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追忆潘毓桂:一个真正的"爱国"公知

本帖于 2016-04-18 22:37:5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micromint 编辑

潘毓桂(1884年—1961年11月12日),天津市市长。字燕生。好收藏古董。曾为清末名妓赛金花书写碑文。有日本籍贯义女山口淑子,中文名潘淑华,又名李香兰。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公知XX谈起潘毓桂,谈起他的诗,他的画,他照顾李香兰的无私父爱,甚至,他的伟大理想…… 令人动容,其实公知不管时代时空时光如何相隔,爱国和忧民之心总是相通的。除了诗,画,李香兰,民国公知潘毓桂还有更多催人泪下的壮举。

 他在1937年七七事变中屡次向日军出卖二十九军作战计划,而且潘向日军建议首先攻击作战力最弱的学兵营。导致南苑失守,上千大学生惨死日军刺刀之下。后来以汉奸罪接受审判时,潘说自己做“汉奸”,是做得有立场的。  

这立场就是自己将29军的作战计划交给日军,是为了中日两国的利益,指点日军进攻南苑时集中攻击缺乏训练的学兵团驻地,也是为了中日两国的利益。


  他认为当时国民党政权对北方鞭长莫及,阎锡山封建落后,都不是29军和华北民众可以依靠的支柱,华北当时唯一出路就是和日军合作,可免生灵涂炭。而且,日本文明开化,中国当时如果与日本合作,就不会有后来的八年战争,反而可以和平发展。他的理想是与日本合作,将华北变成没有军阀,政治开明的地方,为整个中国的开化建立楷模。所以,他一直为此而奔走,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好处。   他对29军的所谓“出卖”,就是为了能够让29军中的反日力量尽快失败,以免“战事蔓延,祸及生民”,推翻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以使自己那个伟大的理想得以实现——所谓卖国,乃为了爱国是也。 回望今日中国,能有这般情操理想的公知唯茅先生等廖廖几位。

28日凌晨,日军总攻南苑。战斗一打响,其炮火就集中于南苑阵地南面的学兵团驻地。随后,日军突入中国军队的阵地中,残存的学兵们宁死不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在佟麟阁率教导团赶来增援之前,几百名学兵死于此役,被日本人的刺刀钉死在地上, 伤亡十倍于日军。日军扑向南苑的时候,学生们领到枪才刚刚几个小时!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