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败者,成果与反省

来源: 2010-02-27 22:13:49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看到网友的回复,觉得还有想说的。

有网友说,龙应台本来就说自己的书是基于失败者的立场的,批评她不考虑胜者的感情是没有道理的。

这让我想到我常在思考的有关胜者与败者的问题。

前面我也发贴说过,不管败者如何不情不愿,战争的结果总是对胜者更有利些。利在哪里?除了空洞的胜利宣言外,胜者获得的通常是选择权。有权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至于那条路是不是一条对的路,就不是胜利可以保证的了。

所以龙应台说应该感谢失败,失败让失败者看到了应该走的路,明了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啊。很长一段时间里,战争结束后,台湾走的路比大陆走的路正确,这毋庸置疑。但是以这个结果来否定战争本身,是龙应台的失败之处。

战争的胜败是一个选择,战争后的路是另一个选择。两种选择都有其意义存在,不能以一个选择去否定另一个选择。就象不能以一种痛苦去否定另一种痛苦。

我说过,我看到太多日本人含泪质问战争的意义,以致于我看到龙应台的含泪质问是不大有反应。

胜者的成果是比较广泛的选择。有很多东西,以前我没有注意到,但是有机会来日本和去台湾以后,反而让我注意到了。原来胜利的成果是这些东西。象独立的国家感(没有他国驻军,台湾的美军竟然是大陆坚持下撤走的),自尊的文化感(文化上没有二流文化的自卑,这种自卑在日本和台湾很常见),以及国家选择上的自信感(对自己的选择的自信,不依赖他国的判断)。这些东西看上去很空洞,但是体现在人身上时,你会发现人会非常不同。右翼如石原慎太郎,从北京奥运会回来时,觉得最羡慕的就是中国的青年人,有自信,真正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是胜利的最大成果。

虽然胜利之后也会走错路,胜者有自信能靠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过胜利不会是永远的。

同样败者也不会是永远的败者,只要败者肯去反省自己为什么失败。

不过象龙应台这样哭诉败者的痛苦来指责胜利者没有胜利,只是典型的败者心态。我相当忧心在这种心态下台湾能不能走出自己的路。

大学期间学到的最为正面的人生观在于一次自由研究时,讨论好人与坏人,谁会胜利。我愿意与大家分享。

最后的结论是,如果是一个好人对一个坏人,结果一定是坏人赢。因为坏人会不择手段,好人一定不是对手。但是如果把好人和坏人看成是两种人,抑或两种文化,两个社会。那结局一定是好人赢,因为坏人虽然可以极尽手段地使坏,残忍,严酷,但是坏人的事业没有人继承,好人的事业却会代代承继。

所以,我愿意尊重每个历史的选择,相信每一个历史的转弯都有其意义。因为历史是每个人每个人选择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