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供求关系决定这国外文凭已经不吃香了

我前面意思是说,除了lecture compassionnelle, 还要有个lecture rationnelle:

身边有朋友在法国博士毕业博士后两年,拒绝了CEA(原子能署)的终身合同海归去北京的中科院,开始那时间也是和TU差不多的待遇,也是差不多的年纪。人怎么就活得挺滋润的呢?另外几个朋友也是做学术的,国内牛校本硕欧洲牛校博士牛实验室做博士后在牛刊物上牛文章,想回母校找个一个月基本工资三四千的讲师的位置都没门呢,还继续等着么。时代不同了,供求关系不同了,学术海归心态得改一些。

所以我看这事,得出的印象是1。浙大真TMD如几十年一日是没有底蕴的土鳖暴发户学校,我们孵蛋连小学都不会出这样的没素质的悼词2。TU的心灵素质不行,他这样的就算留在米国,也难保哪天不出事。这才三个月啊,唉!
3,这事儿没有什么典型性,海归仍将是滚滚大潮,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去。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啥同样是研究工作,薪水差了快十倍还有人想回国内高校? 答案是,国内高校基本工资就那么多,但是有国外的镀金再拿着这高校的招牌去搞项目搞钱呢,只要情商不是太太低,基本上都能活得很滋润。而且国内找研究生本科生打下手基本是零成本啊,而且人还多。。。

最后再说一句,法国电信今年自杀了二十多号人,我看也不能把账都算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头上吧?还有比法国更保护劳工的国家么?还有比法国劳工福利更好的国家么?我看也少。

所有跟帖: 

tu这人 -周梦蝶- 给 周梦蝶 发送悄悄话 周梦蝶 的博客首页 (341 bytes) () 10/25/2009 postreply 03:48: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