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瑜伽裤下沉至二线城市,半年卖出240亿元

来源: 2022-09-03 23:29:46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继第一季度营收增长 32% 之后,lululemon 在二季度继续实现近 30% 的增长。

北京时间 9 月 2 日,高端瑜伽服品牌 lululemon(LULU.US ) 发布 2022 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期内,净营收增长 29% 至 18.68 亿美元。其中,北美市场同比增速达 28%,国际市场增速则为 35%。净利润从上一财年同期的 2.08 亿美元增至 2.9 亿美元。

毛利润方面,第二季度 lululemon 毛利润同比上升 25% 至 10.55 亿美元,毛利率由上财年同期的 58.1% 下滑至 56.5%。lululemon 称,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供应链中断和高企的空运成本导致产品利润率下降,以及汇率影响。

今年上半年,lululemon 营收达 34.8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40 亿元人民币)。对于 lululemon 在第二季度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公司首席执行官 Calvin McDonald 再次强调了 2026 财年实现 125 亿美元营收的目标,并上调全年业绩指引。预计 2022 财年公司净收入将在 78.65-79.40 亿美元之间,三年复合年增长率约 26%。

此前,lululemon 发布的 "Power of Three x2" 增长战略计划中除了公司整体营收实现翻番,还包括男士业务、数字业务营收翻倍,以及国际市场营收实现四倍增长等具体目标。

伴随全球供应链承压,消费环境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近一年以来 lululemon 股价虽跌去 19.12% 至 319.9 美元 / 股,但总市值高达 375.8 亿美元,已远超另一德国运动服饰巨头 Adidas(ADDYY.US)的市值。财报发布后,摩根大通将 lululemon 目标价从 382 美元上调至 396 美元。根据 Seeking Alpha,lululemon 股价在 9 月 2 日涨幅一度逼近 10% 至 322.15 美元 / 股。

lululemon 的好成绩离不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2022 财年第二季度,lululemon 在中国大陆市场业务净营收同比增长超 30%,三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 70%。

国内某社交平台上,"lululemon" 相关笔记高达 33 万篇。不少消费者对该品牌瑜伽裤的型号、功能、面料如数家珍,而中产、女性也成为该品牌的购买主力军。" 我只穿 lululemon。" 从去年开始,杨果 ( 化名)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她对时代财经透露,每年在购置 lululemon 相关产品的花费不少于 3 万元,家中已购置超 20 条各色瑜伽裤。

但是,被消费者吹爆的 lululemon 也存在争议。"3000 多(元)买了两身装备,其中一条裤子穿了两天居然起球了?" 在社交平台,lululemon 某款系列运动紧身裤在高频摩擦下的起球问题就遭到不少消费者吐槽,该型号瑜伽裤售价在 580 元 -850 元不等。

" 面料起球问题本身并不致命,主要看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从另一角度来说,lululemon 的起球的问题没有影响到销售,可见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如果换作 Nike、Adidas 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一位资深服饰供应链人士对时代财经分析。

No Agency 时尚行业独立分析师唐小唐则认为,lululemon 在运动领域开辟了一个奢侈时尚的高端分支。" 由于其社区文化和时尚属性,它的认同属性更好,标签性更强,它的用户群是对生活方式有高要求并有强购买力的人群,这类人的购买意愿会更加稳定。"

不过,中国市场的现状仍不能满足正寻求持续增长的 lululemon。据艾媒咨询,2025 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将由 2021 年的 3858 亿元猛增至 5989 亿元。lululemon 在中国大陆市场有更大的 " 野心 "。

时代财经了解到,lululemon 第二季度门店数由报告初期的 579 家增至 600 家,净增 21 家门店,其中 lululemon 在中国新开了 8 家门店,可见中国市场对其重要性。

截至 2021 财年年底,lululemon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门店总数达 71 家。按 lululemon 的最新计划,到 2026 财年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将达 220 家,中国也将成为 lululemon 除北美之外的第二大市场。平均每年要在中国开 30 家新店的 lululemon,在今年上半年开始进入国内二、三线城市,包括福州、海口、青岛、西安。

唐小唐认为,次级城市的高端消费能力有足够的增长空间,对于服饰的可支配比例实际高于一二线城市,lululemon 只是在 " 选择性下沉 "。但是,他也表示作为加拿大品牌,lululemon 也和 Nike、Adidas 等国际品牌一样,或面临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