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有名无实

来源: 千里 2021-09-02 14:47:1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846 bytes)
邓小平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有名无实

根据淮海战役有关文献,淮海战役是在中共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华野和中野分别指挥实施作战。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之所以没有实施战役指挥的原因在于整个战役掌握在中央军委,而且作战方案制定于总前委之前,大部分命令由军委直接下达到野战军。野战军之间的协调没有通过总前委,由于是以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为作战主力,统筹方面由华东局组织实施。淮海战役的指挥中枢是中央军委,统筹淮海战役保障是以华东局为主,中原局参加。本文摘自2014年4月12日文贝博客,原题为《有名无实的淮海战役总前委》。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1948年12月17日,邓小平任书记的五人淮海战役总前委在华野指挥部蔡凹村第一次开会,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图源: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网) *****

 

淮海战役的谋划

普遍认为淮海战役的提出是1948年9月24日以山东兵团为主的济南战役结束,粟裕(此时担任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隶属于中原军区。1948年11月才回归华东野战军)向中央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目的是“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暴露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江边及津浦沿线”,提出该战役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攻占两淮(淮安、淮阴),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第二步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显然粟裕的淮海战役只是想攻占“两淮”和“海州、连云港”,而且动用兵力也局限在一兵团和苏北兵团,战役规模与济南战役相差无几。

其实淮海作战的构想最早见于毛泽东1948年7月14日指示华东野战军攻打济南的电报指示上:“如能在8、9两月攻克济南,则许谭全军可于10月间南下配合粟陈、韦吉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要求华野据此考虑下步作战方案,粟裕只是根据中央指示提出了具体作战部署。

1948年10月5日-11月3日,华东局在饶漱石的主持下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华东局、华东野战兵团的负责人饶漱石、张鼎丞、谭震林、陈士榘、张震、唐亮、钟期光、韦国清、许世友等纵、师两级领导干部及特纵、勃纵、鲁纵、华野所属各机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共百余人。会议第一阶段在孔庙奎文阁举行,通过了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纪律性,克服党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决议》。

在会议期间,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提出:(一)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并且提出动用六到七个纵队歼敌,五至六个纵队打援。同时提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二)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三)第三阶段,以五个纵队在两淮方面作战(四)以十一、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三至七月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主力大约可以举行渡江作战。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基本是以徐蚌线为中心的区域性大战略决战态势,而且作战以华野为主,中野只是战略配合。

会议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讨论修订作战方案,并对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和兵力使用作了全面安排和具体部署。

10月22日凌晨,毛泽东致电中野陈、邓,指示:“为了保障我华野全军在淮海战役中完全胜利,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不但牵制孙元良、刘汝明,并且钳制邱、李两兵团各一部。”同日中午毛泽东致电华野:“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是毛泽东对华野和中野对淮海役的任务区分,华野打淮海战役,中野配合牵制保障。

10月23日,华野司令部下达了《淮海战役准备命令》,各路大军按照分配的任务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中原野战军向徐州靠拢是在10月24日开封守敌弃城东撤,中野4个纵队尾追才进入徐州占场。10月27日,毛泽东致电华野饶粟谭,告以“陈邓率十一个旅,戌(11月)支(4日)进至涡阳、永城、亳州三县中间地区,争取打孙元良,并威胁徐、蚌,对于你们作战当然会起很大的配合作用,可能吸引邱清泉一个军及孙元良全部去对付他们。但你们的计划应放在华野自己直接有效地钳制邱清泉上面,才是可靠的。因为敌处内线,调动灵便,而陈邓对刘峙不能起致命的作用。”此时的中野仍然是对华野淮海战役的战役配合。

10月28日晚,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向中央军委汇报了几经修改的华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详细作战计划。30日凌晨,毛泽东回电批准,并要求中野“陈邓方面亦请于虞(7)日或齐(8)日同时动作”,以策应华野。

10月31日晨,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并转报中野陈邓、华东局、中原局说:“淮海战役,当遵令于齐(8日)晚同时发起战斗”;询问:“但不知道陈军长邓政委所部能否于齐晚发起战斗,请陈邓示复”;最后提出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当天夜里,中野陈邓复电中央军委、华野表示:预定11月6日集结徐州西南永城地区,“齐夜与华野同时开始进入战斗”。此电未就粟裕请陈邓统一指挥问题表态。

11月1日黄昏,毛泽东复电陈邓、饶粟并告华东局、中原局,同意“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并授权“由陈邓临机决定”中野主力配合华野的具体作战方案。

11月2日中午,陈邓致电军委并告华野“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此举并非是陈毅邓小平推卸指挥责任,客观上陈邓当时连电台都没有一部,只能通过4纵陈赓的电台来对外沟通(此时陈邓未与刘伯承在一起)。

11月3日,华野前委在孔庙奎文阁前召开直属单位营以上干部大会,由粟裕作战前动员报告。

11月6日,淮海战役作战命令正式下达,各路大军杀向淮海战场。此日后来被定为淮海战役起始时间。

华东局曲阜会议是淮海战役发起前的一次重要会议,后来由于饶漱石倒台,很多史学家极少提及。这次会议通过整风,把曾经四分五裂的华东野战军重新聚合在一起。此前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兖州战役产生了许多矛盾,尤其是陈毅和粟裕挂着华东野战军的牌子,却是中原军区的部队。几次战役的失利在粟裕与许世友、宋时轮、陈士榘、韦国清等司令之间产生了矛盾。有的要脱离华野,有的不服指挥。有的只顾山头,打滑头仗。而粟裕当时是中原军区的人,资历上比许多兵团司令并不太高,而且没有调动权和指挥员任免权。通过曲阜会议,在面临淮海战役大战的关键时刻,各兵团纵队都统一到作战上,虽然个人恩怨没有彻底解决,却在作战上形成了统一认识,为后来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在淮海战役中粟裕六调周志坚中得到了体现。

周志坚是许世友兵团十三纵的司令员,部队由胶东子弟兵组成。粟裕一调周志坚转攻黄伯韬兵团,二调十三纵联络部长杨斯德动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三调急进灵璧阻击李、刘两兵团援军,四调南进截击杜聿明集团。五调13纵归中野指挥参加围歼黄维兵团作战,六调担任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担任主攻。这支许世友的老部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每次任务完成的都比较彻底。

事实表明,在淮海战役发起前,中央没有考虑成立总前委。而且战役准备阶段和作战实施均由华野进行,中原野战军没有参预战役策划,只是做战略配合。

淮海战役参战部队

淮海战役参战单位笼统而言是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但是,具体分析又存在许多说法。

华东野战军参战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总兵力40万人。代司令员政委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

一纵叶飞、三纵孙继先、四纵陶勇、六纵王必成、八纵张仁初、十纵宋时轮、特纵陈锐霆、两广纵队曾生、苏北军区管文蔚、冀鲁豫军区赵建民、江淮军区陈庆先。以上部队实际是粟裕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当时归中原野战军领导。

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未参战)、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代兵团司令)、参谋长李迎希、政治部主任谢有法。七纵成钧、九纵队聂凤智、十三纵队周志坚。

华东军区部队包括鲁中南纵队钱钧、渤海纵队袁也烈、第35军军长吴化文、鲁中南军区傅秋涛。

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政委陈丕显、副政委吉洛(姬鹏飞)、参谋长覃健。二纵队滕海清、十一纵队胡炳云、十二纵队谢振华。

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司令员陈毅、李先念、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

一纵杨勇、二纵陈再道、三纵陈锡联、四纵陈赓、六纵王近山、九纵秦基伟,十一纵王秉璋。

中原军区部队包括豫皖苏军区张国华(独立旅)、豫西军区曾希圣(独立旅)、陕南军区刘金轩(独立旅)。

后来之所以有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只有六个纵队指的是山东兵团和华东军区部队,而中原野战军有十五个纵队指的是粟裕八个纵队和中原军区七个纵队,因为粟裕的部队当时归华中局领导。而后来把粟裕的部队、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及华东军区部队统称为华东野战军,就当时而言是不准确的。只是延用了1947年7月分兵以前的称呼,事实上粟裕的部队早已变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其隶属关系也归中原军区,这也是为什么陈毅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的原因。

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

重大战役设立党的高级领导机关是中共的习惯作法,以前叫前线或前敌委员会。比如1927年南昌起义时成立了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前敌委员会。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卢德铭等组成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华野成立时陈毅担任前线委员会书记,辽沈战役时林彪为总前委书记,太原战役时徐向前为前委书记。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展开,11月16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文中,指出: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八十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根据毛泽东的电文分析,此时成立总前委是因为淮海战役规模扩大,参战部队已不局限于华野和中野,需要成立统一机构代表中央进行统筹领导。此电是发给中野、华野及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北局等单位。

总前委为什么是邓小平而不是刘伯承或陈毅,要从这个机构的性质说起。

就当时而言,邓小平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远低于刘伯承和陈毅。1945年8月七届中央委员邓小平位置在刘陈之后,中央军事委员中有刘伯承和陈毅却没有邓小平。但是,中国共产党一向强调党领导一切,总前委是党的领导机构而非军事指挥机构。邓小平时任华中局第一书记,这个总前委书记只有他或者饶漱石才能担任。总前委五位委员中,刘伯承为中野兼中原军区司令员,陈毅任中野兼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原局第二书记,邓小平为中野兼中原军区政委、中原局第一书记。粟裕为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谭震林为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事实上五人中只有谭震林不属于中原局。在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三人中,刘伯承仍然是军事主要指挥官,陈毅是副主指挥官。粟裕代表的是晋冀鲁豫野战军,谭震林代表的是山东野战兵团。

淮海战役总前委没有参预战役指挥

事实上总前委既没有参预淮海战役的策划,也没有承担指挥职能。中央也很少有发给总前委的电报指示,有关作战方面的问题直接发给华野或中野。在总前委成立后到淮海战役结束的50天里,中央军委和华野之间的往来电报,共计69封;与中野之间的往来电报,共计39封。说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作战命令绕开总前委直接下达给两大野战军,也不存在中野指挥华野的问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淮海战役是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华野和中野分别指挥各自部队遂行战斗任务。两者的配合主要靠中央明确和两大野战军之间互相沟通,没有经过总前委这个中间环节。

从淮海战役三个阶段看,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由华野独立承担,其中山东兵团副司令王建安代替许世友指挥(许世友司令员因病赴胶东疗养)四个纵队参战。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时,中野打了几天吃不下,后来山东兵团“王谭”指挥八个纵队参战才取得胜利。第三阶段全歼杜聿明集团,主要是华野陈士榘指挥(粟裕因身体原因脱离指挥岗位)。山东兵团指挥三个纵队加35军参战。纵观中原野战军,除了打援以外,很少有大的建树。原因是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伤了元气,战斗力大打折扣。

总前委既没有指挥淮海战役的作战,也很少开会研究。总前委人员第一次聚在一起开会是1948年12月17日在蔡凹村,也是唯一的一次会议。中野刘、陈、邓三常委到相距百里的粟裕华野指挥部开会,而不是粟谭到中野指挥部开会。此时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已结束,黄伯韬兵团和黄维兵团已被全歼。这样的总前委根本谈不上指挥淮海战役。即使这次聚会也是在毛泽东的指示下进行的。

12月12日,毛泽东致电要求:黄维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而且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并非是要总前委研究淮海战役作战问题,而是考虑淮海战役结束后下一步的作战部署。

中央军委下发的电报。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集》的有74封,没有一封是发给总前委或邓小平本人的。可见中央军委并未通过总前委来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华野、中野等呈报中央军委的电报,没有一封以“总前委”的名义落款,也没有一封以刘陈邓粟谭总前委五人联合署名。以刘陈邓三人名义致军委的电报,主要谈中野问题。

邓小平本人也从来没有以总前委书记的名义给中央军委发过电报,而粟裕以个人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则有5封。相反,华野与中野之间却有电报来往。总之,至少从档案文献来看,找不到总前委指挥淮海战役的痕迹,更找不到总前委书记“主持决定”淮海战役“部署决策”的任何踪迹。

总前委见面后的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刘伯承和陈毅离开淮海战场,前往中央商讨渡江战役等事宜,邓小平(和副政委张际春)领导中野休整,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作战与总前委无关。

以上事实,否定了邓小平1989年11月20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的谈话“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是常委,我当书记。……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

总前委没有统筹淮海战役的后勤工作

淮海战役涉及到华东局和中原局,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其中的统筹后勤保障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

华东局在10月5日召开了准备淮海战役的曲阜会议,成立了华东野战军后勤部,刘瑞龙任部长,俞缦云任副部长。成立了支前委员会,以傅秋涛为主任。11月28日成立了华东局军务委员会(饶漱石以华东局第一书记任主任),党务委员会(华东局第二副书记康生任主任),政务委员会(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曾山任主任)。还成立了鲁中南支前委员会(主任高克亭)、渤海支前委员会(主任王卓如)。

中原局也有自己的后勤机关。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原野战军副政委邓子恢专门分管淮海战役中原局的支前工作和中野的后勤工作。中原局成立了位于前方的豫皖苏后勤司令部(司令毕占云、政委杨一辰),豫西军区支前司令部(司令员文建武、政委李一清)。

根据1948年8月2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给华东局、华北局的指示,明确规定华东、华北在战役中所应担负的后勤供应任务,并责成华东军区组织一个“坚强健全的后勤司令部,分遣其所属机构和兵站随军工作”。9月19日,周恩来起草中央军委致各军区领导人电明确:由华北军区后勤部统一负责对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进行补给的拨送工作;成立华东野战军后勤部,以原豫皖苏分局财经办事处主任刘瑞龙任华野后勤部长,调原华北军区邯郸外线后勤司令部办事处的余缦云(俞缦云)为华野后勤部副部长。

在淮海战役进行中的12月12日,中野负责后勤的邓子恢、李达致电中野前指刘陈邓和华野粟陈张,建议组织中原、华东统一支前机构。15日,粟裕(根据刘瑞龙的建议)回电邓李并报刘陈邓、华东局、中央军委,“建议迅速召开一次包括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方面代表之联合支前会议”,以商讨统一后勤问题。20日,中央军委致电“请小平同志考虑召开一次总前委会议,讨论今后三个月的粮食供应、弹药补给、交通运输及其他有关后勤支前的工作。”奇怪的是这次统一后勤会议总前委没有主持,12月26日至29日淮海战役联合支前会议在徐州召开却是华野的刘瑞龙主持,中原野战军仅派了一位科长与会。

1949年1月3日,会议主持人刘瑞龙书面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1月10日才回了一封短信:“瑞龙同志:送来联合支前会议各件,均已阅悉。我完全同意该会所作各项决定,请即依照执行。”这一天也是淮海战役结束的日子。

显然,总前委统筹后勤工作也明不符实。而且总前委也没有分工任何人负责后勤工作。负责统筹淮海战役后勤工作的是华东局的饶漱石。饶漱石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的贡献被“贪污”掉了,包括以后渡江和解放上海都少见他的名字。

淮海战役总前委有名无实

根据淮海战役有关文献,淮海战役是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华野和中野分别指挥实施作战。淮海战役总前委之所以没有实施战役指挥的原因在于整个战役掌握在中央军委,而且作战方案制定于总前委之前,大部分命令由军委直接下达到野战军。野战军之间的协调没有通过总前委,由于是以华东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为作战主力,统筹方面由华东局组织实施。

淮海战役的指挥中枢是中央军委,统筹淮海战役保障是以华东局为主,中原局参加。

战役策划初始是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的饶漱石、粟裕和谭震林等原华东野战军。作战部署是饶漱石主持的第二次曲阜会议,最后经中央军委批准。因为以华野为主力,战役实施粟裕是第一执行人。

因为饶漱石建国后不久就倒台了,他的作用被遮蔽。其实就当时而言,饶漱石在党内的位置很高。1945年6月中共七大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44名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饶漱石位列第14位,而陈毅位列第22位,邓小平位列28位,粟裕连中央委员都不是。

1949年1月20日,粟裕在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中央军委、毛主席、总前委的正确领导,后方党政军民的全力支援,各兵团、各兵种的协同作战,到会各同志机动灵活的指挥,全体指战员不辞辛劳的英勇作战。这种说法至少比邓小平所言“淮海战是我指挥的”更符合事实。

结论: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有名无实。

所有跟帖: 

用刘帅的话说都是农民在撕杀。他从不看这类电影。民族悲剧。 -Meiyangren- 给 Meiyangr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2/2021 postreply 15:20:46

国军败的太惨,在历史上丢人丢到家。 -XYZ94538- 给 XYZ94538 发送悄悄话 XYZ9453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3/2021 postreply 08:52:29

饶漱石的作用几乎全部抹杀了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2/2021 postreply 15:33:48

高饶集团是扯蛋,他们历史上没有交集。饶是非常支持粟裕 -Meiyangren- 给 Meiyangr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2/2021 postreply 17:11:07

历史上沒有淵源。高岗反刘周,主要刘。同時饶批安子文反刘。 -akc- 给 ak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2/2021 postreply 17:55:34

刘和安是一伙的 -Meiyangren- 给 Meiyangr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2/2021 postreply 18:20:02

饶漱石确实是个倒霉蛋。 -longmarch- 给 longmarch 发送悄悄话 longmarch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3/2021 postreply 10:40:53

总前委的作用是组织支前民工,也就是后勤。老邓是政委,不管军事 -oldmansea- 给 oldmanse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3/2021 postreply 10:16:45

鄧公那會兒可是前敵總指揮,另林總也是前敵總指揮,鄧公可不是僅政委,他已是凌駕於司令的. -fonsony- 给 fonson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3/2021 postreply 19:55:58

叙述详细,条理清晰,还原了历史,好文,值得推荐! -流浪北美的蚂蚁- 给 流浪北美的蚂蚁 发送悄悄话 流浪北美的蚂蚁 的博客首页 (296 bytes) () 09/03/2021 postreply 15:51:58

谭震林早就说了,邓是贪天之功窃为己有。 -not4any- 给 not4an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3/2021 postreply 20:59: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