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ST-FY】 為什麼不要輕易做空股票市場?
【VEST-FY】
2025-09-14
為什麼不要輕易做空股票市場?
做空股票市場,往往看似能快速獲利,但從歷史與現實來看,它其實是極高風險、極低勝率的行為。原因如下:
1. 長期趨勢始終向上
從全球股市百年歷史來看,股市總體是一路震盪上升的。標普500自1928年至今,超過 95% 的年份呈現正報酬。原因在於:
-
經濟不斷成長,企業盈利會推動股價長期走高。
-
通貨膨脹本身就讓名義股價往上。
-
公司持續回購與派息,進一步推升投資人的長期回報。
因此,做空就等於逆勢而行,不僅要踩準時機,還要忍受潛在無限的虧損。
2. AI 帶來的歷史級動能
這一次的人工智慧浪潮,已經顯示出對全球經濟的深刻推動力。
-
不同於2000年的網路泡沫,AI 不僅是概念,它正在實際改變生產力、降低成本、創造全新市場。
-
各國政府與企業都在重金投入,AI 基礎設施(晶片、雲端、數據中心)與應用(醫療、教育、金融、自動駕駛)全面開展。
-
這種能量是過去兩百年未曾見過的,甚至可能超越工業革命。
做空,等於忽視了這場歷史級的推動力。
3. 經濟全球化
過去一個世紀,美國是唯一的「火車頭」。今天不同了:
-
亞洲、中東、非洲的新興市場,提供了新的消費者群體與勞動力。
-
技術、資金、產業鏈已經跨國融合,經濟週期不再是單一國家的榮枯。
-
全球化讓資本市場更有韌性,當一個地區低迷,另一個地區可能補位。
這種結構性力量,意味著股市長期仍會持續吸引資金流入,而非集體崩潰。
4. 加密貨幣與新資產帶來的上行空間
比特幣與加密資產的崛起,創造了新的金融體系:
-
它們不受傳統國界與貨幣體制束縛,成為新型價值儲藏工具。
-
全球數以億計的投資者參與,推動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
-
與股市相互影響,形成「風險資產聯動效應」,在流動性充裕時,會共同推升。
這意味著,市場的上漲空間被新資產類別進一步放大,而不是受限。
5. 政策與資金面的長期支持
-
各國央行長期以來,在危機時幾乎都選擇「救市」,不會任由市場自由崩塌。
-
退休金、主權基金、保險資金等「長線資金池」持續買進,讓市場有底。
-
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工具越來越多,讓市場大跌的空間受到抑制。
換言之,政府與大資金玩家本身就是「做多股市」的天然力量。
6. 巴菲特指數只能作為參考
所謂「巴菲特指數」(股市總市值 / GDP),確實可以提示市場是否高估。但:
-
這是一個靜態指標,卻無法捕捉到 技術革新 與 全球化 帶來的結構性改變。
-
AI、加密貨幣、新興市場的崛起,早已讓「單一國家 GDP」不足以衡量市場價值。
-
即便在指數過高的時候,市場依然可能繼續走牛,因為資金與信心的力量不可小覷。
結語
做空市場,看似機會大,實則勝算低。因為你不僅要逆勢而行,還要逆人性、逆政策、逆科技發展。
相反地,堅持長期做多、選擇優質標的、搭配風險管理,才是真正能走向財富自由的路。
[理性投資,關注唯豐]
谷歌 V-E-S-T-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