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净空法师2010年对净宗学院同学的谈话 (第一集)
最近中国总理温家宝先生强调重视道德力量,来应对现代的社会危机,这值得我们赞叹。所以你看看诸佛菩萨在他方世界,那个世界那么样的美好,极乐世界是个代表,怎么成就的?可以这样说,他们的道德力量发挥到圆满的程度,佛菩萨用的是道德的教学。道德,我们用这两个字来看《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总共是有六段,给我们说六桩事情,前面三桩事情是道,讲一体、二用、三遍,那是道;后面的四德、五止、六观,那是德。佛法讲什么?道德教育,不过真的是有很深的深度,很不容易懂,为什么?它不是我们的常识,我们无法想象得到。所以我们听,只可以这样说,阿赖耶识里头种个善根、种个种子,起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你没有了解它,你听了,听了不懂,没了解它。如果真了解,就起作用了。
这个作用,你就可以过佛菩萨的生活,真正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方老师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一点都不假。你能把你的精神跟肉体,跟遍法界虚空界融合成一体,那怎么会不自在?那怎么会不快乐?你自己做到了,你就能影响别人,这怎么影响?你能感动别人。别人受你的感动,他就会跟着你学习,大学问!我们真的,这个社会上对于佛教不了解,他们没有过失,过失在哪里?过失在出家人,出家人没有认真学习,没有能把这个做好,做出来给人看,没有讲清楚,怎么能怪别人?你要怪社会对佛教误会,那你的罪过严重,是你的错,社会上大众没错误。我们老祖宗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话是真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对宗教一无所知,对佛教更是一无所知,这种误会产生是自然的,一点都不奇怪,没有人跟我讲。
我们要没有遇到方东美先生是永远不会知道。那方先生教学在课堂,这个课堂一个班级,我去参观他的教学,学生也不多,他们自己的学生,因为方老师是很出名的一个教授,他的课有很多人来旁听,我算上课、旁听一起的,顶多不过一百人左右。他老先生的教室,我到台大去参观过。这些听的人,真的有几个人听懂了?很少。所以我那个时候,我的状况是非常的贫窘,只是希望能抽出一点时间去旁听他老人家的课程,其它的不敢奢想。他约我见面,我到他家里去拜访他,头一天,我跟他的认识是毛遂自荐,我自己写封信给他,我那时候还写了一篇文章送给他看,所以他约我见面。见面时候就问我的学历,我很老实的告诉他,我说我初中毕业,高中一年级念了半年,因为家庭环境的关系失学了,缴不起学费,没有办法再继续念书。到台湾来,必须自己要找工作,照顾自己的生活。工作很辛苦,待遇非常微薄,仅仅可以供给自己生活而已,没有多余的。老师看到我写的信,看到我写的文章,他说:「你说的话是真的?」我说:真的。他告诉我:「你写的信跟写的文章,我们台湾大学学生写不出来。」我跟老师说:「那也许是,因为我虽然失学多年,没有离开书本,很喜欢读书。」
然后他就告诉我,他说:「现在的学校」,六十年前,「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旁听,你会大失所望。」这个老师,你看,直截了当拒绝了。当时我听到很难过,老师也看出来了,我们这样沉默了大概五分钟,老师就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所以我跟他的学习,是在他家的小客厅、小圆桌,我们是一对一学习的,一个星期两个钟点课。这是我作梦也没想到,老师这么慈悲,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只是写一封信。他教我,我非常的感激,受到他这样好的待遇。十几年之后,我才明白这个事情,他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到学校旁听,他多省事。他知道我没有听过人家讲过课,也没有看到这些哲学的书籍,一张白纸,非常单纯。他是防止我要到学校去会被污染,肯定认识很多老师、很多同学,你就学乱了、学杂了,这最怕的。所以他一个人教我,要我直接听他一个人的,这就是中国所讲的师承。他常说,你学一家之言,他对你负责任。
所以中国的师承,我这一生遇到了,恐怕我以后再就没有了,不可能有这个事情了。为什么老师肯教你?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方老师跟我见面,看到我们什么?诚敬,对老师没有怀疑,对老师尊重,就是尊师重道,大概这样的学生他很少见,所以就特别珍惜,不让到课堂去。我跟章嘉大师三年,章嘉大师对我的待遇跟方老师一样,一个星期两个小时,星期天,我跟他三年。所以以后看《印光大师文钞》才恍然大悟,这个便宜从哪来的?人家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恭敬心。如果对老师没有恭敬心,老师怎么样教,你没有听进去,这是真的。所以佛在经上讲,疑,这个疑是什么?对老师怀疑、对经典怀疑、对佛怀疑,这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他没有办法进步。所以以后,我学了多年之后,我才恍然大悟、才了解,为什么老师见面好像对我特别照顾?没有别的,就是恭敬,他教我的东西我真能接受。
接受表现在哪里?表现在依教奉行,我听懂了,境界就变了,心态就不一样了。这样的心态永远保持而不丧失,你才能够深入经藏,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如来所说真实义,这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有十分的诚敬,你就了解十分;你有两分诚敬,你就了解两分;你对他一点诚敬心都没有,那你什么都没有办法,你不能了解。可是善知识还是大慈大悲,给你种善根,阿赖耶里面种一个种子。这个种子这一生当中不会发芽,那是什么?你有贪瞋痴慢疑。只要你有这个东西,你就学不到东西,你所学的,皮毛而已,对你自己不能帮助。对你自己不能帮助,你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你这个没帮助。我们不要讲信解行证,头一个你要是真正得受用,你身心健康,你本来有病,病可以化解。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给你说明了,心态只要一好,所有那些不正常的细胞统统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是最健康的。这有科学证明,这不是假的。你本来是正常的细胞,为什么变成病态的细胞?是你自己心有病,你有贪瞋痴慢疑,贪瞋痴慢疑把你的正常细胞变成了病态细胞。你心态一恢复正常,它又调整过来了。
大家可以看看彭鑫大夫,这很年轻的一个大夫,他讲的「仁义礼智信」,讲得非常好,仁义礼智信就能把你的病治好。我听了他这个报告,我把他的话总结了一下,我说贪瞋痴慢,包括怀疑,这个怀疑是对圣人的怀疑、对祖宗的怀疑、对老师的怀疑,这是一切病的因;怨、恨、恼、怒、烦,烦是烦恼,这是一切病的缘;你看,因、缘一聚会,后面这是彭鑫大夫讲的,脏腑失调,这是一切病的果。你看,因、缘、果,你就得病了。病苦、短命,这是报,报应,因缘果报。最后说,仁义礼智信是一切病的药,仁是什么?爱人,仁者爱人;义是什么?义是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礼,给诸位说,《弟子规》是礼,《十善业道》是礼,你都能够做到,你的病痛就好了;智是智慧,智慧的对面是愚痴;信是诚信。人如果说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的五脏六腑肯定有毛病,严重就没法子治疗了。所以这五个字是病的药。这五个字,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你要能做好,你长命百岁,你百病不生。所以圣贤教诲决定不能小看,那是真理,真理里面的精华。你真正能把《弟子规》做到,仁义礼智信都在里头,变成了条目,不能不知道。
佛法里面讲,惑、迷、痴、情,事同名异,是一桩事情。它有浅深不同,我们一念不觉是惑;这个惑要是深了,就变成迷,迷比惑深,惑浅迷深;再深,迷得更深就痴,愚痴;严重的痴就是情,叫情执。你有惑、迷、痴、情,这四个字有,有是凡夫。三恶道的凡夫痴情重,人、天迷惑重,如果到四圣法界,他只有一个字,惑,迷、痴、情都没有。惑怎么样?他很浅,他不深。那个惑一破,恭喜他,惑一破,他就脱离十法界,他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就成佛了。所以无就是圣人,放下七情五欲,身心健康,智慧现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断见思烦恼,成正觉,你就是阿罗汉;断尘沙,就成正等正觉,你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惑没有了,你就成佛了,你就成无上正等正觉,没有说错。所以小看了佛菩萨,小看了经教、圣人教诲,那你距离灾难就不远了。对你自己身体来讲,你距离病苦就近了;对你的环境来讲,你居住,你的灾难就不远了。
所以你要想身体没有毛病,居住环境能够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你就不能不去尊重这些老人。中国有个谚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谁?圣贤、佛菩萨。你要是不听,身,现在你有病苦;环境,就是种种自然灾害都出现了。所以佛法没有别的,就是教学。章嘉大师他老人家那个时候劝我出家,交代我要学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一生没道场。这个道场的建立是在最后迫不得已,你们悟字辈的同学有二十多个人,没有一个安心学道的场所,因缘具足,我们到图文巴来,承蒙澳洲政府的关怀、照顾,我们买了这个小教堂,大家可以把心定下来,好好的学习。要学释迦牟尼佛,要给佛教做个好样子,让社会大众看看,这才是真正的佛教。有很多人问我,我也给他做了详细说明,现在的社会有六种不同的佛教,我们要认识。第一种,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是教育,佛陀教育。所以我们这「净宗学院」是对的,这个名称好,这是教学的场所。我们自己学好了,感化别人,感化我们周边的邻居,一层一层往外扩大,感化这一个城市。这是无量功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从哪里学起?四个根,必修课程,《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天天讲,天天学,要真干。这四门是学德行,儒、佛教学都把德行摆在第一,这是根本,教育从这个地方扎根。没有德行,那是没有根的教育,那将来以后麻烦就大了!这个麻烦就是社会动乱,心情不安。对自己来讲,心浮气躁,在这一生当中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苦不堪言,那你这一生就空过了。也没有空过,造业,造业总是要受报,你善业,则有善果;你有恶业,你必定有恶报,这是凡夫。所以这四个根比什么都重要。有这四个根,然后在经论里面选一部专攻。我们净宗学院是开放的,不是学净宗的,到这个地方来修学都可以,我们会全心全力帮助你。你学《法华》可以,你学《楞严》也可以,只要是专攻大乘经论,我们都会全心全力照顾你,没有界限。甚至于你到此地来学儒,学四书五经,行,我也照顾你;你学《老子》、学《庄子》,也行,只要是圣贤的东西,好东西,我们都赞叹,我们都欢喜,我们没有门户之见。如果你想学《新旧约》,你想学《古兰经》,我们也欢喜,我平常也常常读诵,我们心量要拓开。
世界宗教是一家,全世界古圣先贤都是一家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圣贤的教育是和谐的、是和睦的,人与人之间,人与一切众生之间,和睦相处。我们要学会谦虚,学会对别人尊敬,我们爱自己,我们也爱别人;我们爱佛教,也爱所有一切宗教;我们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爱全世界每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心量要拓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三种周遍是我们的理论依据,无论是物质或者精神,依报跟正报,依报讲一微尘,正报讲一毛端,汗毛,一毛端,它的作用,「周遍法界、出生无尽」。这个道理在此地不能多讲,讲要很长时间,讲过,在《妄尽还源观》讲过。末后一句,「含容空有」,你看那个心量多大!含是包含,包含空,空是什么?虚空;容是容量,你的度量多大?万有,你这么大的心量。佛家有另外两句话,「心包太虚」,这是含空;「量周沙界」,这是容有。我们是不是这个心量?要不是这个心量就不是佛门弟子。佛是这个心量,我们跟老师学习,释迦牟尼佛是我老师,我要跟他一样的心量,为什么?本来就是这个!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自私自利,变得这么小心量?心量愈小愈苦,这痛苦自己找来的,不是外头来的。
现在世界上灾难这么多,我听很多人说过,澳洲灾难比较上少一点,这个有理由,为什么?澳洲这个地区历史很短,只有两百多年,居住的人很少,换句话说,造业轻,没那么重。这个地方是福地,这个地方安定,我们要把佛教兴起来,把佛教做出来。从哪里做起?从我们学院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来到学院,无论是在家、出家,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遵守祖宗的教法、遵守佛菩萨的教法,认真努力学习,很具体、很踏实把四个根扎下去,然后一门深入。现在政府批准了我们办学,我们自己也买了土地,也有很多同修在这边买了土地,我相信我们有足够用的土地面积。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朝这个方向去走,把圣贤的教育、把佛菩萨的教育、把宗教教育从我们这里落实。求人会失望的,求人不如求自己,一定从自己点点滴滴去做。做成功了,这是一方之福,图文巴人的福报;是一州之福,昆士兰州;一国之福,也是全世界之福。完全寄托在我们每一个同修的双肩上,大家要肩负起来,众志成城,前途无量的光明。祝福大家身心健康,也鼓励大家,我们要造福社会,我们确实要用我们的心来转境界,境随心转,我们的善心、我们的善愿来转境界,一定从自己做起。
所以在这个地方,因为目前灾难多,这几年我们提倡三时系念的修学,在中国开头,我们做了一百个七,这在佛教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么大的法会,做七百天不中断。在中国做,三月下旬就圆满了,七百天法会圆满了,悟道法师主持的,他会回到台湾。台湾有灾难,我请他在北部,他自己的道场,做七百天;南部,台南极乐寺,悟行法师的道场,我也劝他在那里做七百天,一南一北。澳洲,我们现在学院开始了,也是七百天,这对整个澳洲都有好处,功德普遍回向。我也来配合,净宗,所以我把《华严经》暂停,停一年,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我们把《无量寿经》再细说一遍,跟系念法事密切配合。所以我昨天把这些经本找出来,我重新再看一遍,搜集一点资料,我们在此地细说《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我们这里开这个班,我相信其它地区有很多人都愿意来参学,我们要细心照顾他们、帮助他们,来求学,一起来学习的都是善友,都要是以一家人的待遇,热烈的欢迎接待,一同来进修。如果居住地方不够,赶快规画,我们来盖招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