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是美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 艾利森(Graham Tillett Allison, Jr.)发明的术语,用来描述新兴国家威胁到现有"老大"的霸主地位时,双方会爆发战争。修昔底德陷阱的提法像是一种安全悖论,即为了安全要来场战争,但开战就置安全于危险之中,很可能孤注一掷。
这个术语的提出基于古雅典历史学者修昔底德的一段话“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无可避免,肇因于斯巴达对雅典崛起的恐惧”,把它说成陷阱有点"误人子弟"。这个术语提出后哈佛大学的一些学者"吃饱了撑的"从历史中寻找佐证。这种研究主观性很大,即先提出论点再设法找"证据"来合作。哈佛的追溯研究说历史上16次"老二"与"老大"的竞争,有12次沦为战争,其方法过于笼统,撇开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争议很大,至今众说纷纭。
其实这是格雷厄姆心血来潮的一种忽悠,谁信谁倒霉。有人有意无意地中了这种心理暗示,心想既然不可避免,咱就朝打的方向去,不知不觉地走向军备竞赛的死胡同,举倾国之力,大搞军备,自信满满,对自己的"先进"赞不绝口,说人家是个衰落帝国。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外交,全面撒网,事事攀比,有样学样,皆欲"遥遥领先和赢麻了",目的只有一个,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要命的是他们对这些滑向深渊的举措自我感觉良好。
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有人正在"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影响下,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掉进别人挖的坑里而不能自拔。与之同时,老生常谈的口号像一道紧箍咒,越念越紧,他们看不到退后一步的美好空间,忘了一个常理"Never say never",到今天已积重难返,这样下去势必铸成一个自我实现的悲剧。世界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80年没有大国战争,整整80年的和平在过去历史上十分罕见,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享受过去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尤其是过去四十年和平红利的国家,居然要竭力挑站这个秩序而代之,扰乱其中的规矩,包括美国的一些盟友(到过欧洲旅游的人都会感觉到他们的养尊处优和悠闲自在,殊不知是美国人民夜以继日地工作缴付税款为其背后的安全买单)。世界和国内的变化,使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不得不大幅提升自身和区域盟友的军事力量,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利益。美国已抹去以往意识形态的锋芒,就事论事,还有什么不能与美国合作,共同为下一个80年和平做出努力呢?(现在有人批美国"独裁",那他们来加州看看,州长和民主党是如何与总统和联邦对着干,哪还有独裁的影子)。在当今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地缘军事"恶性循环"的刺激下,如果仍你侬我侬,如果没有美国管着,核国家从现在的9个增加到冷战初期预估的30个,那麻烦就大了。这些新的核国家可以不服美国,但他们更可以给一些始作佣者造成难以应对的麻烦(看看北韩就知道了)。
令人惋惜的现实是有人把头埋在沙里,看不到美国只做不说,布局摆阵,顺势而为,Keep his enemy closer,在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下,美军备战一日千里(等有时间再对此进行专题更新),尤其亚太地区,迎战成举国精英的共识,正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伊朗已搞定,中东也已搞定,沙特重回朋友圈,俄乌已见曙光,别忘了,美俄再争执,底线是两国的航天界仍哥俩好,仍共用一个空间站。有人说美国已经疏远欧洲盟友,却没意识到人家是亲兄弟明算账,到关键时刻他们能不站在同一战壕?是战争还是和平,全在一念之间,希望迷途知返,然而这有可能是好心人的一厢情愿,因为头脑发热的人不相信有道南墙,只有撞破头才知道它存在,可惜为时已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