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不香了?泰国首富减持中国平安套现 138 亿!

来源: 2021-06-19 02:15:3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受大股东减持消息影响,6 月 18 日,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A 股、H 股分别下跌 1.74% 和 1.65%。

6 月 17 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告称,卜蜂集团通过下属子公司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6 月 16 日期间,以股本衍生工具交付股份的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 H 股约 1.83 亿股,占总股本比例 1%。中国平安港股 2021 年 1 月 1 日到 6 月 16 日的区间成交均价为 90.81 港元 / 股,按此计算,卜蜂集团这次减持套现约合人民币 138 亿元。

一直备受市场追捧的保险股,似乎不香了。

今年以来,保险股明显跑输大盘。Wind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18 日,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601601.SH)年内跌幅已超 20%,新华保险(601336.SH)跌幅 19.41%,20%,中国人寿(601628.SH)跌去 12.95%,中国人保(601319.SH)跌幅近 10%。

日前,5 家 A 股上市保险公司 2021 年前 5 月保费数据出炉。数据显示,五大上市险企前 5 个月共收取保费收入约 1.3 万亿元,同比仅增长 0.69%。

具体来看,今年前 5 个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 3864 亿元、2817.60 亿元、3610.82 亿元、1887.82 亿元和 826.72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4.49%、0.37%、-5.66%、5.16% 和 4.64%。

大股东减持背后

作为最大股东,这是卜蜂集团近期以来第二次大幅减持中国平安。

卜蜂集团上一次减持是在 2020 年。2021 年 1 月初,中国平安公告称,卜蜂集团于 2020 年 3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累计减持 H 股 2.2 亿股,占总股本比例达到 1%。

卜蜂集团在国内被称为正大集团,成立于 1921 年,是泰籍华人谢易初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形成以农牧食品、批发零售、电信电视三大事业为核心,同时涉足金融、地产、制药、机械加工等 10 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公司。卜蜂集团的谢氏家族为泰国首富。

2012 年底,中国平安原股东汇丰控股将 9.76 亿 H 股转让给卜蜂集团,总交易价为 727.36 亿港元,相当于每股 59 港元。卜蜂集团由此成为中国平安的单一最大股东。

据中国平安 2013 年年报,卜蜂集团间接持有的中国平安 H 股、A 股合计占总股本的 13.51%。之后一路减持,在该次减持之后,卜蜂集团在中国平安的持股比例降至 6.85%,为 12.5 亿股。至此,卜蜂集团持股比例较收购初期已下降超一半。

不过,在中国平安这笔投资上,卜蜂集团也赚得钵满盆满。

在大股东持续减持获利同时,中国平安的前 5 月保费收入数据并不好看。

2021 年 1-5 月,中国平安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3610.82 亿元,同比下降 5.66%。具体来看,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平安养老、平安健康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1091.26 亿元、2359.61 亿元、109.14 亿元和 50.81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8.81%、-4.19%、-14.43% 和 25.12%。

此外,备受关注的中国平安寿险改革已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但从数据上来看,目前尚未能看到改革成效。数据显示,2021 年前 5 月,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累计总保费 2520 亿元,同比下降 4%;5 月单月个人业务新单 72.8 亿元,同比下降 30.7%。

" 个人新业务从去年一月开始,除了今年一、二月份外都是同比下降,而且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止跌的迹象,请问这种情况还在贵公司的掌控之中吗?何时能止跌企稳?"6 月 15 日,有投资者在上证 E 互动平台上向中国平安提问。

中国平安 6 月 17 日回复称,公司 1-5 月寿险及健康险累计新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但月度之间的变化受业务节奏、经营环境、基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们对改革仍充满信心,伴随寿险改革工程持续深化、稳步推进,改革成效会逐步显现。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短期来看,平安目前负债端压力较大,代理人规模及 NBV 面临下滑压力。长期来看,对于参与方正集团的重组的后续展望,平安线上医疗资源与北大集团的线下医疗资源的打通、以及与保险产品的打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各方协调。且寿险改革正在推进中,预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业务起到拉动作用。

寿险行业持续内卷

纵观全行业,不止中国平安寿险业务表现承压,另四家保险上市公司的业务增速也面临挑战。

数据显示,2021 年前 5 月,中国人寿实现收入 3864 亿元,同比增长 4.49%;新华保险寿险保费收入 826.72 亿元,同比增长 4.64%;中国太保寿险保费收入 1211.73 亿元,同比增长 4.04%;平安人寿保费收入 2359.61 亿元,同比下降 4.19%;中国人保寿险及健康险保费收入 791.38 亿元,同比下降 1%。

从 5 月份单月的保费收入同比情况来看,5 家上市公司保费呈现 " 二升三降 " 的态势。具体来看,今年 5 月,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微增 3% 和 1%;而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及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 4%、14%、13%。

新单方面,上市险企新单压力延续,其中中国平安 5 月个险新单同比下降 30.7%(前值为 -23.3%),中国人保长险新单同比下降 31.6%(前值为 -50.0%)。

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1 年以来,寿险保费增速呈现 " 高开低走 " 的局面,一方面在于前期新老重疾产品定义的切换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叠加 " 惠民保 " 等普惠保险的普及,这对上市险企保费产生了挤出效应;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仍在,代理人展业受到影响,加上在原有粗放式渠道模式下,保单销售难度增大,导致产出不及预期。

" 粗放式渠道发展不具可持续性已成业内共识,渠道改革愈加迫切,当前各家险企都在加快渠道向高质量转型,提高代理人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质量,但改革过程必然面临阵痛。" 前述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 5 月底举办的平安寿险第 25 届高峰会上也表示,此前中国平安 " 重规模轻品质,重短期轻长期 ",过于追求业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忽视了对业务品质、服务质量的要求,客户满意度下滑,客户投诉率上升。表面上是经营管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平安寿险的第三次改革都已是刻不容缓、别无选择。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长期来看,保险行业仍有较大的空间:一方面是我国人口结构正加速变化,二是医疗支出逐年增长。疫情对于人们购买保险防范风险也将带来积极影响,尤其是随着后续经济走强,居民财富增加,国内保险行业在庞大人口需求支撑下,不论是基于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层面出发,整个行业仍然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处在发展红利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