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2005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六集)
2005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
净空法师专辑网站 http://www.amtb.tw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主讲 (第六集)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进入入《弟子规》,我们把「总敘」念了一遍,我们翻到六十頁,《弟子规.总敘》。我们也提到了,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子而已,而是我们每一位愿意学习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规」是规范,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夠让自己的德业日渐提升。【弟子规。圣人訓。】这是圣贤人的教诲,而这句教诲是从孔夫子的教诲当中擷取出來,我们在《论语》里面有看到这句,在《论语.学而第一》里面就有。【首孝弟。】这个『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弟,友爱兄弟,尊敬長輩。『孝弟』,「弟」里面还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長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來。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位朋友,有沒有觉得:有这么夸张嗎?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我们回想一下历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哪一个朝代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周朝。多少年?八百年。请问为什么周朝可以延续八百年?凭的是什么?孝跟弟。我们只读了「周朝八百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常常看到,別人的子子孙孙为什么这么优秀?只看到结果,对自己沒大帮助,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周朝它开国是周文王、周武王,而周文王的父亲叫太王。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当初太王刚好看到他的孙子周文王诞生的時候,觉得周文王有帝王之相,有圣主之相。但是他的父亲排第几?排老三。結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亲看到孙子脸上的喜悅,他了解到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給誰?王季,希望往后能传到這位孙子的手上。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所以他不声不响趁著要去帮父亲採药的这个理由,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约,两个人就上山去了,去了以后就沒有再回來。因為他希望让父亲能夠好做事,不用顾于他是長子,能直接就传給他的三弟王季,继而再传給周文王。诸位朋友,這個家族什么都能让,天下都能让出來,而这个让天下的动作成就了哪些德行?孝道!善体親心,能圆满父亲的心意。再來,不只让出了孝道,还让出了什么?兄弟的友爱,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东西兄弟不能相让?除了让出了孝,让出了弟,还让出了什么?让出了忠,忠於天下人民。因为他这么一让,可以让一个聖主领导全国人民,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风。所以孔老夫子对泰伯、对仲雍的称赞是「德之至也」,沒有这样的至德绝对做不出这样的行为。所以,有孝、有弟。周文王跟王季(他的父親王季),他对於王季都是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問候,所謂晨昏定省。這三次去看父亲,一來看看父亲的气色,再來看看父亲吃饭的情況。假如父亲进食得很良好,他就非常欣慰;假如父亲吃得很少,他就很担忧。由於有这样的身教,所以他的兒子武王、周公也学得很好,周武王對周文王也非常孝順。有一次周文王生病,周武王服侍在側,十二天沒有寬衣解帶,帽子也沒有拿下來,足足侍奉他父親十二天。由於這樣的孝心,他的父亲的病好起來了,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哪件事比孩子孝順更能让父母欢心的?一个人快乐的時候,免疫系统功能会上升,这都有科学根据的。他們的孝道承傳下來,一家孝,一国就兴孝,當当他看到我所崇敬的領導人都是这么样的孝順,他們会很感动,会起而效法。所以《大学》裡面有說:「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他們的礼让带动了全国人民礼让,很多纷争的事自然就減少。所以上行下效,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
除了周武王有承传周文王的孝道,周公也承传了他的伯父泰伯、仲雍他們的弟,兄弟的友爱。有一次周武王生病了,周公就在他們祖宗的面前(他們那時候叫太廟),他就写了一篇祈祷文,祈求折掉自己的寿命,让他的兄長可以延寿。我們感受到他不只是對兄弟的友愛,也是感受到希望让兄長健康,让他能夠治理好天下。周公這祈祷文念完,至湛梢愿型ǎ?芪渫跎硖寰秃米?齺恚??@篇祈祷文就放在太廟裡面。经过一段時間,周武王去世了,接下來是周成王即位,周公辅助他,因為成王還年轻。結果周武王帮周成王选了几位老師,太師是姜太公,太保就是周公。假如你的孩子有姜太公教,又有周公教,好不好?好!所以,我們要替孩子找好老師。诸位朋友不要急,只要你有這分诚心,一定会有好的因缘进来。今天我們的孩子,还有我们,已经有一个好老師,叫《弟子规》,這本经书就可以好好让你的家風有很好的提升,很好的延续。后来周成王長大了,有这么好的老師提攜他,也能夠治理天下。那時候国家有些谣言,都說周公是不是要篡夺天下,就很多流言蜚语出來。周公不等他的姪子說話,他自己就自請到山東去,让他的姪子好做人,不要被这个流言蜚语所影响,他就自己回山東去。結果周成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空有些异象,大白天打雷。以前的人很有反省的态度,看到天空有异象,代表什么?是不是我这个天子做出什么坏事?诸位朋友,这是不是迷信?不是!人心与天地万物是有交感的,人心善就会风调雨顺,人心恶,灾难连连。我們現在人心是善是恶?我沒有說我們。人心恶才会灾祸,天災人禍那么多,所以我們看到这些异象要反观內省,要开始好好的把这颗心守好,让它向善。周成王看到这个現象,回去就好好反省,就想到是不是我让我的叔叔离开这件事是不正确的?所以周成王也到太廟去跟祖宗忏悔。以前的人心很淳朴,「慎終追远,民德归厚」,都会謹記這些老祖宗的教诲。在周成王在忏悔的過程,剛好看到周公為他哥哥周武王的祈祷文,他把它拿起來看,看到自己的叔叔为了让他的兄長能夠延寿,不惜向天祈求折自己的寿。周成王看了很感动,馬上以天子之身親自帶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迎請回來。所以,周武王跟周公的兄弟友弟也传給了他的下一代子孙,周朝因为有孝弟,才能夠绵延八百年。
一个家庭有孝弟可以绵延多久?我們在中国历代,孔老夫子的德行最好,他的德行也感化了他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他的家风两千多年不衰。诸位朋友,假如今天突然你得到一个消息,你是孔老夫子的後代,你会不会觉得今天跟明天絕對不一樣?突然会觉得我不能丟孔老夫子的臉,走出來,言語、行为都很謹慎。所以,德风可以影响这么長久。我在厦门讲课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師,因为我们上完五天的课都会请这些老師上台来分享,就会有十來个老師当代表。这位老师一上台,他就說:这五天的课程,才让我知道德行的根本在什么?孝道。這个來自於《孝经.开宗明義章第一》,「夫孝,德之本也」。他接著又說,他对这句話有很深的感受,因为他們整个村落有四十几戶人家,统统同一个姓,都姓吳姓,口天吳。他說这四十几戶人家出了一百零九个后代,其中有一百零八个大学毕业,素质很好。而这第一百零九个是已经考上大学,但是读了兩年因某种因素办休学。可以說,他們下一代完全有大学毕业的程度、的水准。他接著又說,他终于知道为什么他們这一代能这么兴旺。因为他們村落裡的長者都告訴他們,只要读书、工作一有放假,要記得回來看看父母。他們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是陪著父母到寺廟裡面去拜拜、去祈福,不会去做其他的事。現在你的孩子今年大年初一陪著你去拜拜的舉手?你看他們是整个家族做到了。除了陪父母以外,回來之后,就到其他所有這些邻居的家裡面去跟长辈拜年,挨家挨戶跟这些長者拜年。做到了什么?尊敬长辈,弟!跟长辈拜完年以後,他們这些差不多年纪的邻居,就围在他們村落里面的小学,一起讨论今年你读书有什么收获,今年你工作有什么好经验,大家一起討論,互相切磋。這个做到了什么?好学!有孝有弟又好学。所以這个村落为什么下一代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绝对不是偶然的;绝对不是說那边是龙穴,风水很好,不是这样。而且一个地方的整个风水、整个环境,也会因人心而转变。所以孔老夫子說的「首孝弟」,当一个人孝、弟做到了,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会推己及人,当他对自己父母孝,他看到別人的父母同样也会恭敬对待。所以《弟子规》有教导,「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诸位朋友,我因为以前教书,有个坏习惯,特別喜欢考試,所以这几天的课程,我都会考前面讲过的。我們求学問有个很重要的态度,要温习,要复习,还要预习。所以还沒讲到的,希望诸位朋友這几天把《弟子规》读熟,这样在上課当中提到这些经句,你会很有感觉,「这一句我知道」,你的学习效果一定会特別好。因為有些朋友早上沒有來听,我們下午的時候開了一帖中药,很有效果,吃了保证道德、学問会增長,就是早上跟晚上都把《弟子规》念一遍。早上念的時候,提醒自己今天要按照這些教誨去力行;晚上念一遍的時候,反省今天的所做所为,哪些跟经典相应,自我鼓励;哪些还沒做到的,赶快要提醒自己去修正;早上一遍,晚上一遍。晚上那一遍不要在睡觉以前念,不然会还沒念就睡著了;最好是下班,洗洗手,洗洗腳,然後还沒吃飯以前先念,刚好就可以对照今天一天的行为。好,所以「首孝弟」。
再來:【次謹信。】『謹』是謹慎,謹言慎行。对自己的生活要有规律,不能搞得乱七八糟,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沒有,更遑论要去承担家庭的重責。『信』是会意字,代表什么?人言。《弟子规》說,「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說「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沒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而孔老夫子的教誨重視四个学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言语為什么摆在僅次於德行的重要性?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什么的頻率最高?言語。所以言語,「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言語要学习,很重要。
再來:【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广泛的爱众人,这个换现代话讲,叫做人际关系法,如何跟人相处的很和乐。我們《弟子规》也是赶得上时代,很注重人际关系学。再來是『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因为我們時時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夠提升自己的道德续闻,所谓「入芝蘭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們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党,每天自己的言語、行为都愈來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長我們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会下对什么?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沒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沈重。
最后:【有余力。則学文。】当我們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这些德行都的学好,还有空余的時間,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学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写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后人,他才把它留下來。現在人写文章怎么样?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也不管会不会天下大乱,所以不夠謹慎对待自己的言行。所以「学文」还是看古圣先贤的文章比较保险,因为這些文章都是历经几千年印证,确实可以启发人的智慧的。这是「余力学文」。
我們进入经文第一个单元,「入则孝」。
诸位朋友,您会不会觉得一天时间很不夠用?有沒有这个感觉?有。我們現在很难一天还花兩个小時來读书,不容易!所以这个餘力学文,这个「餘」我們也可以把它拿做化整為零,把一些零散的時間我們好好掌握。《弟子规》可以隨身帶在身上,有些很好的《格言联璧》,我每次都放在包包裡,一有空拿起來背个一兩句,所謂日积月累,滴水可以穿石。不要小看一天十分钟、二十分钟的积累,所謂「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滯塞通」。我們來看这个「孝」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成一体,就是一个「孝」字。我們來看一下,上一代時時念著要好好把下一代教好,現在為人父母有沒有这个态度?我在教书的过程,往往会听到学历不算高的家長,他会流露他的心声,他說: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我为人父母的责任。他学历不高,可是他在讲这句話的時候,都会令我肃然起敬,你看他懂得教育好孩子是他這一生的本分事。父母時時想著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方法。中國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学叫《礼記•学記》,里面有提到什么是教育,「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這句話把教育的兩大主軸抓到了。所以我們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長他什么善,然后要防止,甚至于要導正他哪些过失,因为「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孩子有些不对的习惯,我們要赶快把他挽救过來,什么時候挽救?当下!刻不容缓,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是退。
诸位朋友,我們思考一下,現在的孩子有哪些习惯、有哪些行为一定要赶快修正?诸位朋友說說看,你們应该比我有经验。「顶撞父母」,听说以前的人是一言九鼎,現在的孩子也是一言九「顶」,这个「鼎」不一样,现在的孩子是顶回去的顶,很会顶嘴。再来,还有沒有?「懒惰、叛逆」。好,还有沒有?「自私」。还有沒有?怎么都是女性同胞?怎么我们当父亲的都沒发現吗?这样不行,要很关怀自己的孩子!來,还有沒有?「敷衍」。就是沒有責任心是吗?好,我們再加一个就好,六六大順。坏习惯,哪个坏习惯?「生活沒有規律」,生活的規律。就這六条就好。有時候很多朋友刚好灵感很多,都会列出十大罪状。因为我们在海口成立的是国学启蒙中心,很多家長他会来跟我们探討小孩的问题,刚好中心场地特別大,因为拿來上課,所以从门口走到办公室差不多也要走个三十秒。我就陪著他一路走过来,他一看到我就忍不住滔滔不絕,「我的孩子自私,很爱頂嘴又很懶惰」,都沒有打草稿,一直讲过來,结果我怕他太口渴了,赶快說:你請坐,我倒杯水給你喝。等他喝下水去,我就开始问他,我說孩子自私是結果,诸位朋友,原因在哪里?你有沒有孩子一出生,上面頭頂就写着「自私」两个字?孩子懒惰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你有沒有看过那个小孩子一兩岁就动不了的?有沒有?一兩岁都是活蹦乱跳,着么后来变得那么懒惰?
我們再看看,孩子叛逆是結果,原因在哪?我們來思考一下。听说叛逆叫正常,有沒有这个說法?有?听谁讲的?把他找出來,误导!请问五十年前,你有沒有听过叛逆两个字?几千年的中国史书上,你有沒有看过叛逆两个字?你看,都沒看过。中国人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沒有叛逆,我們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产生了叛逆,厉不厉害?为什么四千多年來沒有产生叛逆的下一代?为什么在几十年当中却快速产生叛逆的小孩?不是偶然的!因为現在的孩子是不是接受中国圣贤教诲?是不是接受孝弟的教导?不是!他沒有孝心,沒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語、行为就会有冒犯。我就会回想,我还很慎重跑去问我妈妈,說妈妈,我有沒有叛逆?害我妈妈想半天,沒有。我們对父亲是什么态度?又敬又畏,又很尊敬,又很害怕,所以父親都很有威严;当我们对父亲敬畏的時候,根本不可能会叛逆。父亲为什么能让我們产生对他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父亲言行一致,他很孝順,他做出榜样給我們看。所以,打从小对父親就是尊敬的态度,不可能有叛逆。所以現在的孩子会叛逆,我們做家長的要省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对我們沒有恭敬之心?有可能是我們說一套做一套。在那裡打麻將,然后跟孩子說:你給我去看书,我数到三。孩子依依不捨,慢慢离开电视荧幕,还抱在墙壁那裡,久久不忍离去。妈妈很生气:最后通牒,不然我棍子就要拿过去了!這孩子才心不甘情不愿上楼。当他坐在椅子上,请问,他的身体在书桌前,他的心在哪里?电视。你們怎么知道?都在电视节目,不知道男主角怎么了,女主角怎么了。当父母沒有做出榜样給他看,他的內心服不服气?不服气!你說对你讲话要很有礼貌,你对爷爷奶奶讲话也沒礼貌。当这些不服气慢慢积累,到哪一天会爆发?突然到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跟你一样大,他还要不要听你的?他就不听你的。所以叛逆是結果,根源在孩子从小沒有对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那是根本原因。這個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环境很多污染,他又去效法这些同学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后叛逆的現象就愈来愈多。要让叛逆的現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续圣贤教誨,然后家長要懂得以身作則,当孩子的好榜样。
我們接著看,「自私」怎么形成的?诸位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常常遇到事情的時候,你就想,今天这个同事骂我是結果,原因在哪里?今天別人的孩子教得好是結果,原因在哪裡?今天人家夫妻相处和乐是結果,原因在哪里?你时时处处懂得去找出原因,那你每天都在增長智慧。当你找到原因,就能够对症下药,就很快的能把很多情況转成好的良性的发展。我們回想一下,今天你們夫妻跟孩子一起吃饭,爷爷奶奶也在,妈妈夾起第一口菜,诸位朋友,給誰吃?小孩吃。好,标准答案!來,掌声鼓励。这个标准是普遍現象,但是這一口菜夾下去会产生什么效果?「小明,这是妈妈特別煮給你吃的,多吃一点」。爷爷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孙子,这几盘菜也很好吃」,爷爷奶奶也帮谁夾菜?孙子夾菜。誰的菜满满的?孙子。所以一个家庭里面誰最大?孙子最大。这样有沒有顛倒?顛倒了,所以小孩也就顛倒了!这样合不合理?你看所有的人都必需服务他,小皇帝产生了。小皇帝、小公主产生了,请问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什么?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服务他,所以他只会想到自己。俗話又说,「伴君如伴虎」,所以現在的小孩脾气都很大。当你对他百依百順,十件事順了他九件,第十件不順他,他会怎么样?会大哭大闹。你又沒有原則,他一发脾气你又說什么?好了好了,給你買!那他就攻城略地,你是会节节敗退。所以諸位朋友,教孩子从哪里开始?从夾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來都是給孩子学习的榜样。当今天你一夾起來,马上夾給你父親:爸爸,多吃一點。你的孩子看了,会不会說:爸,你怎么都沒想到我!不会,他看到自己的父親在行孝道,他內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裡面說,「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順序对了,你这个道才建立起來。所以,你菜夾对了,你就教給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
我們打开冰箱,水果拿出來,先給誰吃?我的父亲水果拿对了,假如我父亲在我小時候水果拿錯了,那現在我就不能站在這裡跟諸位朋友讲课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你說:蔡老師,有這么严重嗎?拿个水果就能影响这么大?有沒有影响?真有。小時候我們看父母从冰箱裡面拿出來的東西都先給爷爷奶奶吃,我們很自然就效法、就学习。其实我是很有可能变成敗家子的,你們有沒有看出來?因为我是独子,又是長孙,又是長曾孙,因为我爷爷也是長子。我記得我小時候去給我曾祖母扫墓,那時候三、四岁,跪下去头抬起來,突然看到兩个字,眼睛一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墓碑的第一位,突然抬头挺胸,有使命感,以后 这个家族的兴衰,我們要尽心尽力。所以中国人重視長子,重視長孙,這不是沒有道理!因为每一个他這一个时代的子孙,就要有人当榜样把他帶好,这样家族才能兴旺。假如我的父母宠爱我,爷爷奶奶又宠爱我,那我今天就不可能学习圣贤之学,可能就开始早就不知道挥霍到哪裡去了。所以教育孩子很重要。現在的家長拿水果出來,不知道有沒有給爷爷奶奶先吃?我还听说有些妈妈都会买些特別貴的水果,然后先把它藏起來。怎么有些朋友在笑?你是不是心有戚戚焉?藏起來,結果爷爷奶奶去睡觉了,赶快拿出來,「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別買給你吃的」。兒子吃得很高兴,他也学得很彻底,人算不如天算,他以后一有钱,买水果給誰吃?給他儿子吃。有些朋友马上回答,給他老婆吃。你是用好恶你的孩子就学到好恶,而不是学到情义、恩义。所以,我們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这个「自私」,現在找到问题根源,还是从孝道,还是从处处替人著想,我們父母当榜样。
諸位朋友,假如孩子已经十多岁了,还来不來得及?你要相信《三字经》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其实都不是別人不能改变,都是自己先被自己击败,自己都不相信,当你沒有信心的時候,很多事你一定做不起來。我們在大陆很多的课程,來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記得有很多的中学生都來。有个中学生上了課,上了五天,每一天回去都有很大的進步。他的阿姨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听了五天課有这么大的改变?結果第五天,他的阿姨就跑到我們上課的地點去找我們,刚好我們已经离开了。她又跟旅馆裡面的人问到我們的电话,她就打过来,她說:我的侄女每一天上課回去都有很大的进步,不管对父母、或者对家裡的人态度都很好。她感受到中国文化确实有很大的力量,所以她說我的孩子一个两岁,一个四岁,可不可以交給你們教?你看現在的家長,一遇到好的,馬上沒想先自己做,先推給老師教。我們就跟她說,我們这些老师都从海口、从深圳來,地方太远了。结果这个母亲說:没关系,我从北京把他送到深圳去。所以确确实实十多岁的小孩也能夠得到很好的薰修。还有一位四十岁的男士,我在杭州天目山讲课的時候,他被主办单位安排來当我的保镖,因为我們山上有四、五百個人。他就帮我挡一些,可能我要休息了,这个時候他就說「老師要休息了,現在不方便讲话」,帮我处理这些情況。而且他还学过武术,他当武警当了十多年,他听课听到第三天的時候,刚好下完課带我們去吃饭。一路上他就說: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們确实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但是只感觉他的內心很喜悦。当到了餐厅,他就說:蔡老師,我現在的心情只能用三岁小孩的言語來代表,就是太好了!他接著就說:我活了四十年,終於知道我人生错在哪裡!其实我們听到他这句話,內心感受到很心酸,一个四十岁的硬汉,他不是不愿意学,是怎么样?沒有人教!不然你看他的态度多好,马上学了就像个赤子一样,很欢喜。他說他终于知道太太为什么跟他离婚,为什么孩子跟他不能沟通,同事跟他很有距离,都很怕他。他终于找到问题。所以他跟我說,他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他的前妻好好談一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第四天早上吃饭,他說:蔡老師,你在这里坐一下,我跟你聊一下。我就觉得气氛怪怪的。好,我們这节课先讲到这边,下节课再把答案跟大家讲。好,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