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入侵”职场,你的“饭碗”要被抢走了?

来源: 2022-01-06 20:23:1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首发视频获得逾 300 万点赞,粉丝数暴涨上百万,如此高光的情节大多只会在 " 顶流 " 身上上演,但这次出道即巅峰的主人公并不是真人,而是虚拟人物柳夜熙。

堪比电影级别的画面质感、特效以及柳夜熙本人精致、与真人极其相似的形象,加上虚实结合的剧情,让科技感和未来感贯穿了视频的每一帧,在评论区,不乏拥有百万粉丝的美妆、音乐博主感受到危机并直呼 " 被卷到了,你来拍段视频吧,我不干了!"。

无独有偶,地产巨头万科近日将最佳新人奖颁发给了集团首位数字化员工崔筱盼后,也有不少网友直言,默默抱紧了手中的饭碗,没准哪一天就要被抢走了。

乘着元宇宙爆火的东风,并不算是新事物的虚拟数字人产业再次活跃起来,逐渐走进传媒、直播、娱乐等多个行业的岗位,吸金能力和对企业的贡献度都不可小觑。

直观来看,虚拟人的普及与应用大有与打工人 " 抢饭碗 " 之势,但如今包括互联网、直播在内的多个行业正站在转型或是规范化的十字路口,虚拟人的意义或许远不止于此。

默默爆发的赛道

何为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依赖显示屏、全息投影等设备存在,与简单的二次元动画人物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在于虚拟人有类似于人类的外形身份甚至是情感能与现实世界联通或是互动

虚拟数字人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至上世纪 80 年代,彼时制作方式以手工绘制为主。

1982 年,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播出后,制作团队将动画女主角林明美包装成演唱插曲的歌手,并为其制作了音乐专辑,打破动画与现实的次元壁,林明美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虚拟人歌姬。

此后随着 CG 建模、动作捕捉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手绘方式逐渐成为历史,虚拟人开始大规模在影视娱乐行业应用。

图:初音未来

例如在拍摄复仇者联盟时,角色偏向动画形象的演员(如灭霸)需要佩戴动作捕捉设备,经过后期处理后才能与真人同时且和谐的一同出现在大荧幕上;首个被大众熟知的现象级虚拟数字歌手 " 初音未来 ",亦使用了 CG、语音合成等多项技术。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应用,新一代虚拟数字人开始拥有 " 灵魂 ",即具备学习能力,有自己的爱好和性格。

去年 6 月,我国首个虚拟学生华智冰入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引起不少关注,据悉其在科学家团队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作曲和绘画。华智冰拥有自己的学生证和邮箱,除了无法在现实世界接触,其与一名普通学生的差别并不大。

图:华智冰

华智冰、一夜爆红的柳夜熙以及在各大平台今年的跨年晚会亮相的虚拟邓丽君、洛天依们,再次将虚拟人推向了聚光灯下。

资本市场也渐渐发现,这是一条正为爆发续力的赛道,纷纷出手跑马圈地,据相关媒体统计,去年虚拟人企业的融资次数超 10 笔,投资方中不乏蓝驰创投、中金资本等投资机构和字节跳动、B 站等互联网巨头。

今年的第一笔融资更是已经早早出炉,虚拟人 " 李未可 " 背后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字节跳动独家投资。

虚拟人的应用分类

虚拟人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按照技术分类,可分为算法驱动型(AI 实时等)和真人驱动型(动作捕捉);按照商业模式分类,可分为 IP 类(如 KOL、虚拟偶像等)和非 IP 类(功能型、学术型等)。

在这里,我们按照应用场景分类,近日活跃在大众面前的虚拟人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为静态时尚图片、动态的歌舞短剧、直播、虚拟分身以及替代真人服务。

图:AYAYI

此前入职阿里的虚拟时尚博主 AYAYI 即属于第一类,AYAYI 的建模和渲染效果帮助其与人类样貌十分接近,不仔细看甚至很难区分,AYAYI 已进驻小红书、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累计粉丝近 80 万,目前主要的变现方式主要是与矫兰、保时捷等品牌合作,帮助其产品进行推广。

这类静态角色的缺陷在于,在动态视频中的活动受限,如果技术不到位会显得十分僵硬,甚至有翻车的风险。

柳夜熙、字节跳动与乐华共同推出的虚拟偶像女团 A-SOUL、初音未来、洛天依属于歌舞短剧类别下的选手,这一类虚拟人物对渲染、建模技术的要求更高,成本也高出许多,据悉柳夜熙单条视频的花费已高达百万元以上,但此类 IP 一旦运营出圈,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效果也会比静态角色强大很多。

这一类别之中的驱动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 A-SOUL 属于动捕驱动型,背后有真人通过佩戴动捕设备 " 教学 " 台前的 A-SOUL 成员,行业内通常将其称为「中之人」,柳夜熙则是通过特效技术打造出来的 IP。

图:A-SOUL

虚拟 KOL、偶像大放异彩的同时,虚拟主播们也早已走进了电商、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

与真人相比,虚拟主播能让直播时间更灵活,能在提升品牌新潮感、科技感的基础上,增加消费者熟悉产品的方式,目前的形式包括虚拟人独播和与真人主播合作直播。

在虚拟主播这一细分赛道中,B 站的增长较为明显,长江证券的报告显示,B 站虚拟主播营收从 2020 年 1 月的 762 万增长到 2021 年 11 月的超 5000 万,同期付费人数从 7 万增至逾 25 万,其中泠鸢 yousa 和 hanser 更是入选了 B 站 2020 年百大 UP 主。

在经历 2021 年娱乐圈的 " 塌房元年 " 后,前三类应用场景下的虚拟人对于受暴雷明星牵连的品牌方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据不完全统计,翎 Ling、AYAYI、洛天依等虚拟人的合作品牌累计达到了三位数,花西子、肯德基等品牌更是推出了自家创造的虚拟代言人。

替代真人服务的虚拟人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企业中,例如万科的数字化员工崔筱盼,其主要职责有催办预付应收 / 逾期单据,属于财务部的员工。

类似于财务的岗位中,需要处理的整套业务逻辑既繁杂又清晰,对于人类来说,需要学习和训练很长时间才能熟练掌握,但对于可利用大数据和算法的 AI 来说,这种工作反而是大显身手的机会。

存在意义不简单

如此看来,虚拟人的确可以替代部分岗位的人类员工,但它的实际意义远不止于此。

从科技发展角度来看,虚拟人可以帮助多项技术落地,从商业角度来看,虚拟人可以为给行业、企业提高效率或是提供创新、转型空间,同时为消费场景提供更多沉浸感、参与感和互动感的体验。

自带时尚、潮流感的虚拟 IP 能为直播、演出、经纪行业带来新的可能,在智能化方面具有优势的 AI 虚拟人则可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减少错误率。

刚刚过去的 2021,互联网大厂迎来发展拐点,娱乐圈从年初 " 暴雷 " 到年尾,直播行业、网红经济卷入偷税漏税风波,这些行业在规范化的同时,也需要一些新方向、新力量来增加活力和想象空间,此前的区块链以及突然爆火的元宇宙均有这样的用处。

尽管大家连元宇宙的基本概念都没有达成共识,但只要 " 蹭 " 上这一热度,股价就大概率会疯狂上涨,例如中青宝、Roblox 等。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互联网发展的十几年中,太多决策和投入都局限在了争夺流量、利用流量以及颠覆传统行业的模式上,例如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网约车大战等等,真正算得上是创新的产品却少之又少,市场太需要看到「新花样」了。

区块链风口落地在大多数人生活中的方式只是加密货币疯狂的大涨大跌,所以虽然目前虚拟人的大多应用场景依然附着于传统行业,其背后的渲染NLP 交互CG 建模语音合成等技术却已经算是给遥遥无期的元宇宙带来了一丝可以触摸得到的希望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虚拟人的制造成本不低,但变现形式还是局限在直播、演唱会等短期流量红利中。

长期来看,虚拟人背后的公司或许需要探索更全面的价值,例如打造闭环、可互相连接的内容生态(类似于漫威宇宙)、创建类似于迪士尼的品牌等等。当然,这将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投入和积累的项目。

虚拟人发挥价值的关键一点是如何为自己讲好故事,让自己的身份被大家接受并增加人气,如同娱乐圈明星出圈的基础是作品,但同时也少不了「人设」的加持。

" 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 " 柳夜熙、" 时尚博主 "AYAYI、" 清华才女 " 华智冰等一众选手均已就位。

那么,下一个出圈的虚拟人,会以什么身份登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