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挺台顯日本國安概念轉變 彭博:2022裴洛西連鎖效應
高市早苗挺台顯日本國安概念轉變 彭博:2022裴洛西連鎖效應
2025/11/23 06:14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22年8月,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左)訪問台灣,在總統府會晤時任總統蔡英文(右)。(法新社檔案照)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的「台灣有事」答詢,引發中國強烈反彈,但日方堅持不撤回高市的發言。彭博22日報導,2022年8月,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中國在台灣周邊發動恫嚇性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甚至波及日本,才是促成日本的國家安全概念產生深刻變化的主因。
報導指出,當時的美國政壇第3號人物裴洛西訪台,令北京強烈不滿,隨即發動大規模軍演,而在中國發射彈道飛彈飛越台灣上空,甚至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後,對日本國會議員和民眾造成重大衝擊,引發一連串連鎖效應。
曾在日本防衛省任職、目前在日本智庫「地緣經濟學研究所」擔任主任研究員的小木洋人指出,那一刻讓一般日本民眾為之警醒,在該年年底堅定支持國家安全戰略做出重大調整。
2022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戰略(NSS)等新版安保3文件,內容載明日本將擁有反擊能力,2026年度起將陸續部署長程飛彈,並點名中國持續擴張軍備是「空前最大戰略挑戰」。
與此同時,從2023年度開始的5年內,防衛力整備經費編列約43兆日圓,包括基礎建設等國防能力的補強預算在內,2027年度國防經費將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目前日本國防開支約占GDP的1.8%。
儘管反對黨議員曾強烈反對增加國防開支,但到了2022年底,相關辯論已經從是否增加,轉向如何籌措經費,從而帶動日本國防產業的發展。
小木指出,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發日本民眾議論中國可能對台灣採取何種行動。裴洛西當年8月初訪台後,中國發射的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清楚表明中國是真正的安全威脅。
民調也顯示日本民眾看法有所轉變。「朝日新聞」於2022年5月發布一項民調顯示,有超過60%受訪者支持加強國防,創下新高紀錄。在中國發射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後,也有大約相同比例的受訪者支持日本擁有反擊能力。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日本國會內部對於自民黨政府增加防務支出的阻力逐漸減弱,日本企業也紛紛「覺醒」,許多企業在2022年後設立專門的經濟安全部門。正是在這種日本民眾和企業界對於中國風險日漸敏感的背景下,環繞「台灣有事」的議題在最近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