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个人养老金还要买吗?买什么?想清楚这3件事!
临近岁末,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进入最后的窗口期。
然而,近期市场已经来到4000点的历史高位,今年的个人养老金还适合参与吗?资金缴存后又该如何配置?想清楚下面这3件事,你的年终决策或会豁然开朗!
PART 01

为什么要买?当下省税红利+未来增值空间!
买个人养老金,最直接的好处之一是什么?
能省税!
个人最高每年省税额度上限为1.2万/年,在领取个人养老金时按3%税负计算,因此个人所得税在3%以上档位,即税前月平均收入扣除五险一金、每月专项附加扣除后,高于8000元的群体,会有明显的省税优惠。收入越高,省税额度越多,最多可超5000元。这无疑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养老“政策红利”。

同时,"税优+复利"双螺旋效应,为个人养老金打开了"未来增值"的想象空间!
Y份额管理费时常比普通份额低50%,更低的费率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用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在未来数十年间的长周期浇灌之下,哪怕只是微小的费率差异,经过时间的累积,在长期对于投资成果也能带来较好的正向提升。
如下图所示,假设某只养老产品年化收益率5%,A份额每年综合费率为1%,而Y份额每年综合费率为0.4%。就是这0.6%/年的差异,在25年周期下可使账户总资产提升5%。

注:每年综合费率和费后年化收益率均为假设值,假定每年末投资。以上仅供示例作为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PART 02

4000点高不高,现在还能入场吗?
随着A股在4000点附近徘徊,不少投资者对个人养老金的入市时机产生了纠结。事实上,结合个人养老金的产品属性、投资周期与运作机制,投资者无需过度纠结短期点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多元配置”。
个人养老金并不单一参与权益市场,而是通过公募基金、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储蓄等多元金融产品进行资产配置。这种依托“机构专业管理、分散投资风险”的模式,既有望分享权益市场的长期增长红利,又能有效规避单一资产集中波动的风险。
其次,个人养老金投资的是未来20年、30年的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回望历史,A股虽历经多轮周期,但其长期趋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频。以中证全指为例,2004年年末该指数收于1000点左右,截至2024年年末则为4751点,二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约8.1%;同期中国GDP从16.4万亿元增长至超134.9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1.1%。考虑到指数的编制调整与估值中枢波动,两者长期方向基本吻合。

前瞻后市,“十五五”规划重申“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学术机构测算,“十五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约4.8%-5.0%。虽较过往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有望为资本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十五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或在4.8%-5.0%

资料参考:开源证券《2026年宏观展望:通往供需新均衡》,2025.11.2。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对于个人养老金而言,这笔投资最坚实的底气,不仅在于持有时间,更在于它所依托的、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经济。
第三,个人养老金账户封闭机制,天然适配长期投资。
一方面,个人养老金天然具备“定投”属性——每年固定投入1.2万元,市场高位时买入份额少,市场低位时则能获取更多筹码。拉长至20-30年周期,市场波动终将被时间平滑,成本优势持续显现。
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在退休前封闭运行、无法提前支取的机制,能有效隔绝短期市场噪音。这一设计可避免投资者因市场涨跌产生情绪化操作,让“长期持有”从理念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操作模式。
PART 03

买什么?怎么配置?
开户并缴存只是第一步,如果只是将资金闲置在账户中,不进行任何投资,通常只能获得活期利息,难以实现养老资金的长期增值。因此,科学配置资产、平衡风险与收益,成为管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关键。
那么,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哪些产品呢?
目前,个人养老金可投资范围包括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养老FOF、国债、指数基金等多种类型,基本覆盖了不同风险偏好人群的需求,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养老金融生态系统。

需要了解的是,低风险、波动小的产品虽然能带来安心,但从数十年跨度来看,其长期收益往往难以超越权益类资产。参考国际经验,许多国家的第三支柱养老金也确实将权益资产作为核心配置部分。以美国个人养老金(IRA)为例,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IRA总资产中近四成(38%)投向共同基金,远超银行及储蓄机构存款(3%)和保险产品(4%)。(数据来源:ICI,截至2025.3.31;资料参考:华源证券《养老理财稳中求进,未来可期》,2025.6.27)
在明确可投范围后,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配置原则?
首先,在具体操作上,建议采取分散配置策略,避免将每年1.2万元的额度全部投入单一产品,最好选择2—3只产品构建一个投资组合。

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同时,在产品配置上,可以根据年龄动态和风险承受力进行调整。由于个人养老金投资周期可能长达数十年,年龄成为衡量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通常建议,年轻时可以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则应逐步增加稳健类资产的配置比重,以控制整体波动。

简单来说,个人养老金可以被视为一个具有缴费上限的“专款专用”投资账户,同时打开了"当下减负"与"未来增值"两道门。
对于有养老规划需求且符合个税缴纳条件的投资者而言,距离2025年省税额度缴存截止仅剩不到2个月,大家可以建议结合自身财务状况,避免因时间延误错过年度节税机会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