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个体而言上名校不是概率问题,而上哪所名校才是概率问题。
首先,能上名校的学生一般在录取是绝大多数不会只被一所名校录取,同样几乎也不会被所有名校或非名校录取。因为这样的学生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一种必然性,而在这个必然性中,却存在概率问题,因为你无法精确预测哪一所或几所名校会录取你。这种概率有时是和学生选择的专业及性别息息相关的。因为名校每年需要用新鲜血液来构筑一个军团,这样才能长期在各方面保持名校在社会各界的精英影响力,同时也是今后财政捐赠的有效保证。所以,这里面需要各方面有特长的孩子,如果不巧,你的申请专业或特长在他预计需要的人数已达标准,哪怕你比其它特长的孩子在学术上更强,但你也得在这里名落孙山。至于性别,各个学校一般会保持男女比例平衡,所以性别的权重在某些时候会重于学术。
其次,名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成绩都很好,但是如果你仅把成绩绝对值认为是竞争的唯一手段,那就把名校看低了。因为它们知道,为了保证自己的多数毕业生能在将来各个领域的竞争中尽量多的幸存下来并取得好的成就,从而能够为学校带来名与利的回报,它需要的人才不是高分人才,而是高IQ,高EQ的人才,这样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自己的毕业生才有巨大潜力可以发挥。而这双高并不是简单用成绩的绝对值就能衡量出来的。衡量它的最好方式是看取得相应成绩所需要投入的时间,用极少时间就能取得好成绩的,IQ必然高。而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要看你到底用了多少时间在读书上,最好就是看你的EC成就,因为EC要有成就就得投入时间,而每人每天只有24小时,休息,读书,EC,马上就把你每天的时间分配给显示清楚了。同时,EC的成就又更能显示你的IQ&EQ值。所以名校要求你成绩的同时为何还会重视EC。
这也是为何许多时候你有很好的成就,但那个成绩看似不如你的同学录取得却比你还好的原因。另一方面,许多家长为了名校到处逼孩子搞EC,这是本末倒置了,搞了EC,成绩下降,EC还没出彩。这其实就是名校想看到的结果。
其实名校对毕业生来说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它能让人有较高的社会起点,但并不是说非名校的毕业生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就始终处于下风。每个人的成功与否不由学校决定而是由自己决定,低起点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高度。所以,高中生不一定人人需要拼名校。在自己适合的环境中成长是最快的,也是最锻炼人的。
大学录取因素多重多样,成绩,EC,性别,地区,种族,收入,各种关系息息相关。如果割裂地去看成绩,这就会造成申学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