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也讲给你们听听?
来源: 鹰过留痕 于 10-04-27 12:59:30
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定国名巩,是苏轼的好朋友,也是宋代著名的文人,他的诗词写得非常好,苏轼很是欣赏。苏轼在徐州时,王巩曾去看他,他们一起在黄楼上宴饮,苏轼说:“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王巩的祖父王旦曾当过丞相,他的父亲也位居高官,但王巩自己却傲世狂放,所以有升迁的机会也总轮不到他头上。
到苏东坡乌台诗案时,受牵连的人很多。苏东坡被贬往黄州,黄庭坚、秦观等人也都遭贬,而其中获罪最重的便是王巩,被流放到偏远的西南部的广西宾州。苏轼觉得很不安,于是给王巩写了好几封信,表示歉意。谁知王巩却不以为然,反而从老庄哲学中找到出路,自求解脱。其实,苏轼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苏轼在狱中度过了四个月,在极度恐惧和担忧中饱受了心灵的折磨。出狱之后,可以说是拣了一条命回来,在黄州名为团练副使,其实也是个带罪之人,不得自由。但是,苏轼并没有因此而颓废消沉,自暴自弃,而是很快地学会了自我开解,看透了世间的荣辱。在《定风波》一词中,他便表明了自己的这种旷达和平静的思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年后,王巩奉调回京,苏轼见到了他,觉得非常惊讶。自己这几年因为命运多舛已两鬓斑白,而王巩却越活越年青,他本来就白白胖胖的,如今仍然脸色红润,齿白唇红,仿佛没有受过什么苦一样。二人把酒作歌。席间,王巩叫出了自己的歌妓柔奴。这柔奴苏轼以前是见过的,长得花容月貌,能歌善舞。这次王巩被贬往广西,柔奴一直跟在身边。在那个穷乡僻壤生活了五年,柔奴的容颜一点都没有变老,反而越长越年轻,越长越漂亮。
苏轼大惑不解。便问柔奴:“广西的风土,好不好?”
柔奴微微一笑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好一个“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忍不住心中叫好。他又仔细打量了一下柔奴,只见她面色平静安详。苏轼不由得暗自敬佩。便写了这首词,请柔奴当场唱出来。
大蜜研究历史,看看是否有这个事情?
所有跟帖:
•
这个鹰过留痕是哪里的文化人
-大蜜蜂-
♂
(0 bytes)
()
04/27/2010 postreply
13:23:54
•
美国的文化人,准备 WJ,
-europe-
♂
(29 bytes)
()
04/27/2010 postreply
13:26:15
•
你的意思人家等S算了,传播一下中国国学也不错
-大蜜蜂-
♂
(0 bytes)
()
04/27/2010 postreply
13:28:14
•
我没说过,
-europe-
♂
(27 bytes)
()
04/27/2010 postreply
13: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