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恒力少帅与他的千亿考场:中国民企二代交班图谱

来源: 2025-08-07 19:22:2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少帅更迭,展现中国民企二代传承与变革的深层逻辑。

作者|华祥名

编辑|赵笑梅

20 岁刚刚出头的陈汉伦,还在普华永道新加坡工作,突然接到父亲陈建华从中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悄然转动。

两年后的 2025 年 6 月 24 日,大连长兴岛的海风带着咸涩气息,吹拂在恒力重工首制 30.6 万吨超大型油轮的命名仪式现场。西装革履的陈汉伦站在聚光灯下,以恒力集团副总裁身份发表致辞,台下坐着他的父亲 —— 江苏首富、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

又两个月后的 8 月 5 日,*ST 松发一纸公告宣告这位 24 岁的年轻人被提名为上市公司董事,正式步入恒力系资本运作的核心决策层。公告次日,这家市值 415 亿元的船舶制造新贵股价应声上涨 3.59%。

而他身后,中国一批 80 后、90 后甚至 00 后年轻面孔,也正在集体亮相世界商业舞台。

少帅登场,恒力系权力开始交接

2025 年 8 月 5 日晚间,*ST 松发发布公告,提名陈汉伦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这位出生于 2001 年的年轻人,即将执掌 400 多亿市值企业的决策权柄。

陈汉伦的提名,恰逢恒力集团代际传承的关键节点。2025 年新财富 500 创富榜显示,其父母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 801.2 亿元持股市值蝉联江苏首富。

这个坐拥 21 万员工的商业帝国,2024 年营收达 8715 亿元,位列中国民企 500 强第三位。

在公众视野中,陈汉伦始终保持着与其家族财富不相称的低调。他鲜少接受媒体专访,却在过去一年里悄然出现在恒力集团的关键场合:

2024 年 8 月,他参与恒力重工与瑞士 MSC 航运巨头超 10 亿美元造船订单的签约;

同年 12 月,他在恒力.绿色船舶发展大会上阐述绿色发展理念;

2025 年 3 月,他随父亲拜访中国船舶集团,提出国企民企合作要 “形成一个拳头”。

陈汉伦的每一步都显得沉稳克制。他的学历简洁有力:应用金融硕士、普华永道(新加坡)税务咨询顾问。

2024 年 3 月,陈汉伦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恒力集团高管名单中,担任副总裁。不同于传统接班路径,陈汉伦的晋升速度令人瞩目。在担任副总裁不到一年半后,他已主导恒力重工与瑞士 MSC 航运巨头的战略签约,并在绿色船舶发展大会上阐述技术路线。

而 * ST 松发的转型成为陈汉伦亮相的最佳舞台。这家曾深陷困境的上市公司,在恒力入主后仍连续四年亏损,2021—2024 年累计亏损超过 6.8 亿元。

2024 年 10 月,一场重大资产重组改变命运 —— 置入恒力重工 100% 股权,从日用陶瓷转向船舶制造。

重组效果立竿见影。2025 年上半年,*ST 松发预计净利润达 5.8 亿 - 7 亿元,实现华丽转身。公司管理层迁至大连长兴岛,那里矗立着恒力 2022 年以 21.1 亿元收购的 STX 大连造船厂,目标直指 “世界一流绿色船舶基地”。

重组背后是恒力集团的战略转型雄心。2022 年,恒力以 21.1 亿元收购破产重整的 STX 大连造船厂,短短三年便交付首艘 30 万吨级 VLCC 油轮,订单已排至 2029 年。

陈汉伦并非孤身步入权力中心。他的姐姐 —— 32 岁的陈逸婷(1993 年出生)早已完成从幕后到台前的转身。这位现任恒力集团副董事长的 “企二代”,其职场轨迹堪称家族传承教科书:

2015年, 从旅游板块同里旅游起步

2018年,以恒力油化总裁身份现身新加坡开业剪彩

2023年,掌舵恒力石化国际有限公司

“女儿台前立威,儿子幕后布局”,这对姐弟构成了恒力交棒的双引擎 —— 陈逸婷从边缘板块切入核心业务,陈汉伦则带着国际视野深耕高端制造。当他们在今年夏天共同站在大连长兴岛造船基地时,恒力第二代领导梯队的轮廓已然清晰。

传承与变革,中国产业升级的微观样本

恒力系的传承布局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纺织石化起家到跨界高端船舶制造,两代人的产业选择映射出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迁。

陈建华夫妇用三十年将恒力打造成拥有全球最大 PTA 工厂的巨头,2024 年集团营收达 8715 亿元。如今通过子女接班推动的二次转型,直指高端制造 “皇冠上的明珠”—— 能建造 LNG 船和豪华邮轮的船厂才代表真正工业实力。

在四川泸州,恒力投资 226 亿元建设的纺织产业园,成为西南地区产业链关键支点。这种 “东部经验 + 西部落地” 的模式,通过年轻接班人的全国性布局得以延续。

资本市场的反应印证了转型价值。*ST 松发重组后市值突破 400 亿,较陶瓷业务时期实现价值重估。机构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票,表达对产业升级路径的认可。

当陈汉伦在股东大会亮相时,他代表的不仅是千亿帝国的继承者,更是中国民企从代际传承到产业跃迁的探路人。少帅肩头,扛着民企转型的历史性命题。

海浪轻拍着大连长兴岛的码头,恒力重工船坞中数艘未完成的巨轮静静伫立。24 岁的陈汉伦站在董事会议室落地窗前,眼前是忙碌的造船现场 —— 那里有等待交付的 10 亿美元订单,有规划中年加工 230 万吨钢材的宏图。

普华永道的工作证,税务顾问的标签已被恒力少帅的身份覆盖。窗外,姐姐陈逸婷正在巡视新下水的 VLCC 油轮,这对姐弟的姓氏背后,是中国民企从石化纺织到高端制造的艰难跃迁。

当全球 1.7 万亿美元新造船需求浪潮涌来,年轻掌舵者面对的不仅是家族权杖的交接,更是一场中国制造闯关高端领域的命运航程。

创二代图谱,民企交棒潮中的少帅军团

陈汉伦的亮相绝非孤例。在中国,超亿元资产家庭已达 8500 户(胡润 2024 数据),一场规模空前的民企交棒潮正在涌动。

光伏巨头天合光能董事会里,32 岁的高海纯于 2025 年出任联席董事长。

农牧巨头新希望的转型路上,刘畅推动数字化养殖革命。

通威股份的光伏版图扩张中,刘舒琪加速全球产能布局。更年轻的文琦超已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延续家族产业升级之路。

这批“企二代”的集体亮相,折射出产业升级的新逻辑。新一代管理者普遍教育水平更高,擅长资本工具与数字化思维。

纵观少帅们的晋升路径,可梳理出清晰的成长公式:

国际化履历已成标配。陈汉伦的新加坡普华永道经历、陈逸婷主导恒力石化新加坡国际业务,均体现全球视野的刻意培养。

基层轮岗锻造实战力。陈逸婷 2015 年进入恒力体系时,从亏损的旅游公司起步,逐步接手石油贸易、海外业务,十年沉淀方获重用。

资本运作能力受器重。陈汉伦的应用金融专业背景,恰逢恒力重工借壳 * ST 松发的关键节点,其金融专长与集团战略需求高度契合。

不同于父辈的草莽创业,新一代继承者普遍手握硕士以上学历,在专业服务机构 “镀金” 后回归。这种 “先走出去,再引回来” 的路径,正成为中国民企代际传承的标准化模板。

年轻二代进入公司管理层,必然会给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带来影响。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思维更加开放,更能敏锐捕捉到新的市场机会和消费趋势。比如霞湖世家总经理郭榕,接班后面对疫情和电商冲击,果断带领企业自建团队做抖音直播、打造自有品牌,实现成功转型。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经验不足、决策不够稳健等挑战。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年轻二代接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可能会因担心年轻接班人缺乏经验而对企业的稳定性产生疑虑,进而影响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然而,从长远来看,年轻接班人往往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思维。他们通常更具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敢于尝试新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和管理方法,推动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江苏首富之子陈汉伦拟任 400 亿市值公司董事这一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二代走上接班之路,他们将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肩负起家族企业发展的重任。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挑战,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面临的课题。相信在时代的浪潮下,这些年轻的接班人会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让家族企业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资本市场的键盘敲击声中,这些年轻面孔承载着双重期待:既要守住实业根基,又要破界开辟新航道。当陈汉伦在恒力重工命名仪式上接过话筒时,他背后巨轮拉响的汽笛,恰似中国民企代际更替的号角 ——老一代的旗帜未倒,新航程已经起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