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公布“炸裂”财报!非农即将公布

来源: 2025-11-19 18:26:1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头英伟达(Nvidia)再次交出耀眼成绩单,其股价在盘后飙升超5%。

公司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对下一季度的展望,均显著高于市场预期。财报公布后,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上涨4%,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AI周期延续的强烈信心。

本季度,英伟达营收达到570.1亿美元,远高于市场预估的549.2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继续维持在超高水准。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30美元,同样超出华尔街此前预计的1.25美元。公司预计,当前季度的收入将进一步增长至650亿美元,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616.6亿美元,持续彰显AI算力需求的强劲。

净利润方面,英伟达录得319.1亿美元,同比大增65%。在生成式AI浪潮推动下,公司利润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一家芯片企业的传统范畴,更像是一台完整的AI基础设施“盈利引擎”。

在公司多条业务线中,数据中心业务依然是推动增长的核心。本季度数据中心收入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达到512亿美元,轻松超过分析师预估的490.9亿美元,同比暴涨66%。其中,最关键的“算力”(Compute)收入达到430亿美元,来自网络产品的收入则为82亿美元。

英伟达表示,目前销量最好的GPU产品线已经从初代Blackwell进一步迭代至Blackwell Ultra,这款二代芯片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CEO黄仁勋在财报声明中直言:“云端GPU已经全部售罄。”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外界长期以来对AI算力需求是否出现拐点的疑虑,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AI周期延长的预期。

英伟达GPU最大的客户依然是全球科技巨头阵营,包括微软、亚马逊、谷歌、甲骨文与Meta等。近年来,科技巨头纷纷加速构建自己的AI模型和算力集群,使得对英伟达高端GPU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黄仁勋特别提到,当前一代旗舰芯片Blackwell的销量“超出想象”,反映出AI模型规模持续扩张,各大云厂商迫切希望在下一轮AI竞争中抢占先机。

除了数据中心这一“现金奶牛”,英伟达的其他传统业务也展现出良好韧性。游戏业务当季收入达到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虽然AI业务远超游戏板块的规模,但后者依然是公司长期稳定的基础盘。专业可视化业务(ProViz)也录得7.6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包括今年推出的DGX Spark,这款面向中小企业与AI研究实验室的桌面级AI工作站,正在帮助英伟达拓宽AI硬件生态。

汽车和机器人业务依旧保持高速扩张趋势,本季度实现5.92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2%。英伟达持续强调机器人是公司未来最具潜力的增长曲线之一,包括自动驾驶平台、机械臂系统以及边缘AI设备等多个领域,都处在行业从实验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

// 美股反弹 //

在连续多日承压后,美国股市周三迎来温和反弹。标普500指数上涨0.38%,收于6,642.1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59%,报22,564.23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则微涨47点,以46,138.77点收盘。

大型科技股中,Alphabet表现最为亮眼,股价上涨约3%,创下历史新高。推动股价上行的关键在于市场对其新一代AI模型 Gemini 3 的强烈期待。该产品于周二正式发布,被视为谷歌在全球大模型竞争中重新加强存在感的重要里程碑,投资者押注该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广告业务、云业务和AI生态的增长。

近几日,部分投资者选择从科技股中获利了结,市场对大型科技企业的高估值愈发谨慎,尤其是对AI基础设施投入与利润兑现周期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Certuity首席投资官Scott Welch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投资者开始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科技巨头投入了数万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和AI能力,可何时能真正看到这些投入带来的回报?”他强调,这并不是对AI趋势本身的质疑,而是对回报节奏和时间点的判断。“AI交易没有任何问题,但它不可能明天就把市场带上月球。历史上从未有过市场估值在如此高位还能持续上涨而不经历调整的例子。”

在因政府停摆导致的长期数据空窗期之后,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将于周四公布9月非农就业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标志着官方劳动力数据的重新恢复,也成为投资者、经济学家和美联储官员破解当前经济不确定性的关键线索之一。然而,由于其本质上属于“后视镜数据”,其参考价值依旧有限。

根据计划,该报告将于美东时间上午8点30分发布。市场预期9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5万,高于8月最初公布的2.2万,但仍明显反映劳动力市场持续放缓的态势。同时,失业率预计维持在4.3%,平均时薪按月增长0.3%,同比增长3.7%,均与8月持平。

RSM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Brusuelas表示:“我的判断是,9月的数据加上7月与8月的修正值可能会比当前市场普遍认为的略好,但改善幅度不会太大。劳动力市场仍然稳住了,就像整个经济一样。”他认为整体趋势虽不强劲,但没有显著恶化。

然而,由于数据来自已经过去的9月份,它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帮助有限。美国政府僵局刚刚在一周前结束,与政策制定者当前面临的形势相比,这份报告只能提供有限线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将当前环境形容为“雾中驾驶”,并警告外界不要过早押注进一步降息——因为政策路径的方向仍缺乏足够的清晰性。

由于停摆影响时间过长,BLS多项数据发布计划被迫调整。劳工统计局周三公布更新后的日程,宣布不会单独发布10月非农就业报告,而是将在12月16日与11月数据合并发布。这一时间相比原定的12月5日明显推迟。同时,10月失业率将不会公布,因为用于计算失业率的家庭调查数据无法及时收集。

此外,原本应该在近期公布的职位空缺与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也将把9月和10月的数据合并,并推迟至12月9日发布。此前,BLS仅提前于10月24日发布了9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因为该数据直接用于社保生活成本调整(COLA)。

Brusuelas指出:“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段普遍不确定的时期。考虑到停摆持续时间之长,我认为恐怕要到明年2月初才能真正获得一份‘干净的’劳动力市场数据。”他强调,数据的扭曲性将持续影响市场判断。

在官方数据中断期间,投资者与政策制定者依赖一系列私人数据来监测就业趋势,例如ADP私人就业报告、猎头公司Challenger发布的裁员公告,以及其他劳动力相关高频指标。

美联储官员则试图安抚市场情绪。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日前在一次演讲中否认了政策制定者正在“盲飞”的观点,他表示:“无论是决策者还是预测者,都不是在盲目行事或在浓雾中前进。虽然拥有更多数据总是更好,但作为经济学家,我们擅长利用一切可获得的数据来进行预测。”在讲话中,他也公开支持12月降息,强调当前数据足以进行判断。

对于即将公布的数据,机构观点出现分化。高盛经济学家Ronnie Walker与Jessica Rindels在报告中表示,他们预计9月新增就业人数将达到8万,高于市场共识,但10月就业人数可能下降5万,主要原因是因“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推动的预算削减政策导致联邦政府延迟辞职计划到期,造成统计口径上的冲击。

在缺乏10月官方失业率的情况下,高盛预计若能测算,该失业率大概率会上升,原因包括部分政府部门的短期停工以及劳动力市场更广泛的“隐性疲软”。

此外,本周四公布的非农报告还将包含7月与8月的最终修正值。Brusuelas与高盛均认为,这些月份的就业增幅有望被上修,可能部分抵消市场对近期就业数据偏弱的担忧。

// 美联储 //

美联储内部关于12月是否降息分歧日益加剧。下任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现任美联储理事沃勒支持降息。他表示,越来越担心劳动力市场及招聘活动急剧放缓。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最近表示,由于利率正接近中性水平,美联储在进行进一步降息时应保持谨慎。据CME“美联储观察”,目前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42.9%,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7.1%。

此外,原定于10月初公布的9月非农就业报告因美国政府“停摆”原因延迟,将于北京时间周四晚间(美东时间周三)发布,该数据是评估美联储未来政策路径的关键指标,市场关注度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华尔街知名机构对美股走势的分析存在明显分歧,摩根士丹利偏乐观,高盛持长期谨慎态度,瑞银则呈现出看空立场。

摩根士丹利短期至中期强烈看涨。该机构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尔.威尔逊态度积极,他预测受强劲企业盈利支撑,未来一年内标普500指数将大涨16%,到2026年底交投于7800点左右。其依据是罗素3000指数股票2025年第三季度盈利增长中位值达11%,是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增长,且标普500指数营收增长为2.3%,是历史平均速度的两倍,同时企业成本结构更精简,盈利增长趋势有望持续到2026年。威尔逊也提醒,若美联储政策比预期更鹰派,或融资市场压力持续增加,美股可能面临短期风险,在此期间高质量领域股票大概率会跑赢大盘。

高盛则认为美股长期将现疲软走势。高盛全球首席股票策略师彼得.奥本海默在11月的报告中指出,未来10年美股表现将落后于国际市场,标普500指数年回报率仅为6.5%。核心原因是美股估值较全球同行溢价超50%,且此前推动美股上涨的利润增长、低税率、低利率等利好因素已难再发挥显著作用,目前标普500指数成份股的净利润率和股本回报率也已接近历史高位。

瑞银整体持坚定看空立场。瑞银一方面担忧美股估值处于近40年来高位,且科技股集中度较高,存在估值泡沫风险;另一方面认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会间接影响美股。该行预测美国GDP从二季度2.0%的年增长率大幅放缓至四季度的0.9%,还预计年底前利率下降1%,是市场预期的两倍。瑞银设定MSCI全球指数2025年末目标为960点,2026年末为1000点,同时明确警告美股近期存在明显下行风险。此外,其还提到全球经济可能因关税措施面临短暂放缓,这一情况也会对美股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进一步增加市场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