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也不乏有头脑的;看

来源: abcfrance 2010-10-10 05:46: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933 bytes)

《法兰克福汇报》称刘晓波为"中国的哈维尔",该报评论说:"刘晓波是个勇敢的人,当他1989年领导北京的民主运动时,当他2年前参与起草要求在中国实行多党制、法治和尊重人权的《零八宪章》时,都证实了自己的勇敢。 "

 

该报认为,刘晓波因为"对当权者不顺从"被判处长期徒刑,因为争取人权而坐牢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个奖不仅是对中国民主运动的鼓励,也主要是对中共领导人的"敦促","促使它用新鲜的政治自由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先行予以补充。"

 

评论说,中国的官方反应表明,"这是不可期待的",当局用 "干涉内政"这个"所有专制政权的标准理由" 予以抵制。"既然中国没有用人权作为花边来装饰其新的强国地位,也就更不会以改革来垫衬,从而消除人们对强国崛起的担忧。"

 

《南德意志报》认为,诺贝尔委员会作了一个"勇敢的决定","给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是对中国政府的明确批评,北京现在无法再回避民主和人权的讨论"。

 

该报的评论说,"中国和西方正在走向艰难的对峙,以诺贝尔和平奖奖励异议人士和囚徒刘晓波,被北京当局理解为一个挑战,(其意义)一点都不亚于澄清一个亟待回答的制度问题:如何更好地引领13亿人,是用民主的手段还是在专制之下允许微小的反抗?"

 

针对中国当权者为现行制度的辩护,该报写道,"自由的愿望不可阻挡,中国愈是富裕,公民就愈是要求更多的权利:政治权利,言论自由权利,抗议的权利。这个矛盾越来越难以缓和。"

 

评论认为,"诺贝尔委员会将这个矛盾集中于异议人士刘晓波个人身上,这是一个正确而勇敢的决定。因为,它迫使双方不能再继续回避制度争论。中国的权力不断增长,导致人们对这个国家越来越频繁地仅仅从经济产出和市场意义方面予以评价。这是不会持久的。"

 

评论指出,"中国是一个全球的角色,其对外政治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被许多人视为威胁,不能再缩小为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的角色。为了避开人权、内部自由和外部权力问题,中国乐于在政治上将自己矮化,最多不过几年而已。"

 

"诺贝尔奖的决定表明,对于国家政权来说是没有防护罩的。这个国家将不得不让自己在所有方面,包括矛盾,都处于国际的评判之下。给刘晓波授奖应该被理解为是对中国如何对待自由的明确批评。如果自由现在还被更强烈地剥夺,这种批评就不会止息。"

 

 

所有跟帖: 

中国要是走原苏联的路,是不是就对了? -*Olivier*- 给 *Olivie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0/2010 postreply 09:14: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