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那个年代有很多禁忌,柏杨、李敖的的东西不可以看。从纯学术的观点,他们的东西的确也没什么好说的。然而从受迫害者的观点来看,柏杨有他的坚持,李敖就真能揭穿台面上人物的虚伪,他们本人这一点就挺真且挺可爱的。从文化观点,柏杨对中华文化极负面和悲剧性的看法,可以抓住一些点点线线,全面性就非常偏执一隅了。从学历史的观点,李敖是有真才实料的,很能把握到一些实际,宏观视野是不差的,但他不是搞学术研究的。至於龙应台,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蒋经国后期言论较放开了,就大鸣大放语不惊人死不休,抢攻市场,出人头地,用些西方的观点,吊出台人反抗威权的新鲜感,其实学术根底薄,见识浅,当年显女文人的彪悍出奇制胜,如今扮女文人的温婉悲情演出,都是市场行销的手法,以前赚台币,现在想赚人民币,同胞们可要觉醒啊,和柏杨、李敖有一定的风骨格调是不同的。真传统士人的风骨,有大视野,有大格局,看时局大势有一定高度,不可以睁眼尽说瞎话,唬弄一般市井小民。
咱和上述三者背景相似,最能捉住他们的心底脉络。李敖最能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讲话,柏杨对中国人是爱之深责之切,龙应台就像个外国人,既不中国也不太台湾,祖上中国,成长台湾,观点倒像欧洲飞来的西洋龙,窜来海屿显威风。台湾后蒋经国时代最大的悲哀,就是这般观点风行全岛,将全民带向迷惘的方向,不知何去何从,做了西方反华的棋子……
咱当年任教学校的校长,可是龙应台的舅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