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买美股 当心川普风险…
厄文(Neil Irwin)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要到明年1月才就职,但股市投资人已预先断定应买进。投资人认为企业获利将增加,因此股市该上涨,且预期利率及通膨率都将上升。 但这两项转变应反而应让投资人感到紧张。换言之,现在投入股市其实是风险高,补偿少。
可以考虑只有股、债两项资产的情况。假定以1,000美元投资十年。若买10年期公债,以目前殖利率2.6%计算,十年间每年能得到26美元的利润,十年後还可拿回1,000美元本金。
若将1,000元投入股市,能得到多少不确定。现在标普500指数的平均“每股盈余/股价比”为4.7%(倒数就是本益比)。因此买股票时,是预期一年的所得是47美元,但实际上未来十年内得到的金额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在决定要买股票、还是债券时,关键在于哪种资产的获利率高,及对企业未来获利的预期。由于投资股票风险较高,因此投资人通常都会要求补偿。例如,美国大选前平均“每股盈余/股价比”为5%,10年期公债殖利率为1.85%,表示投资人愿意以3.15个百分点的报酬率,作为投资股市的“风险补偿”。但现在这个补偿率只剩2.17个百分点。
风险补偿率没有“正确”水準,1990年代末期补偿率甚至是负数(当时股市呈现泡沫)。关键在于在某一定特定时点时,补偿率是否合理。
市场认定,“川普经济学”有利企业获利能力,减稅能提高企业的稅後盈余,法规松绑将有利银行及能源业,若再能大幅扩张基建支出,对营建相关产业更是大利多。
但川普胜选後,市场只反映对企业获利有利的消息,却忽视对获利不利的部分。
例如美元已升值约5%,利率上升也可能不利汽车及住宅等产业。失业率已降到4.6%,代表雇主须提高工资来吸引并留住员工。
这还没考虑到川普政府可能带来的风险。川普曾威胁对中、墨等国实施高关稅,并退出或重谈各项自由贸易协定,而他鲁莽的外交作法也可能推升地缘冲突,种种皆可能不利企业获利。
对买进股票并长期持有的投资人而言,不应随著各项消息进出,未来的确可能有重大利多出炉,但也须慎防风险,因为“风险补偿率”已经下降,且川普的政策最後也可能变样。
(作者Neil Irwin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