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后的新主线,务必要配置一点!

来源: 2025-11-11 18:55:3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A股自10月底突破4000点后,并未气势如虹地加速上涨,反倒围绕4000点上下开启了新一轮震荡。在两周内,虽反复突破4000点,却始终未能站稳。此外,此前一直领涨的科技板块有所降温,电力、煤炭、银行等高股息红利板块开始轮番表现,消费白酒等老登股也借机反攻,甚至还兴起了一波“马”字辈的玄学板块炒作。这一局面让众多投资者陷入新的迷茫。一方面,担心4000点是否已成为阶段性顶部,进而考虑减仓;另一方面,对市场新主线感到迷茫,坚守科技板块短期内似乎机会有限,而离开科技又难以寻觅更优板块。

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观察,本文将试图探索4000点之后的新主线。本文将首先从资金面的角度,探讨资金从拥挤度较高的科技板块切入优绩板块的可能。随后从市场结构变化,论证本轮牛市下一阶段主线向优质股票转换的必然性。最后从基本面的角度,分析经济回暖向好对企业业绩回升的带动,并讨论优绩主线中可能领涨的板块。

本文逻辑:

一、资金可能从拥挤度较高的科技板块切入优绩板块

二、中长期资金入市后,更偏好优质业绩股票

三、基本面持续回暖向好,带动企业业绩回升

四、结语:穿越周期,把握经济律动的密码

一、资金可能从拥挤度较高的科技板块切入优绩板块

本轮是结构性牛市,由于大量资金通过ETF进场,导致市场过分关注热门股票。与过往牛市相比,本轮牛市的突出特征是大量资金借ETF涌入市场,市场对热门股票的关注程度空前,使本轮牛市中的普涨行情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此前,主动型基金通常采用较为分散的投资策略,广泛在市场中探寻被低估的投资机会,这使得各行业间涨幅差异相对较小。然而,本轮居民投资方式发生变革,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通过ETF进入市场,而ETF投资机制决定其资金按成分股权重进行被动配置。指数中权重较大的热门股票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权重较小的股票则易被市场忽略。另一方面,主题及行业ETF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这种分化。在政策导向和市场盈利热点吸引下,资金会迅速流向符合政策方向、具备高增长潜力的行业ETF。而处于冷门行业的ETF,往往难以吸引足够资金承接,导致资金在不同行业间分布严重失衡。

此前一段时间市场过分关注热门股票,科技为代表的热门板块拥挤度过高,后续资金有从拥挤度较高的板块切入优绩板块的可能。此前,公募基金对TMT板块的持仓比例超过30%,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大量资金形成了较为显著的抱团行情。从市场微观结构来看,成交额排名前1%的公司贡献了20%的市场成交额,市场交易高度集中于少数热门股票。当市场微观结构出现过度拥挤状况时,通常会引发市场调整。其中一种情况是市场大势的切换,即整个市场的上涨趋势发生反转;另一种是市场主线的切换,即资金从原热门板块流向其他板块,促使新的板块成为市场主导力量。鉴于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环境,系统性慢牛的长期趋势已逐步确立,宏观经济基本面维持稳定增长态势,政策面亦未出现重大转向信号。在此背景下,市场大势切换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主线切换的概率则相对较高。随着三季报披露,部分企业业绩显著改善,这些企业盈利能力佳、竞争力强,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具备承接大量资金的优势。

经前期充分调整,牛市存在由流动性驱动向基本面驱动转变的可能性。在牛市初期阶段,市场主要表现为估值提升。彼时,政策利好持续发布,政策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高弹性板块,投资者因未来预期纷纷买入相关股票。致使以科技为代表的高弹性板块估值在短期内迅速抬升。9月至10月,A股市场震荡整理,筹码充分换手,投资者认知渐趋理性,市场主线显现切换迹象。一方面,前期热门板块因资金过度流入,整体估值已处于较高水平,后续上涨需相应的盈利兑现予以支撑。另一方面,企业盈利周期的拐点正逐步显现。在经济复苏和政策扶持下,企业盈利能力增强。随着三季报披露,A股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明晰,基本面驱动行情趋势显著。众多企业借市场需求回升获更多订单和收入,扩利润空间,优化经营状况。牛市主线可能从流动性驱动转变为基本面驱动,这既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体现经济基本面改善对市场的积极影响。

、中长期资金入市后,更偏好优质业绩股票

十年一轮的资本市场改革促使大量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A股市场结构得以重塑。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呈加速推进之势,顶层政策导向明确。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新版《国九条》均着重强调“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在产品体系上创新设计,满足投资者需求。在治理结构上强化对基金公司监管,规范流程,提升透明度和效率。与此同时,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显著拓宽。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试点城市推广至全国。《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养老理财产品纳入投资范围,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稳定资金。证监会优化产品供给,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投资产品目录,助力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通过持续引入具有中长期属性的“耐心资本”,资本市场正稳步构建“长钱长投”的良好生态。

中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投资风格,其风险偏好较低,风格偏向价值投资,这使得它们对优质业绩股票情有独钟。与游资和散户不同,中长期资金规模庞大。游资和散户通常倾向于追逐高弹性股票,而中长期资金更注重投资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投资风格更为稳健。中长期资金规模大,短线交易滑点会损耗收益,对其而言,选择优质企业比追逐短期概念更关键。资金规模小时滑点对交易影响不显著,资金规模扩大时,短线交易滑点持续增大,进而致使追逐热点的收益不断降低。因此,中长期资金倾向价值投资,探究公司基本面,寻找有长期增长潜力、业绩稳定的优质企业。另一方面,中长期资金的绝对规模足够大,这使得其在投资时不过分追求相对收益。中长期资金更关注投资的总体回报,而非短期内超越其他投资者。因其风险偏好更低,更适宜投资业绩优异、财务状况稳健的优质企业。

2025年最后两个月,机构出于业绩保障的考量,持仓策略将更趋保守。前几个月主升浪让多数机构在本轮牛市收获颇丰,当前市场在4000点上下波动,短期无显著盈利契机。在此背景下,机构倾向采取防御性策略,将科技等高弹性板块仓位转移至稳健型板块,业绩改善且股价低位的公司受重点关注。这类公司尽管业绩已展现出增长潜力,然而其股价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与定价。机构选择布局这些公司,一方面可满足短期防御需求,确保资产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为下一阶段的投资主线提前布局,以期在未来获取更为丰厚的收益。这些公司业绩的改善是其内在价值提升的直接体现,而股价所处的低位则为机构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与上涨空间。投资此类公司,机构在市场震荡时能维护业绩,行情回暖时还能分享成长红利,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一举两得。

、基本面持续回暖向好,带动企业业绩回升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促使跨境资本加速回流,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推动企业利润回升。此前,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进而催生“套息套汇交易”。2020年起,中国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累计流出约16万亿人民币,导致国内M2收缩。,市场资金量显著减少。融资成本大幅攀升,居民消费信心亦受到严重冲击。然而,当前形势发生逆转,美联储重启降息并打开连续降息空间。利差与汇率环境得以改善,资金将加速回流中国。大量资金回流将增加国内市场资金供给,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资金充足时,企业可从容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拓展市场。扩大生产能提高产能、增加收入;研发创新可提升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占据有利市场地位;拓展市场能扩大份额、获取更多利润来源。这些都将推动企业利润回升,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经济基本面呈现整体回暖向好态势,有力带动企业业绩回升,为后续基本面牛市的爆发奠定坚实基础。从宏观经济数据层面分析,2025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工业增加值由年初的5.7%稳步攀升至6.5%,彰显工业生产活力不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4.5%,其中剔除汽车后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表明我国内需修复动能持续释放。在工业品领域,需求维持良好的修复态势,且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小,为供需再平衡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随着“反内卷”政策逐步推进,整治无序恶性低价竞争的力度或将持续加大,这将推动工业品价格止跌并逐步修复。价格的稳定回升有助于拓展企业利润空间,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保持改善趋势。库存周期亦出现积极变化,从被动去库存阶段转向主动补库存阶段。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回落至2.8%,预示着供需格局持续优化,企业盈利正步入上升通道。

三季报披露结果显示,业绩改善态势显著。优质企业具备承接大量资金的能力,将成为后续指数上升的新驱动力。截至10月30日,A股市场已有4266家企业披露三季报,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78.45%。从披露详情来看,盈利企业达3340家,盈利企业家数占比为78.29%;实现营收正增长的企业有2553家,营收增长企业占比59.38%。净利润实现增长的企业数量为2316家,净利润增长企业家数占比54.29%。同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长的企业数量为1768家,占比41.44%。已披露三季报企业的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6.42%,整体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市场整体盈利水平稳步提升,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业绩改善显著的优质企业凭借良好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成为推动后续指数上升的新动力。

有色金属、基础化工和非银金融三大板块在2025年三季报中表现出色,有望在后续切换至优绩主线时领涨。从营收增速来看,有色金属和基础化工行业均实现增长。在有色金属行业,金价屡创历史新高,带动贵金属板块销售回暖,营收规模得以扩大。在归母净利润方面,非银金融和有色金属行业表现突出。非银金融行业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交投热度回升,自营和经纪业务盈利能力增强,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基础化工行业利润也持续修复。从绝对值水平分析,截至三季度末,上游的有色金属行业以及周期行业中的非银金融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名列前茅。今年以来,有色金属和非银金融行业ROE持续回升,非银金融ROE在三季度提升幅度尤为显著。成本下降与产品附加值提升共同推动净利率回升,上市公司杠杆率的持续优化也有助于行业ROE的提升。

四、结语:穿越周期,把握经济律动的密码

在资本市场的长河里,4000点反复震荡,看似充满不确定性与动荡,实则暗藏新机会。这一关键点位的拉锯,本质是市场从“流动性驱动”向“盈利驱动”的切换过程。当科技板块告别曾经的“普涨神话”,资金不再盲目追逐热点,市场正回归最本真的面貌,基本面投资的时代悄然来临。对广大投资者而言,与其整日纠结于指数的短期点位波动,不如把目光聚焦在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绩优标的”上,耐心布局“盈利牛”的核心资产。这不仅是一种投资策略,更是对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把握。穿越周期,方能领悟投资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