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婚房"也要卖?国内生意仅剩11%,李嘉诚终于想摊牌了

来源: 2025-08-06 01:44:03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刚过完98岁(虚岁)大寿的李嘉诚最近动静可不小,卖卖卖不停。

不过前脚刚被爆出拟出售深水湾“婚房老宅”,被外界猜测似乎想要跑路,后脚长子李泽钜就着急进行否认。

但有趣的是,其对于长江实业正在以4折甩货大湾区400套房源,最低仅40万的消息,却只字未提。

要知道,李泽钜刚被踢出中国香港特首顾问团不久,如今港口事件又闹得沸沸扬扬,一边否认,一边又马不停蹄的出手房源,背后又在打什么算盘?

据悉,李嘉诚此次以“骨折价”抛售的房产主要涉及惠州泷珀花园、中山泷珀花园、广州逸翠庄园及东莞海逸豪庭四个项目,共计400套房源。这些房源售价从最低40万到最高800万不等,预计可套现近10亿元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抄底促销”,实则这些房源都是其早年通过低价囤地、长周期开发的存量项目,开发成本极低。

“老盘新卖”也并非第一次,2001年,他花30亿元在上海陆家嘴买了一块地皮,任由土地闲置16年,最终以200亿元高价转手;2004年,其旗下和记黄埔以21.35亿元拿下成都南城都汇项目后,同样采取囤地策略,待16年后周边商业配套成熟、土地价值飙升时,以78亿元的天价出售……

这种手段虽带来高额利润,但也因对区域发展不利而招来不少批评。毕竟,纵观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他的每一步都可谓是借着时代红利向上走

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正经历从转口港向轻工业基地转型,欧美市场对塑胶制品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借此很快打开市场,短短三年间,累积了几千万港元的财富。

到70年代,他又抓住土地批租制度的机遇,首创“分层出售、分期付款”模式,改变香港房地产格局;再到80年代,他趁怡和洋行资金链紧张之际,蛇吞象收购和记黄埔,由此掌控了香港的港口、电力、零售等民生命脉产业,以至于民间流传:“香港人一生逃不开三件事——出生、死亡,以及李嘉诚。”

李嘉诚如今想尽快套现国内资产,一方面可能是在房地产行业的布局同样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或许是在港口事件上跌了跟头。

今年3月初,长和集团称,决定将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43个全球港口的控股权,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公司贝莱德。

作为“世界咽喉”的巴拿马运河,连接着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我国21%的航运依赖此航线

两度当选的特朗普,曾多次公开表示对巴拿马运河的觊觎。倘若贝莱德成功接盘,美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全球航运主导地位,届时可能对我国航运实施各种打压手段

战略风险如此明显,李嘉诚仍执意完成这笔交易。面对网友的“口诛笔伐”,《大公报》多次炮轰其“助纣为虐”,他也只是风轻云淡地回应,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

这一事件最终导致李嘉诚家族在华业务遭遇重创:长子李泽钜被移出香港特首顾问团,次子李泽楷旗下富卫保险进军内地市场的计划也陷入停滞。

最新消息显示,98岁的李嘉诚终于低头了,在特区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介入后,决定暂停与贝莱德的交易,转而向我国央企发出合作邀约。

值得关注的是,从5月交易被查起,李嘉诚就开始抛售国内资产,此前,其刚以五折价格抛售北京御翠园项目。如果说单个项目出售尚可解释为资金周转需要,那么这一系列低价抛售行为,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商业运作范畴

而截至目前,长江和记在中国香港和内地的收入仅占7%和5%。或许,大家猜的没有错,李嘉诚家族可能正在为“逃”出中国市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