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出“黑吃黑”,动摇加密货币根基

来源: 2025-11-19 17:26:3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02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高调宣布完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没收行动,查扣了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控制的127271枚比特币,总价值高达150亿美元。这批比特币被美方贴上“电信诈骗和洗钱所得”的标签,陈志本人也被指控策划跨国“杀猪盘”骗局,涉及强迫劳动和全球受害者。美国媒体欢呼这是对犯罪帝国的沉重打击,是执法部门利用区块链透明性大获全胜的典范。然而,当我们剥开这层光鲜的外衣,深入链上数据和技术溯源,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这根本不是什么正义没收,而是一场典型的“黑吃黑”——美国政府疑似早在2020年就通过国家级黑客手段窃取了这批比特币,如今摇身一变,将赃款包装成“政绩”。

 

         一切要从2020年12月29日说起。那天,北京时间下午,一场悄无声息却毁灭性的攻击降临LuBian矿池。这个隶属于太子集团的比特币矿池,成立于2020年初,仅用几个月就崛起为全球主要矿池之一,一度掌控约5.15%的网络算力。LuBian的比特币积累迅速,来源包括独立挖矿、矿池奖励,以及交易所和其他渠道的流入,总量超过12.7万枚。然而,矿池在生成钱包私钥时犯下了致命错误:使用了存在伪随机数漏洞的算法。私钥的随机熵仅有可怜的32位二进制,远低于行业标准的256位。这相当于把保险柜的密码锁简化到只有几位数字,任何有算力的攻击者都能轻松暴力破解。

        攻击发生在短短2小时内。黑客针对超过5000个弱随机钱包地址发起穷举攻击,使用自动化批量转移脚本,将大约127272枚比特币一扫而空。交易特征高度一致:相同的费用率、相同的转移模式,明显是脚本化操作。当时比特币价格约3万美元,这批币价值35亿美元。被盗后,LuBian矿池多次在链上发出求饶信息,通过OP_RETURN功能嵌入消息:“Please return our funds, we'll pay a reward”,甚至在2021年初和2022年7月多次许诺赎金,提供联系邮箱。但攻击者丝毫不为所动,这批比特币在黑客钱包中沉睡了整整四年,几乎分文未动,只发生过万分之一的微小测试交易。

        四年不动?这不符合任何普通黑客的逻辑。普通黑客窃取巨额资产后,会急于变现、洗钱、消费,以最大化利益。但这批币却像被封存的战略储备,静静等待升值。这正是国家级黑客组织的典型特征:不急于短期获利,而是长期持有,等待最佳时机。2024年6月22日至7月23日,这批比特币突然苏醒,从休眠地址转移到新地址群。最关键的是,这些最终地址被区块链情报平台Arkham标记为“美国政府持有”。202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公告“没收”陈志的12.7万枚比特币,起诉书中列出的25个地址,与LuBian被盗地址完全吻合。11月9日,我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技术溯源报告,一针见血指出:这批比特币正是2020年被国家级黑客窃取的同一批,美国此举是“黑吃黑”的典范。

 

        更荒谬的是,美国司法部如何在陈志尚未落网、私钥从未交出的情况下,掌控这些非托管钱包?加密货币的核心信条是“不掌握私钥,就不拥有资产”。陈志的钱包是冷存储,非中心化交易所,美国不可能通过简单冻结交易所账户实现没收。唯一解释就是:攻击者从一开始就通过破解弱私钥获得了控制权。而这个攻击者,正是美国自身。报告显示,被盗比特币中约1.78万枚来自独立挖矿,0.23万枚来自矿池工资,10.71万枚来自交易所和其他渠道,并非全部是诈骗所得。美国却一口咬定全是“犯罪资产”,这不仅逻辑不通,还暴露了其双重标准:自己用黑客手段偷来的东西,反过来指控受害者犯罪。

        这一事件还有支线剧情。被盗后不久,又有约6.1万枚比特币神秘失踪,涉及一名叫钱志敏的人员,据传是太子集团内部人士。美国声称通过审讯或情报获取了这些资产。但主线12.7万枚的转移路径清晰指向政府行为。太子集团律师已向美国法院提交动议,辩称比特币四年前就被窃取,美方指控缺乏证据将资产与诈骗直接挂钩。但美国司法部矢口否认不当行为,继续高调宣传“史上最大没收”。

        这起“黑吃黑”不仅仅是150亿美元的争夺战,更是对加密货币根基的致命一击。比特币诞生之初,中本聪的设计理念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私钥至上,旨在对抗政府和机构的任意掠夺。持有私钥,就等于绝对拥有;区块链透明,却本应保护合法持有者免于追踪。可美国这次行动彻底撕碎了这个神话:弱私钥可以被国家级算力破解,透明链上数据成了执法(或掠夺)的利器。无论陈志是否有诈骗行为,这批比特币在2020年被盗时,许多还是合法挖矿所得。美国不通过国际司法合作、不走正常引渡和没收程序,而是疑似自己黑客偷走后再“合法化”,这不是正义,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试问,如果超级大国可以随时以“国家安全”或“打击犯罪”为名,黑进任何钱包、窃取任何资产,加密货币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去中心化的旗帜还在,但私钥神圣不可侵犯的底线已被踩踏。区块链的透明性本是双刃剑:它能追踪洗钱,却也能让政府精准锁定并掠夺异见者或竞争对手的财富。未来,谁敢放心把资产存在比特币上?一旦技术漏洞暴露,或被贴上“犯罪”标签,国家黑客就能堂而皇之“没收”——不,是偷走。

        美国此举还暴露了其在全球加密领域的霸权野心。表面打击“杀猪盘”,实际是将巨额比特币纳入国库。150亿美元啊,相当于美国政府一笔意外之财。受害者索赔页面虽已开通,但全球受害者身份核实、分配比例注定乱成一锅粥,最终剩余很可能大部分落入美国财政。陈志帝国或许罪有应得,但美国用黑客手段“先下手为强”,再包装成执法胜利,这套操作堪称现代数字殖民主义。

 

        加密社区震惊了。曾经的“代码即法律”成了笑话,“不你的钥匙,不你的币”也失效——因为钥匙能被暴力破解,国家级攻击者面前,普通人渺小如尘埃。这起事件将加速行业反思:多签钱包、量子抗性算法、隐私币兴起,或许是唯一出路。但更深层的是信任崩塌:当最强大的国家成为最大的黑客,加密货币还能是自由的灯塔吗?

        美国“黑吃黑”的太子集团比特币案,不是结束,而是警钟。150亿美元的比特币,从诈骗帝国手中,转到超级大国囊中,中间隔着国家级黑客的阴影。加密世界,从此多了一道挥之不去的恐惧:你的资产,真的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