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你不觉得七巧的人生悲剧有多半是她自己要负责的吗?
某些时候,性格决定命运.
我不喜欢尖刻的文章和人生态度,是因为尖刻之人,怨天怨地怨别人,唯独不怨自己.尖刻地对待生活,生活也会尖刻地还回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从张爱玲的文章里,你可以了解以前的那个社会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但是你学不到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是张能力不逮的地方,是无论怎样的文学修养和功底也没有办法掩盖的地方,也是我说的她小家子气的地方.
七巧的前半生是没有办法,但是如果人生态度不一样,她的后半身完全可以过得不同.可以了解体谅这样的人性,以及社会因素的推波助澜,但是真的不必要过于付出同情和怜惜,并且把这种怜惜和张爱玲本人联系起来.当然张爱玲从女性角度和心理描写这种情形,使得悲剧的力量更加深化,确实也是有功劳的.
譬如水浒中的潘金莲,她反抗老爷的淫威,却被嫁给武大郎,遇人不淑上了西门庆的贼船,最后被武松一刀砍了,在他大哥墓前被开膛剖腹,然后被施耐庵定在淫妇柱子上被世人指摘.我不知道大家读到这一段是什么感想,我当时尽管很小,还是觉得惊心不已,非常同情这个烈性子的潘姑娘.施故意糟蹋丑化的寥寥几笔,仍然掩不住这场悲剧和它带给我的震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爱玲的女性视角我是很赞同的.
但是有时候生活的悲剧,本身的力量,就够瞧的了.作者的参与其实并非那么重要.
鲁迅发妻朱安,不识字的小脚女人,这样总结她的一生: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没用。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这段话,不因为是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嘴里说出来,就减低了它的悲剧性,我甚至觉得和张爱玲的文字比也不差.
所以张爱玲的女性视角我是赞同的,将被遗忘被牺牲的女性形象提炼出来展现出来.但是,仅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