”
我:“难道说,用完全不带思维和主观意识的眼光去看,还看不到真正的世界?” 她:“对啊,那不是真正的世界。”
我:“那究竟什么是?” 她掐了烟笑了:“如果你带着自我意识去看,根据我前面说的,你看到的其实是你自己,
对吧?。你想过没有?真正要做的,不是什么都放弃了,不是无任何态度去看,那不是超脱, 那是淡漠了,就是俗话说的:没人味了,那种状态根本看不到,顶多目中无人而已,差得远 了。”
我:“可是你说了半天,到底是怎么能看到呢?” 她得意的笑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
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 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我认真的听着,傻了似得的看着她,但大脑是沸腾的状态。 最后她又开了句著名的玩笑:“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那天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晕晕乎乎的,看什么都好像是那样,又好像不是那样。因为
她说的太奇异了,都是闻所未闻的。我必须承认她的观点和逻辑极为完善,而且把我彻底颠 覆了。我想,也许有一天,她会看到那个真正的世界吧?
第十六篇《时间的尽头—前篇》 某次和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聊天,因为他是驻院精神病医师,所以我说起了那位能看到
“ 绝对四维生物”的少年,他听了后觉得很有意思,但同时也告诉我,他们院一个患者,简 直就是仙了。那患者是个老头,当时六十多岁,在他们院已经十几年了。他们院都管他叫“镇 院之宝”。这么说不光是他的想法很有趣,更多的是他会“传染”。
最初这个老头是跟好几个人一个病房,里面大家各自有各自的问题:有整天在床上划船 的(还一个帮忙挂帆抛锚的),有埋头写小说的(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还有半夜喜欢站在 窗前等外星人老乡接自己走的(7 年了,外星老乡也没来),有见谁都汇报自己工作的:“无 妨,待我斩了华雄再来饮此酒不迟!” 就那种环境下,老头没事儿就拉着其他患者聊天,花 了半年多,居然让那些各种病症的人统一了——都和自己一样的口径。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激 烈的讨论问题——不是那种各说各的,而是真的讨论一些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医生护士能听 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跟他聊过的其中少量患者很快出院了,这个很让人想不透。那些出院的人偶尔会回来看 他,并且对老头很恭敬,还叫老师。不过有一些病情加重了……院方换了几次房都一样。后 来医院受不了了,经过家属同意,让老头住单间。开始家属还常来看,可一来就被拉住说那 些谁也听不明白的事儿,逐渐子女来的也少了。好在子女物质条件很不错,打款准时,平常 基本不露面。照理说那么喜欢聊天的一人,自己住几天就扛不住了,但老头没事儿,一住就 是十几年,有时候一个月不跟人说话都没所谓,也不自己嘀咕,每天乐呵呵的吃饭睡觉看报 纸,要不在屋里溜达溜达。现在的状况,按照朋友的说法就是:“当我们院是养老院了,住的 那叫一个滋润!按时管饭就成,自己收拾病房,自己照顾自己,连药都停了,很省心。不过 每天散步得派人看着,不能让他跟人聊天,因为他一跟其他患者聊天,没一会就能把对方聊 激动了,这个谁也受不了。”
在朋友的怂恿下,加上我的好奇,那次闲聊的两周后,我去拜访了“镇院之宝”。说实话

我很想知道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因篇幅较长,故拆分为前后两篇
《橘子空间》 进门后看到窗前站着个老人,个头不高,中等身材花白头发,听到开门回过头了,逆光,
看不清。 医师:“这是我的一个朋友,来看您了。”
这时候我看清了,一个慈眉善目的方脸老头。 老头溜达到床边坐下,很自然的盘着腿,我坐在屋里唯一的一把椅子上,颇有论经讲道
的气氛。 朋友说还有事儿就走了,关门前对我坏笑了一下,我听见他锁门的声音后有点不安的看
了一下眼前的老头。 他说话慢条斯理的,很舒服,没压迫感:“你别怕,我没暴力倾向,呵呵。” 我:“那倒不至于……听说您有些想法很奇怪。” 他:“我只是说了好多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没啥奇怪的啊?” 我:“您很喜欢聊天?”
他:“嗯,聊天比较有意思,而且很多东西在说出来后自己还能重新消化吸收一下。没准 还能出新的观点。”
我觉得这点说的有道理。 我:“听说您‘治好’了一些患者?”
他:“哈哈,我哪儿会治病啊,我只是带他们去了另个世界。你想不想去啊?” 我盘算着老头要是目露凶光的扑过来,我就抄起椅子揍,还得喊。这会儿得靠自己,跑
是没戏了。 他大笑:“你别紧张,我不是说那个意思。” 我:“您说的另一个世界,是什么地方?” 他:“是时间的尽头。”
我:“时间的尽头?时间有尽头吗?” 当时的我已经具备了一些量子物理知识了。 他:“有。”
我:“在哪儿?” 他:“在重力扭曲造成的平衡当中。”
我觉得这就很无聊了,最初我以为是什么很有趣的东西,但现在貌似是纯粹的空扯。 我:“您说的那个扭曲是什么意思?”说话的同时我掏出手机准备短讯我朋友让他来开门。 他依旧不慌不忙的:“看来你这方面的知识不多啊,要不我给你讲细致点儿?” 我想了想,攥着手机决定再听几分钟。
他:“你知道我们生活在扭曲的空间吧?” 我:“不知道。”
他:“不知道没关系,打个比方说的话会觉得很简单。假如多找几个人,我们一起拿着很 大的一张塑料薄膜,每人拉着一个边,把那张薄膜绷紧……这个可以想象的出吗?”
我:“这个没问题,但是绷紧薄膜干嘛?” 他:“我们来假设这个绷紧的薄膜就是就是宇宙空间好了。这时候你在上面放一个橘子,
薄膜会怎么样?” 我:“薄膜会怎样?会陷下去一块吧?”
他:“对,没错,是有了一个弧形凹陷。那个弧形的凹陷,就是扭曲的空间。” 我:“弧形凹陷就是?我们说的是宇宙啊?空间怎么会凹陷呢?” 老头微笑着不说话。

我愣了一下,明白了:“呃,不好意思,我忘了,万有引力。” 他继续:“对,是万有引力。那个橘子造成了空间的扭曲,这时候你用一颗小钢珠滚过那
个橘子凹陷,就会转着圈滑下去对吧?如果你的力度和角度掌握的很好,小钢珠路过在那个 橘子造成的弧形的时候,橘子弧形凹陷和小钢珠移动向外甩出去的惯性达到了平衡,会怎么 样?”
我:“围着橘子不停的在转?有那么巧吗?” 他:“当然了,太阳系就是这么巧,月亮围着地球也是这么巧的事儿啊?不对吗?” 我:“……嗯,是这样……原来这么巧……” 他:“现在明白扭曲空间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扭曲的空间,对不对?” 我不得不承认。 他:“明白了就好说了。我们这时候再放上去一个很大的钢珠,是不是会出现一个更深的
凹陷?” 我:“对,你想说那是太阳?”
他:“不仅仅是太阳,如果那个大钢珠够重,会怎么样?” 我:“薄膜会破?是黑洞吗?”
他:“没错,就是黑洞。这也就是科学界认为的‘黑洞质量够大,会撕裂空间’。如果薄 膜没破,就会有个很深很深的凹陷,就是虫洞。”
我:“原来那就是虫洞啊……撕裂后……钢球……呃,我是说黑洞去哪儿了?” 他:“不知道,也许还在别的什么地方,也许很可能因为撕裂空间的时候自我损耗已经被
中和了【注①】,不一定存在了,但是那个凹陷空间和撕裂空间还会存在一阵子。” 我:“这个我不明白,先不说它去哪儿了的问题。钢球都没有了怎么还会存在凹陷和撕裂
的空间?” 他笑了:“这就是重力惯性。如果一个星球突然消失了,周围的扭曲空间还会存在一阵子,
不会立刻消失。” 我:“科学依据呢?”
他:“土星光环就是啊,虽然原本那颗卫星被土星的重力和自身的运转惯性撕碎了,但是 它残留的重力场还在,就是这个重力场,造成了土星光环还在轨道上。不过,也许几亿年之 后就没了,也许几十万年吧?”
我:“不确定吗?” 他:“不确定,因为发现这种情况还没多久呢。” 我:“哦……那您开始说的那个什么平衡是指这个?”
他:“不完全是,但是跟这个有关。我们现在多放几个很大的钢球,这样薄膜上就有很多 大的凹陷了,这点你是认可的。那么假如那些凹陷的位置都很好,在薄膜上会达成一个很平 衡的区域,在那个区域的物体,受各方面重力的影响,自己本身无法造成凹陷,但是又达成 了平衡,不会滑向任何一个重力凹陷。这个,就是重力扭曲造成的平衡。”
我努力想象着那个很奇妙的位置。 他:“如果有一颗行星在那个平衡点的话,那么受平衡重力影响,那颗行星既不自转,也
不存在公转,同时也不会被各种引力场撕碎,就那么待在那里。而且它自己的重力场绝大部 分已经被周围的大型重力场吃掉了,那个星球,就是时间的终点。”
我:“不懂为什么说这是时间的终点?” 他:“你不懂没关系,因为你不是学物理的。要是学物理的不懂,就该回学校再读几年了。
那是广义相对论【注②】。有时间你看一下就懂了。而且,我为了让你明白一些故意没用‘时 空’这个词,而用了空间。实际上,被扭曲的是时空。”
我:“嗯……可是,您怎么知道会有那种地方存在的?就是您说的那个时间的终点……呃,

星球?” 老头笑的很自豪:“我去过!”
注 1:关于“黑洞中和”的说法是患者假设,但是有些黑洞的确在逐渐消失。参考资料:
“黑洞蒸发”——史蒂芬.霍金著。发表杂志就不推荐了,到处都能找到。
注 2:质量极大或密度极高的物体可以使时空结构延长。——《广义相对论》。 患者的意思是:在几个大型重力场的扭曲平衡点,时空是被造成扭曲后达成的平衡,所
以那个星球所处的时空本身就是被几个重力所延长的。说的更直白一点:几个重的物体已经 把薄膜压陷、绷紧了,这时候在那个平衡点放一个质量相对很小的物体,那个物体则很难造 成薄膜的凹陷,即便有也是很小很小,仅仅维持自身的停留。推荐读物:《广义相对论》—— 艾尔伯特.爱因斯坦
第十七篇《时间的尽头—后篇》 看着患者那么自豪的声称去过时间的尽头,我一时懵了,因为前面他说的我还没完全消
化,冷不丁这么离谱的事儿搞得我没反应过来。
《瞬间就是永恒》 我:“您……什么时候去过?” 他:“想去随时能去。” 我:“随时?” 他很坚定:“对。”
我:“现在能去吗?能让我看着您去吗?” 他:“现在就能去,但是你看不到。” 我:“我不是要去看,而是让我看到您不在这里去了就成。” 突然间他的眼睛神采奕奕:“我回来了。”
我:“啊?” 说实话我见过不少很夸张的患者,但是像夸张到这种程度的,我头一回见到。 他:“我说了,我去了你也看不到。”
我:“您是指神游吧?” 他:“不,不是精神上去了,而是彻底的去了。” 我对此表示严重的怀疑和茫然。
他:“我知道你觉得我有病,不过没关系,我习惯了。但是我真的去了。我说了,那里是 时间的尽头,就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所以即便我去了,你也看不到,因为不属于一个时间。 在那里不占用这里一丝一毫的时间。”
我:“您的意思是:您去了,因为那里的时间是停滞的或者说没有时间,所以您在这里即 使去了,在这个世界也发现不了,有两个时间的可能性。对吗?”
他:“不完全对,实际上时间有很多种。根据我们刚才说的‘质量扭曲时空’的那段话你 就能接受了。”
我:“好吧,我们假设您真的去了。那么您怎么去的呢?” 他:“你必须先相信时间尽头的存在,你才可以去。” 我:“信则有之,不信则无?这就有点儿没意思了吧……” 他很严肃:“你可以不相信,但是你不相信并不能影响客观现实的存在,而且你也不能证
实我所说的是错误的。至少,你无法在这个有时间的世界证实我是胡吹的。有个故事我想说 给你:有个天生的盲人,很想知道什么是太阳。有人告诉他:你就站在太阳底下啊,感觉到 热了吗?那就是太阳。盲人明白了:哦,太阳是热的。盲人有一次晚上路过一个火炉,觉得 很热,就问周围的人:好热啊,是太阳吗?别人告诉他:这不是太阳,太阳是圆圆的。盲人 明白了:原来又圆又热的是太阳啊。别人解释给他:不是的,太阳是摸不到的,太阳在天上,

早上是红色的,中午是白色的,晚上又是红的了。太阳会发光,所以你觉得太阳是热的。盲 人就问:天在哪儿?什么是红色?什么是黄色?什么是发光?没人能说清。于是盲人就说: 你们都骗我,没有太阳的。”
我愣了一会儿,感觉似乎陷入了一个圈套或者什么的悖论,但是说不明白。不过我明白 为什么他是“镇院之宝”了,同时我觉得这老头也有邪教教主的潜质。
我叹了口气:“好吧,您去了,真的存在。那么,时间的尽头是什么样的?” 他也叹了口气:“我可能没办法让你相信了。不过,我还是会告诉你。” 我:“嗯,您说。”
他:“时间的尽头是超出想象的,那个地方因为没有时间,很难理解。例如说,你向前走 一步,同时你也就是向所有的方向走了一步。这个你理解吗?你可以闭上眼想象一下。”
我虽然有些抵触,还是尝试着闭上眼想象我同时往所有方向迈了一步的效果。很遗憾, 眼前画面是盛开的菊花(注意区分)。
我睁开眼:“不好意思我想象不出来。” 他:“嗯,我理解,这很难……好吧,如果你非要跟有时间的世界比较的话,我可以尽可
能例举给你。不过不指望你有什么概念了。就当我是在异想天开的胡说吧。时间的尽头,有 没有空气无所谓,有没有重力无所谓,不吃不睡无所谓,肉体存在就存在了,可以存在于任 何点——只要你愿意。而且关于迈一步的那个问题,看你的决定,如果你继续向前,也就是 往所有方向前进前。同样,你可以同时看到所有的角度——是不是对你来说更困惑了?你亲 眼看到自己的背影,很古怪吧?你也看到自己的正面或者侧面。你能看到,是因为三维还存 在,但是第四维没了。”
我:“可怜的四维……” 他:“超出理解了吗?还有更夸张的,事实上,你连那一步都不用迈,只要你想走出那步,
实际上你已经走出去了。没有时间的约束,就脱离了因果关系。你可以占满整个空间——那 可是真正的空间,而不是时空。但是其实你就在某个点上。我知道你不能理解,实际上没几 个人能理解,包括物理学家【注①】。”
说实话我脑袋有点儿大。 我:“那,之后呢?会有无数个自我?” 他:“不,只有一个。”
我:“为什么?” 他:“你的身体是具有三维特性的,所以你存在的点只有一个。但是没有了时间轴,你可
以在任何地方,因为没有第四维的因果约束……四维时空这个概念估计你也不明白。” 我:“不,我明白。”突然间很感激说人类是四维虫子的那个少年。没他我今儿啥也听不
懂。
他:“你明白?那好,我继续说。因为没有时间轴了,也就不存在过程了,在时间的尽头, 所有的过程其实就是没有过程。因果关系需要有先有后。没有了时间,先后这个概念不存在 了【注②】。”
我觉得有点儿明白了,但是由衷的感慨这一步迈的真难——我是指理解。 我:“好吧,那么您解释一下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意识会怎么样?没有时间也就没时间
思考了对吧?” 他:“谁说我们的意识和我们在一个时空了?意识是由我们的身体产生的。但是存在于相
对来说比我们身体更多维地方。” 我觉得这句话比较提神。 我:“您等等啊,您是在否定物质世界对吧?”
他在笑:“不,我不否定物质世界。我有信仰不代表我必须就去否定物质世界或者宇宙的

存在。上帝也好,佛祖也好,安拉也好,只是哲学思想。思想产生于意识,我说了,意识不 属于这个四维世界。如果说,来自意识的思想促使了人类的进化,推动了人类发展和进化讲 得通啊?不矛盾 。”
(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 我:“嗯,这个可能有道理……为什么话题跑哲学来了?”
他:“你没发现吗?不管你说什么话题,说到最后全部都会涉及到哲学。” 我:“好像是这样……” 他:“我们的祖先曾经就从哲学的角度描述过不同的时间流:洞中七日,人间千年。只不
过那会是一种从哲学角度的推测。” 我:“这个听说过……”
他:“对你来说时间的尽头让你很不理解,但是如果你把我们用薄膜假设的平面空间再好 好想一下你就明白了。从唯物的角度确认不同的时间流存在没问题啊?达到了重力平衡,也 就必定会有一个点属于时间的尽头。”
我:“这个我现在清楚多了,实际上我不理解的是怎么去。” 老头松开盘着的腿下地站了起来:“最开始没有生物,后来就有了;最开始没有地球,后
来就有了;最开始没有太阳系,后来就有了,银河系也一样,宇宙也一样。所谓的凭空吗? 凭空就违反了物质世界的物理法则。但是,真的是凭空吗?无线电你看不到,红外线呢看不 到,X 光你看不到。但是不管怎么难以理解或者不可思议,这一切的确存在着。一个唐朝的 人来到我们的时代,看到有人拿着移动电话唠唠叨叨他会觉得这个时代都是神奇的,都是魔 法的,是仙境。实际上呢?是吗?吃喝拉撒那样儿少了?这只是科技的进步对不对?假如那 个唐朝人比较好学,努力学习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等有一天他也拿着移动电话说话,手里 按着电视机遥控的时候,你再把他放回唐朝,你认为他说的谁信?我们学习历史,可以认识 到我们自己的文明发展,所以不觉得是什么魔法或者神奇。移动电话也好,电视也好,只是 日常用品罢了。冷不丁把你扔 1000 年后,你就是刚才来过这个时代的唐朝人。”
我认真的看着他。 他:“唯物论也好,唯心论也好,其实不冲突,大家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只要不用自
己所掌握的去祸害别人,那就算自我认识提高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像我前面说的:你不 相信并不能影响客观现实的存在。时间的尽头存在,而且我也的确去了,你是否认同,不是 我的问题,是你的。”
我叹了一口气:“好吧,我承认您是仙级的……您原来是做什么的?” 他笑了:“我只是个精神病人罢了,曾经是个哲学老师。。” 我:“……对了,我想问一下,之前有些患者好了是怎么回事儿?还有您跟那些患者说什
么了?能把他们情绪调动起来?” 他:“我带他们去了时间的尽头。”
我无奈的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眼前浮现出朋友锁上门离去前的坏笑。 然后我们的话题逐渐转入哲学,我发现了,哲学基础扎实的人差不多都是仙级的。对于
时间的尽头,我理解了,但是对于他说去过,我不能理解。或者说,以我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来说,我不能理解。
朋友开门接我的时候,依旧挂着一脸欠揍的坏笑。和他一起下班路上我问他:“你听过他 的言论吗?”
朋友:“时间的尽头吧?我听过,听晕了,后来自己看书去了,勉强听懂了。” 我:“你信吗?”
他:“你先告诉我你信吗?” 我:“我不知道。”

他:“我也不知道……不过,他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好像明白点儿了。” 我:“什么话?”
他:“尝试着用唯物的角度去理解:瞬间就是永恒。”
注 1:理查德.费因曼在 1967 年 4 月的一次采访中对记者解释量子物理时说:“谁也不理 解量子理论。”
理查德.费因曼(Feynman.Richard Philips),20 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1918 年 5 月 11 日生于美国纽约市。曾对量子聚变(核)物理、量子(电)动力学和低温超导做出过杰出贡 献。1965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8 年 2 月 15 日因癌症去世,享年 69 岁。
注 2:参见《量子物理学:是幻想还是现实》——阿拉斯泰尔.雷著(剑桥出版社)。 参见《自然规律的特点》——理查德.费因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