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前线阵地拉锯消耗巨大,双方都将资源倾斜到军事领域。
西方国家持续推出制裁措施,针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和金融体系施压,同时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和资金援助,这使得战场胜负越来越取决于经济耐力对比。
俄罗斯国防支出快速膨胀,能源收入作为财政支柱面临多重限制。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能源领域开展正常贸易合作,但严格遵守市场原则和多元化策略,确保供应安全与价格合理。
这种国际格局下,俄罗斯必须加速开拓新市场来维持外汇平衡,而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力度虽有波动,但主要国家仍在推动延续。

俄罗斯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十个月油气税收收入累计仅7.5万亿卢布,比上年同期减少2万亿卢布以上,降幅超过21%。
十月份单月油气税收入8886亿卢布,同比下滑27%,这直接反映出乌拉尔原油实际售价持续低迷,前三季度平均价格不足60美元一桶,远低于政府年初预算假设的70美元水平。
欧盟在2025年年中推出的第十八轮制裁,将海运原油价格上限从60美元下调至接近48美元,并引入随市场波动调整的机制,确保俄罗斯原油始终以低于国际基准15%的价格交易,这进一步压缩了出口利润空间。
冲突爆发初期,俄罗斯能源出口高度依赖欧洲市场,原油海运一半以上销往欧盟国家,管道天然气年供应量高达1500亿立方米以上,那时油气收入占联邦预算比例稳定在四成左右,国家财富基金积累充足。
可到2025年,欧洲已基本切断俄罗斯管道气进口,仅剩少量液化天然气交易,原油海运因保险禁令和金融限制大幅萎缩。
俄罗斯虽将出口转向亚洲,总体量维持在每日430万桶左右,但折扣幅度从早期10美元左右扩大到20至30美元一桶,相同产量换回的外汇减少三成多。
海关统计显示,前十个月海运原油装载虽保持一定规模,但目的地高度集中于少数买家,运输成本因影子船队保险缺失而上升三成。
国防开支成为另一沉重负担。2025年国防预算执行额已达13.5万亿卢布,比2024年增加近三成,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升至6.3%。
这一水平接近冷战高峰期,其中大量资金用于装备采购、前线补给和部队维护。相比冲突前国防占比仅3.7%,当前军费增长远超经济增速,导致政府不得不压缩民生和基建投入。
财政部报告指出,前半年预算赤字已超3.6万亿卢布,全年预计突破原计划,接近国内生产总值3%。为弥补缺口,国家财富基金流动部分被大量动用,国内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利率维持高位。
能源行业自身问题加剧困境。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导致多家炼厂产能利用率下降两成以上,虽后续修复部分产量,但维修费用高企,成品油出口受阻。
海关数据表明,前十个月虽出口总量未崩盘,但影子船队面临西方联合打击,欧盟和英国制裁名单新增上百艘油轮,总数接近450艘,这些船只无法获得常规保险和服务,只能依赖老旧舰队和第三方转运,效率大幅降低。十月美国对部分俄罗斯油企实施直接限制,影响近一半原油产量,进一步推高物流风险。
亚洲市场开拓过程艰难。印度曾是2024年俄罗斯原油最大买家,进口占比一度超三成,但2025年下半年起因美国二级关税威胁而减量明显,十月单月进口降至不足200万桶,较峰值减少四成。
中国进口保持相对稳定,前十个月占比接近一半,主要通过远东管道和海运渠道,但中方企业严格评估风险,避免违规批次。俄罗斯对华原油供应折扣虽有吸引力,但结算体系复杂,物流成本上升。

天然气领域同样承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多年亏损,管道气对中国供应通过西伯利亚力量一号线达到合同上限,但总量仅380亿立方米左右,无法弥补欧洲市场空缺。
西伯利亚力量二号项目虽在2025年九月签署三方备忘录,计划经蒙古输送500亿立方米,但建设周期至少十年,短期难以投产。液化天然气出口受北极项目制裁影响,产能利用不足,对华贡献有限。
与前几年对比,俄罗斯经济韧性明显减弱。冲突头两年,高油价和快速转向亚洲带来正增长,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4%,2024年接近3%。那时折扣原油吸引大量买家,影子船队迅速扩张,国家财富基金提供充足缓冲。
2025年,全球供应过剩导致乌拉尔原油价格跌破预算线,影子船队产能因制裁下降近一半。十一月海运出口回落至每日350万桶以下,部分油轮转为浮动存储。
欧盟和美国协调制裁效果逐步显现。第十八轮措施不仅降低上限,还针对影子船队供应链,列入多家第三方企业和个人。美国对罗斯涅夫特等企业限制影响产量。中国和印度虽未完全停止进口,但风险评估趋严,十一月采购量减少。
俄罗斯经济虽维持运转,但增长预期下调至1%至2%区间。高利率和赤字扩大限制投资,结构性矛盾积累。能源产能部分闲置,炼厂恢复缓慢。报告指出,若前线无突破,2026年压力将更大。
目前,俄罗斯原油海运出口进一步下滑,乌拉尔价格徘徊36美元附近。中国进口维持一定规模,但部分企业取消高风险批次。印度进口持续减少,美国关税威胁加剧。
中俄天然气合作稳步,西伯利亚力量一号满负荷,二号项目进入准备阶段。这种局面下,俄罗斯财政紧张程度加深,中国继续推动通过谈判解决冲突,促进地区稳定与能源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