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你的观点

来源: 2009-08-27 04:57:2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 每个公司都要做战略,做战略都要有市场数据和客户需求分析作为支撑,没有数据、需求分析和今后的趋势,就不会做出合适的战略。 当然,如果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只是卖一单算一单的外资公司,没有必要做这样的战略,抓住几个经销商或代理商就可以了。 不过,即便如此,价格在中国是个永远的课题。如何定价呢?你总得拿出一套理由来说这个产品或服务值这个价,所以你还是需要收集数据
2)收集数据有几个办法:
a)买市场报告,这个一般不太靠谱,分析的不太深入
b)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搜索。公开的媒体的数据不可信,小牌的媒体的数据有点小道消息的味道
c)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和客户直接沟通了,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需求、预算、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同类产品中是否是最优的。我每做一个单子,如果不了解前前面的数据,我就不报价,或者说销售没做好工作。这个是营销的规则吧.
3)如何2c)的方法收集数据呢?那就是人脉了--同学、朋友啊。吃个饭,国外考察,塞点红包啊,这个都是建立人脉的办法。我没见到过那个公司能够用电话搞定一个大的销售。营销学上的经典法则就是,只有你和客户是利益的共同体的时候,大家才能达成共识。
4)具体到力拓: 中国的钢厂分大的钢厂,如宝钢、鞍钢等,他们有直接的进出口权,也就是说他们直接能从力拓拿货,而且可以是长期协议价格。而大部分的小钢厂不能和力拓直接签合同,而只能从大钢厂(他们有剩余的进口铁矿石用不掉)或者从中钢协(一个带有政府背景的协会)买生产用的铁矿石,而且是现货价格。而这个长期协议价和现货价的差别是70%。换句话说,宝钢只要倒卖铁矿石就能净赚70%的暴利!所以那些小钢厂愿意和力拓直接谈价格,不管怎么样,也比70%要低一点把。而这个动了中钢协的利润。于是。。。。。
所以这个根本没有什么间谍行为,而是一个普通的商业行为。就像你卖货给A,A加价70%卖给B。B找到你说,我们甩开A,直接谈个价格,你看怎么样?你说OK,那就加价35%把。另外35%的利润给B。你和B都很开心,但A不开心了。碰巧A有政府背景,于是说你那个35%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