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娑婆不委屈?

来源: 2014-07-28 07:07:4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谁在娑婆不委屈?

 



谁在娑婆不委屈?

 

这两天学会一句话:谁在娑婆不委屈?

 

估计,很有一些同学,会被这句话击中——是啊,心里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委屈,也只有自己吞了。

 


想 起一个小朋友从国外念叨着回了国,又念叨着出了国的人生座佑铭——忍无可忍,重新再忍!看着他半真半假的念念叨叨,就想,这些熊孩子到底心里有多少委屈 呢?委屈,后面会自然跟着“求全”。而且,这时候,委屈变成了委曲——心已经不再直了,变成弯弯曲曲的了。心里就会出现一个画面:原本天真无邪没心眼的孩 子,因为委屈久了,然后心就变得曲曲弯弯——心眼非常多:开始善于察颜观色,开始学会虚与委蛇。

所以,有一些比较耿直的朋友,不喜欢这样卑微而猥琐的自己,宁愿损失一段关系宁愿减损自己的需要,也不要活在这种委屈里。

 


记得一个朋友活得骄傲而有尊严:“没有人可以威胁到我,因为我可以舍弃所有。无欲则刚嘛!”还有另一个极品朋友总结自己的前半生:“我靠斋戒、等待、思考活到今天的。”

这些朋友的世界里没有“委曲求全”这件事,活得刚烈而有血性。却慢慢觉得有些望而生畏,想来爱他们的人也真是不容易,除非他们不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跟任何人都没关系,既然没有离开人间,那在他们的身边一定有很多因为爱他们包容他们而比一般人更“委曲求全”的亲人朋友吧。

如同突然绕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件事——面对委屈,除了吞下来委曲了自己的心,除了狠下来伤了别人的心,难道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脑子里冒出了两个词:忍辱、屈辱。

顿时就明白了——前者的辱没、委屈是可以安忍下来的;后者的辱没、委屈真的成了屈辱。就像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甲小朋友手里有一块糖,乙小朋友趁甲不注意抢走了。

忍辱是甲小朋友改变了心里原来的意愿——本来想自己吃或者送人的,但是现在乙小朋友拿走了,那就送给他好了——虽然没有被尊重到,但是甲小朋友因为改变了想法,所以可以安忍这件事的发生,心没有被扰乱。是一份友好。

屈辱是甲小朋友一看被乙小朋友抢走了糖,非常生气,因为坚持这块糖是自己的,而且不改初衷——这是我的糖,凭什么被他抢走!但是又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拿回 来,或者因为乙小朋友是自己的弟弟,父母要他让给弟弟,或者是因为甲小朋友性格温和,抢不过乙小朋友,就这样,糖被抢走了,心也被扰乱了。是一种忿恨。

忍辱与屈辱的区别是,当外境不符合自己内心的期待时,是否愿意放下自己内心的坚持,愿意让自己的心变得柔和而广大,以这样的自己而面对现实的外境。所以,修行人会从修忍辱中,慢慢调整自己的贪习慢习嗔习等,心性变得调柔而宽广。
然而,大多数人会从被屈辱中,让心变得不仅委曲,而且冷硬,既然别人如此待我,当我有同样的机会时,一定要加倍的还回来。

同样的环境,却一个忍字,一个屈字,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委曲求全的,是因为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坚持,只好用虚与委蛇的方式达成,结果只是在损减自己内心的丰盈。

忍辱修行的,是因为甘愿放下自己的坚持,用更宽广的心去面对一切包容对方,结果会因此委屈而让内心更丰盈。

原来,让我们受委屈,其实只是在于内心的一念之间——坚持自我,便是真的辱;放下自我,却是海阔天空。

 


谁在娑婆不委屈?

 

******************




 
 
在佛法里面,忍辱的一个关键是在说有没有起瞋心,所 以,不论一个人是不是忍气吞声,或是说他跟对方一直口若悬河在作种种辩解,只要他是没有起瞋心,这样才叫作忍。就是说,忍它的目的很简单,因为瞋会让我们 远离众生,远离众生可以摄受得度的因缘;因为他以后就不会想要再遇到你,他觉得遇到你,你都给他这种不好的脸色,你都给他瞋骂;所以,要看说这个人是不是 起瞋心。那也看说,如果说你没有起瞋心,你的教导是用疾言厉色,可是他非常的愿意接受,这样的话类似严师的管教,他也能够相信,这样也是学佛、教导摄受众 生的一个方式。所以说,忍辱行要看到底实际情况是怎么样。

如果说单纯认为我受到委屈,所以我把气吞下来,然后虽然很生气,但是我还是努力在降伏自己的这个瞋心;虽然降伏不太了,至少我没有转身去骂他,说这样叫作 忍辱行,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因为忍辱中要看的是说无我。要想:辱从何来?辱就是有个忍辱的对象、所辱的对象,能够发动忍辱;发动忍辱就是我能够侮辱某某 人,那哪一个人被我所侮辱。如果说这个人产生了我见,当然你就会受到“忍所”的对待——忍辱以及所辱。如果不是,要去想:那佛法称什么是为“我”?到底这 因缘假合的、四大假合的这一个变化无常的色身是“我”吗?还是这个心识是“我”?

如果说色身是“我”,为什么以后轮回的时候它不继续跟著我走?即使是修到生天之法,或是修到什么之法,目前世间这个还是要丢,这个臭皮囊还是要丢掉;所以,显然它不是我。既然不是我的东西,我这么跟它计较要做什么?他打我,也不过打一块肉。

如果说是心,那就更不是。因为这个心时时在变异——它的喜好不定,它对于世间的种种的喜好喜新厌旧,已经让每个人自己也无法自拔;这种情况下自己都知道自 己是变异无常的,如何能够称为“我”?如果称为“我”必须要有一个永恒之法,能够在三界中自由自在,然后可以自己完全自主;可是没有这个“我”,所以说, 人家哪能够侮辱到什么呢?

   所以,从这个地方看过来的话,忍辱要知道说无我的妙义,要能亲近于无我这个妙道,要想无人无我,然后要想这众生也都是无常性。为什么呢?众生从来就不是 可以在某一道、某一世过完全没有生老病死的日子,完全可以解脱不生不死的,所以达不到,在每一个业道中你都没有办法久留;既然是如此,你如何说是常呢?因此,透过这样来想:既然我在这个人间也不会那么久,今天我也不要跟你多计较,计较也没用。

 
 


(转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