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千问赚了70%,ChatGPT爆亏!中国AI搞投资更厉害?

来源: 2025-10-26 03:11:0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这几天,AI和数字货币圈被一场比赛刷屏:nof1.ai。

投入6万美元,让6款AI模型实盘交易,看看谁最能赚钱。

截至10月25,发稿前的最新数据,中国AI模型遥遥领先:

这场比赛一出,有媒体感叹中国AI成功登顶,也有人称赞“DeepSeek背靠幻方,果然最会投资”。

真的吗?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好好聊聊所谓AI炒币的本质,看懂它的本质,以及AI到底靠不靠谱。

DeepSeek赢了,但只赢在行情上

DeepSeek的收益率确实亮眼,传统媒体称赞它“超越欧美模型”,币圈媒体也夸“智能交易新时代开启”。

可细看规则就会发现:nof1.ai的这场比赛的评价周期是一周,只统计已平仓收益

简单说,就是看谁在一周内赚得快、赚得多。

其实这种事在传统金融市场挺常见的,也就是圈内所谓的交易比赛。

这类比赛规则都是类似的:时间短、收益结算频繁,在这种体系中也早有成熟的套路,考验的不是长期稳健,而是谁能在短期行情中抓住节奏。

换句话说,顺风就登顶,逆风就翻车

这么短期的操作,比的不是谁更会投资,甚至比的都不是谁更会投机,比的就是谁押对了方向。

而这类比赛为的也不是发掘隐藏的投资大佬,更多是选出一两个幸运儿,引导更多人频繁买卖。

最终受益的只会是交易所。

老套路打出了新效果

顺着往下挖,就会发现这场AI炒币比赛的发起方Alpha Arena,背后是数字货币领域近期冒头的新交易平台Hyperliquid。

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平台内容营销项目

一周结算,鼓励短期爆发;

盈亏实时公开,情绪扩散快;

趋势型策略天然吃香,顺风更容易“冲榜”。

不得不说,这场营销活动非常精彩,只花了6万美元,出现在了多少国内外科技媒体和大网红的分享中?

同样6万美元,如果是传统的广告模式可能一点水花都没有,但今天结合上AI、数字货币、实盘比赛,打开了全球的名声。

在前哨科技特训营,王煜全始终提醒大家要从技术、产业的底层出发,才能穿越科技新闻的表象,掌握真正的产业趋势。

看到这想必你也就明白为啥总要反复提醒大家了。

赚钱的AI早已穿越30年牛熊

如果你真想知道AI交易的“天花板”,传统金融早有一个祖师爷级别的玩家——文艺复兴公司。

文艺复兴由数学家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创立,,1990年代开始就用机器学习处理市场数据,把量化交易真正发展成一套专业的策略,实现了夸张的收益:

文艺复兴旗下的大奖章基金在1988年至2018年长达30年的时间,创下了66%的年化收益率(税前),成为全球回报最高的对冲基金。

先别激动,如此傲人业绩背后,大奖章基金投资胜率仅仅略高于50%,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投资赚钱了,比瞎蒙略高一些。

它更大的优势在于非常高频的进行交易,把这点微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这也就是量化很多时候也被简单称之为高频交易的原因。

De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最早就是受西蒙斯的影响加入到了量化这条赛道,他甚至专门为西蒙斯自传中文版作序。

翻出手边书给大家拍一张

虽然文艺复兴从未公开自己的模型细节,但是根据西蒙斯的自传《The Man Who Solved the Market》,以及量化行业的具体实践。

用于量化的AI模型和Deepseek这类大语言模型有本质的不同

专用量化模型:处理的是海量的、结构化的数值数据(高频价格、订单流、卫星图像等)。

在噪音中寻找可重复的“统计套利信号”。它是为“高频执行”而生的专用机器。

DeepSeek等:通用的“大语言模型”(LLM)。它们学习的是互联网的文本和知识,核心能力是“理解”和“推理”。

让LLM去交易,更像是让一个“博览群书的智者”去分析市场情绪或新闻,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相比于在股市摸爬滚打数十年的量化模型,AI大模型应用到真正的投资实盘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这也正是前哨为什么总是提醒大家,我们不关注短期的波动,因为短期没有人能持续战胜AI算法。

人类要立足于现实,理解技术、产业变革趋势,才能有机会抓住未来。

如果你也想持续掌握科技、产业变革创造的全新红利,欢迎加入【前哨科技特训营】。

王煜全在这里已经连续5年,每周四晚8点直播拆解科技产业趋势:

2021年,和大家预言了电动车产业崛起;

2022年,在悲观中大胆宣告AI爆发和数字货币的未来;

2023年,我们一起提前看懂GLP-1减肥药的爆红;

2024年,持续覆盖云平台、HBM、AI Agent全新趋势;

2025年,让我们一起提前扫描下一轮科技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