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报集体预增 “牛市旗手”迎戴维斯双击
随着投资者信心回暖、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今年上半年券商业绩大幅走高。截至7月15日晚间,29家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券商全员业绩预增,并且净利润增幅的中位数达到1倍左右。同时,在券商新一轮并购潮下,多家已完成整合工作的上市券商业绩预报称“或实现倍数级增长。”
在此背景下,被称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块自一季报业绩披露以来,就开启了新一轮上行趋势。在4月7日—7月15日区间,券商指数盘中最大涨幅达到22%,个股最大涨幅超过20%的达28家,最高涨幅超55%。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是驱动上半年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未来随着“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支撑,权益市场延续交投活跃,目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的“牛市旗手”或实现戴维斯双击。对整体市场行情而言,在A股指数的关键突围点,券商作为权重板块之一,有望“冲锋陷阵”。
7月10日,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整数关口之后继续上攻。券商此前在中期策略报告中提到A股“进入牛市第二阶段,会有明显的增量资金正反馈阶段,呈现‘资金流入—市场上涨—驱动资金进一步流入’的正反馈。”
自营、经纪、投行推动中报超预期
截至7月15日晚间,29家上市券商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预报,实现全员预增。Wind数据显示,上市券商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的中位数为98%,算术平均增幅为203%,增幅最小的券商也有55%的增长,增幅在200%以上的券商有6家,主要是中小型券商,其中华西证券和国联民生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1000%以上。
多家券商研报称,中报业绩预告“超出预期”。为何券商有如此亮眼表现?就市场观点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受益于利好政策出台后资本市场活跃度的提升。“自去年‘9·24行情’以来,证券市场表现活跃,券商股受益匪浅。其中,自营投资、财富管理等业务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这也是今年中报预告券商利润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分析。
A股和H股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股日均股基交易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66%。同时,沪深300和万得全A分别上涨0.3%和5.8%,而2024年上半年该数据分别为上涨0.9%和下跌8%。此外,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现货日均交易额同比激增118%,北向、南向资金活跃度分别提升32%和196%,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20%和19%,港股IPO募资规模同比增长701%。
具体而言,“A股市场交投活跃驱动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同比高增。同时叠加市场震荡上行,利好券商权益自营投资以及相关衍生品业务。同时,上半年港股市场景气度较高、港股IPO募集规模攀升,整体驱动券商海外经纪、投行、投资业务全方位改善。”开源证券非银分析师高超提到。他进一步从环比表现分析,今年第二季度,债市和A股IPO市场的变化是业绩超预期的重要来源。其中,第二季度,中证综合债指数上涨1.74%,2025年第一季度该数据为下跌0.66%,债市环比改善明显。此外,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IPO融资规模37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二季度该数据为209亿元,环比增长27%,这或推动部分券商投行股权承销业务的改善。
此外,并购重组活跃也是券商业绩弹性的来源之一。在已披露数据的29家上市券商中,预告净利润规模最大和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的券商均是此前顺利推进了同业并购的公司。其中,预告实现的净利润规模排名第一的为国泰海通。其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2.83亿元到159.57亿元,与上年同期的50.16亿元相比,将增加102.67亿元到109.41亿元,同比增加205%到218%。
对此,国泰海通认为,这得益于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产生的负商誉(计入营业外收入),至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则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机构与交易等业务收入同比显著增长,
已披露上市券商中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的券商则是国联民生。其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人民币11.29亿元,同比增长1183%左右。国联民生表示,除了主动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协同赋能”和“内生增长”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外,还与有序推进与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合工作并将其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相关。
分化持续
7月以来,沪指已多日站上3500点重要关口。随着近期券商中报业绩接连预喜,“牛市旗手”再度受到市场密切关注。券商板块的投资机会和未来预期成为焦点议题。其中,考虑到券商的高贝塔属性,多家券商研报认为,目前该板块估值仍在低位,且存在机构欠配。他们预计,A股后市有望再向上,这将使得券商板块整体业绩持续回暖,估值也有望提升。投资机构则进一步剖析称,券商板块内部存在分化,需要就并购、虚拟资产参与等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区分。事实上,作为资本市场的权重板块之一,券商股往往在A股关键点位的突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牛市旗手”之称。
回顾历史上的数轮牛市行情,券商整体表现为齐涨齐跌,对指数的推动作用明显。“一般来说,券商会在一些关键时间、重要点位才会发力,速度较快,一旦沉寂又会需要较长时间消化。”易小斌提到,回顾A股历史上多次牛市,券商板块都会发力拉出空间,拉动重要指数上升进入到一个新的平台,然后成长类标的愈加活跃,即所谓的“价值搭台、成长唱戏”。“我们认为此轮行情或也将出现类似情况。主题概念能活跃市场,但关键时候指数的冲锋陷阵可能还得是一些权重板块承担重任,其中,券商板块尤其重要。”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当前券商板块有多项催化因素。除了7月以来A股延续了此前的高景气度、杠杆资金持续活跃外,中报业绩预期高增、中国香港虚拟资产创新业务、港股一二级市场高景气、并购重组驱动行业格局集中等,均是未来券商板块表现的驱动因素。但机构对券商板块的配置比例却不高。截至2025年6月末,主动权益基金在A股券商板块的重仓持股比例仅0.36%,相较沪深300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低6.38个百分点,明显低配。华泰证券研报预计,在公募基金改革的驱动下,后续(券商板块)或将得到资金关注和净流入。截至7月14日收盘,券商板块市净率为1.5倍,处于2014年以来33%分位数,后续或有估值修复机会。
在行业整体存在投资机会的大背景下,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提到,券商板块仍呈现显著分化特征。在他看来,券商中期业绩预报虽然整体预喜,但业绩表现仍有明显分化。其中,规模体量不同的券商,在监管政策引导行业差异化发展的背景下,受到的影响差异还在扩大。业务结构差异如重投行和重财富管理的不同,在市场交投回暖但投融资动态平衡持续的背景下,业绩预期也不同。而这种分化,将表现在后续行情中。
Wind数据显示,目前29家披露中期业绩预报的券商,合计预告净利润规模为611亿元,平均每家券商上半年挣得净利润21亿元左右,但实际中位数仅约为7亿元。而预告净利润排在前十的券商,合计净利润就达到511亿元。
除了证券公司业绩本身的分化外,易小斌还提到,公司市值不同,后续也会出现分化,如市值较大的互联网券商标的,在股价上升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量。此外,该公司是否涉及并购、创新业务,也会导致市场对其预期产生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