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口断崖式下滑,将再次失去30年?
上个月特朗普和日本签署贸易协议的时候,日本股市大涨,甚至在近日创出了历史的新高,有很多人指着股市的高歌猛进,狂吹日本在贸易协议里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言语之外的意思就是在说,中国在关税战之中选择了和美国硬碰硬,最终会伤害中国的经济发展。
然而贸易协议签署也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日本就公布了一份让这些人大为意外的成绩单,让一群狂吹日本经济和日本模式的人闭嘴。
出口快速下降,日本国债被抛售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这次日本为何没有经历短暂的狂欢就直接萎靡了呢?
关税重锤下,车企的“自杀式生存”
根据《华尔街见闻网》8月21日的报道,今日美国国债正在遭受猛烈的抛售,10年期的日本国债到期收益率升至1.61%,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
除了10年期的日本国债,20年期和30年期的日本国债也没有能够幸免,其中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2.655%,创下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30年期日本国债则更为夸张,收益率也攀升至3.18%,逼近7月份创下的3.2%的历史高点,显示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的压力。
也就是说,现在的日本国债抛售潮还会加剧,在日本的财政担忧没有缓解之前,日本国债将给国际债券市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国际债券投资因为出于对日本经济或者财务状况的担忧,都在选择减少日债的购买量。
日本经济快速下滑的表现并不止于此。
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对美汽车出口暴跌28.4%,整体出口创四年最差纪录。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占出口三分之一的汽车业,日本是咬牙硬扛,
为保住美国市场35%的份额,丰田、本田等巨头选择“自吞苦果”:对每辆出口美国的车补贴约270美元关税成本,硬扛25%的税率。
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看似保住了销量(7月出口量仅降3.2%),却让利润血崩。
丰田预计2025财年利润缩水34.9%,全行业损失或达4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0.7%。
这种牺牲近乎“慢性自杀”,车企盈利能力已遭“结构性损伤”,若关税持续,马自达等对美依赖度超50%的车商恐面临产能腰斩。
经济多米诺:从出口塌方到国债异动
汽车业的危机正在撬动整个日本经济。7月贸易逆差意外飙至1175亿日元,彻底打脸市场预期的顺差。市场预判政府将“撒钱救市”。执政党为挽回民意,计划发放3万-10万日元现金补贴,国债发行量恐暴增,逼得投资者抛售避险。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美日签署贸易协议时一些首席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的话,他们还在狂吹日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认为日本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老人需要上班是日本经济强劲的表现。
当丰田汽车股票大涨的时候,这些人欢呼雀跃认为日本的汽车产业将会彻底占领美国市场。
不管这些人怎么吹,海外资本已经做出选择,加速撤离日本。7月外资对日债净买入额骤降66%,他们看穿了日本的老底政府债务已达GDP的263%,比美国高2.3倍,标普早已将评级展望调至“负面”。
所谓的用债务来驱动经济增长,始终是不可持续的,以前日本经济还能背靠美国来强撑,但是现在美国自己都需要靠吸血盟友才能让财政赤字不崩盘。
19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被美国用“广场协议”巧取豪夺而走,现在美国又想通过贸易协议的方式,将日本的燃油车产业摧毁。那么未来日本经济靠什么支撑?
结构性绝症:从“失去30年”到“跌落50年”?
关税只是导火索,日本真正的病灶是产业空心化与创新停滞的恶性循环。
东芝、夏普被中韩反超,半导体设备出口额仅为韩国三分之一;氢能源战略沦为“面子工程”,动力电池份额遭宁德时代、比亚迪瓜分。
日企海外子公司坐拥410万亿日元留存利润,本土研发投入却连降5年。索尼把传感器厂搬去泰国,丰田在墨西哥扩产,可这些利润极少回流本土。
少子化叠加养老金压力,558万汽车关联就业人口岌岌可危。经产省警告:若不做变革,2040年日本将掉出富裕国家队列。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更残酷:2075年日本GDP排名将从第4滑至第11,人均GDP跌至全球第45名,相当于从“顶级俱乐部”坠入中游梯队。所谓“跌落的50年”,绝非危言耸听。
横滨港的货轮依旧忙碌,但船上满载的已不仅是汽车,还有车企硬扛关税的悲壮、财政刺激的豪赌,以及整个国家的转型焦虑。当丰田生产线上的机器暂停轰鸣,日本央行的印钞机却在加速运转,这或许是最讽刺的隐喻:?用债务续命,能否换来产业重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