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 6 学生和老师, 骄傲和谦虚

来源: ppj 2015-12-05 13:06:2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52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ppj ] 在 2015-12-08 10:14:2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先说说 人生中的一种态度问题.

首先是需不需要聊这种老生常谈. 那就想一想 韩愈 写的"师说"吧. 

学生和老师是个老话题. 韩愈  不厌其烦, 挺系统的又讨论了一遍.

"师说"还谈到了学习态度问题, 谈到了 骄傲和谦虚. 骄傲和谦虚 也是一种看问题 处理问题 和人生态度问题.

把"师说"古文和白话文附在最后. 

列举论坛中的言论种种. 有人喜欢依老卖老, 长以年龄和直接经验教训人. 好象别人没经历过就必须不知道. 韩愈或许是古文第一, 还说"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所以人不论老少,最好放下傲慢,少说"胡说", 就事论事, 谦虚使人进步. 

有人喜欢嘲笑失败. 忘了自己好多的成功是经历失败而得. 兵 坛上凡提印度 就嘲笑. 例如印度核武,每次失败就嘲笑. 现在如何?印度核武覆盖中国了.  印度核潜艇也嘲笑. 说不定何时也成熟了. 

总之谦虚谨慎的好. 骄傲的人不只是经常不知进取, 从而落后, 还没人喜欢. 

中国人都戒骄戒躁, 谦虚谨慎, 多一些学生的态度, 多发现自己的短处,多学习别人(可以比自己年少, 学历低, 挣钱少, :)的长处,就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人生成功和幸福.  

中国政府取长补短,学习别国先进制度和科学政策(包括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地区 和落后于我们的国家地区), 中国就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 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 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de14d6f28c.aspx)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 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 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 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 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 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 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 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 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 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 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所有跟帖: 

印度是做的不好,嘲笑也不算太过。 -相对强度- 给 相对强度 发送悄悄话 相对强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5/2015 postreply 13:12: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