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来源: 2009-04-11 18:08:45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阎连科,男,1958年出生,河南省嵩县田湖镇人。1978年入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理事,也是北京合同制作家。因其写作内容多以乡村生活为主,又被称为乡土作家。他曾是唯一一个连获两次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又因广受欢迎的小说「受活」,获得老舍文学奖。

  阎连科是当代高产作家,从1980年开始写作,现在已有四百万字、20多部作品,其中长篇七部。他的风格朴实,但内容常常震撼,因之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爆发力的作家」。连续获得全国、全军文学奖项二十多项。

《为人民服务》原作九万字,阎给广东《花城》的稿子,经自律“审查”删节,只剩五万字,而《花城》再作“审查”删节,估计只剩四万字,用阎的话说,“已经根本就不像一个作品了”。小说在互联网上流传后,高层震怒,中宣部指称这部小说“诋毁毛泽东,诋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诋毁人民军队,诋毁革命和政治,滥性的描写,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宣扬了西方的错误观点”。刊登该作品的广州《花城》杂志须全面回收,《花城》编辑部有关人员被迫作检查。

接着,阎的一个短篇小说原定在河南《莽原》文学双月刊今年第二期发表,编辑部因《为人民服务》遭禁而有顾忌,于是将这期《莽原》全部销毁。目前,港台多家出版公司正透过各种渠道,联系阎连科出版《为人民服务》港台版。《为人民服务》被称为中国大陆2005年“第一禁书”。

阎连科日前接受亚洲周刊采访谈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对当前文艺界的看法。

要表达什么?

对于《为人民服务》究竟要表达什么,阎连科表示,小说要说什么意思,我也常常说不清楚,但肯定是意味无穷的。表达激情和愤怒是我创作的原动力,面对历史,面对现实,没有激情和愤怒,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尤其是长篇小说。

针对是否之前想到把砸碎毛泽东相和性搅在一起而不会被出版,阎连科表示自己写小说从来不去想出版问题,写完再说。其实作家都是眼高手低的,想到十分,能表达七分,已经不错了。如果连十分都不敢想,只考虑这不能表达,那不能表达,这样作家也就别去写了……写了如果无法出版,那就先放进抽屉里,或者拿到境外出版,这要看一个作家的承受力了。

老百姓不在火热的生活中间

访谈中阎连科还说,真正的老百姓不在火热的生活中间。几十年来,那些典型的大起大落的运动,都不是老百姓能真正参与的,反右派、文化大革命,就是现在的改革开放,真正主人不是老百姓,不管是苦难的还是欢乐的生活,老百姓都不是主角。几十年来,就长篇小说而言,没有一部作品是将他们当作主角的。

阎连科称作家要关注的,就是他们的情感生活、他们的生与死、他们面对这个世界难以忍受的尴尬的局面和生存的苦难绝境,这是中国的大多数啊,我们的文学恰恰把他们丢掉了。我们的所谓“现实主义文学”,就是把这一层人丢掉了。

阎还认为,现实主义已经被曲解了,人们通常说的现实主义其实是伪现实主义,伪现实主义成了文学主角。谈到生活的真实,往往会滑入伪现实主义的轨道里去。因此,这些作品不是来自作家灵魂,而是来自生活表面的。

现实主义应当来自作家内心的、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不论是丑的还是美的。改革开放带来社会的大变化,但仍有几亿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辛,他们为生存而挣扎,谁来关注这些人,这不是我们能从电视和报纸上能看到的,完全被所谓“生活的真实”所掩盖了。

“性是作家试金石”?

中宣部指称《为人民服务》里面性描写泛滥。如何对待这个人们仍比较忌讳的问题,阎连科认为写性如果有更深层的含意,就应该大胆而无所顾忌地去描写。如果写性是为了多卖掉一本书,那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