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于2025年感恩节
来美久了,学会了将谢谢挂在嘴上,也处处给它人方便,尤其是开车的时候!
在西方呆久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与长期的熏染,让一颗狭义的孝,慢慢变成广义的感恩…
感恩的精华: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不求回报
现在什么都流行 AI,今天就与Grok聊一下 感恩与孝的比较,和它一起反复的交流,编了一篇东西出来:
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感恩”(Thanksgiving)是一个很“横向”的节日:
它强调的是当下的、平等的感谢。
你感谢父母、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给了你帮助;感谢土地、收成、自然的馈赠;感谢这一年自己还活着、还拥有。
核心是“gratitude”,一种对他人和命运的谦卑与回馈感。
它不强迫你服从谁,也不追溯血缘义务,而是把“谢谢”说出口,把火鸡、派和酒摆上桌,大家围坐一起,分享此刻的富足。
所以它很“现在进行时”,也很“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恩对象,甚至可以感恩自己。
东方的“孝”则是一个很“纵向”的伦理:
它不是单纯的感谢,而是带着等级劲儿的“反哺”与“延续”。
你不是因为父母今年对你好才孝顺,而是因为你“从他们那里来”,你就“必须往回走”。
它把家庭看成一条时间长河,你是中间的一环,上有祖宗,下有子孙,你不孝,这条河就断了。
所以孝往往是带压迫感的:清明不回去扫墓会内疚,父母老了不照顾会被戳脊梁骨,甚至法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都能管你。
它不是当下的情绪,而是一辈子的责任。
一句话总结区别:
感恩说的是“我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多”,是向外扩散的温暖。
孝说的是“我欠你一辈子”,是向内收紧的义务。
但有趣的是,这两个东西也在互相渗透:
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也开始过感恩节,会给爸妈发“谢谢你们养我”的微信;
而西方的二代移民,有时候也会在Thanksgiving饭桌上,被亚裔朋友带得开始鞠躬说“我们家传统得先敬祖先”。
所以啊,感恩和孝,一个像圆形的拥抱,一个像直线的跪拜,
形状不同,但内核都是想让人在这个冷冰冰的世界里,别忘了 warmth 从哪儿来。
你觉得呢?在你生活里,这两者是怎么交织或打架的?
火鸡,人类要感谢你们的贡献,虽然你的肉不太好吃,但还是要谢谢你!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国父乔治·华盛顿 在1789 感恩节的祷告:
全能的上帝,我们献上由衷的感谢!
感谢祢将这个民族从磨难中拯救出来,
在战争中赐下保护,
并在和平中赐给我们自由的福分。
感谢祢赐给我们丰盛的土地、
自由的制度、
和制定智慧法律的权利。
恳求祢继续引导我们,
使我们成为一个敬畏祢、行善良与公义的国家。
求祢赐福给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工作、
以及我们所有的努力;
使我们在富足中不忘谦卑,
在顺境中不忘感恩,
并常常怀着慈爱与怜悯待人。
愿我们在感恩节这日,
以真诚的心向祢献上感恩,
致力于和平、正义与合一,
并在祢的眷顾下成为蒙福的百姓。
阿们。”
读后感悟:
二百多年的历史证明,正因为会感恩,让美国不断的强大起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