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工产能雪崩:莫斯科人被送上前线,苏联老底终于被掏空
最近有件事,虽然看起来很离谱,但又在意料之中:俄罗斯终于把苏联遗留下来的资源消耗殆尽了——这可不是夸张,真的是消耗完了。现在,俄罗斯手里还能用的T-72坦克只剩下92辆,而且这些坦克能动的数量也寥寥无几,数量甚至连一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里的车都不多。更离谱的是,9月俄军的军工生产能力直接崩溃:坦克、步战车、火炮的产量一下子下降了90%以上,从原本的61.2%掉到了只剩6%。就连普京都忍不住发声,公开表示“军费得省着花”——这不是战略收缩,而是真的没钱、没产能了。苏联时期留给俄罗斯的7342辆坦克,三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折腾掉了7250辆,现在剩下的那些“锈壳子”已经连零件都拆不出来了。现在的工厂里,不是生产新的坦克,而是把两辆废弃的坦克拼凑成一辆“玄学坦克”,能不能动完全看运气。

炮弹的情况更糟糕:去年俄军还能一天发射5万发炮弹,而现在,连前线每天的最低需求1万发都凑不齐,步兵只能靠肉搏冲锋,一遇到乌克兰的无人机阵,简直无力反抗,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装备不够,人就得上去。曾经,莫斯科人还可以在朋友圈里晒“岁月静好”,如今,征兵通知直接塞到地铁口,19到30岁的男性,走几步就被查身份,拒绝签字就算“逃兵”,不到一分钟就从白领变成了炮灰。去年,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还嘴硬地说:“莫斯科的征兵贡献等于全国的总和”——翻译过来就是:“首都的人以前不用上前线,现在也得去。”从雪地里从前线回来的伤兵更直白地说:“新兵连连枪都不会擦,第一天就被塞进BMP装甲车,拉去阿夫迪夫卡,刚下车3分钟就被海马斯火箭打中,连敌人在哪都没看清,就全员牺牲了。”
有人问,这是不是“战斗民族”真正的后劲?别开玩笑了。真正的后劲是工厂24小时不停地生产,炮弹源源不断,坦克一辆接一辆下线。而现在呢?工厂停工了,工人放假了,甚至连远东修坦克的朝鲜师傅都回国了——没有零件修理,留下来也只能蹭盒饭。更为讽刺的是,抚恤金也开始打折了:去年,战死的士兵家属能拿到500万卢布,足够在郊区买一套小两居;但今年,抚恤金直接砍到300万,再加上通货膨胀,差不多只能买辆国产车了。想用命换钱?那就先接受钱贬值一半的现实。于是,聪明的莫斯科中产阶级干脆半夜跑到格鲁吉亚边境排队,等着盖上护照戳——这比任何反战口号都要真实。普京仍在电视上反复说“一切按计划进行”,可显然,计划里并没有包括“坦克打光、炮弹见底、首都人送上前线”这一条。
现在,俄军的进攻几乎只能依赖“三件套”:步兵的祈祷、查看天气预报——祈祷乌克兰无人机没电,祈祷不下雨(下雨会导致坦克陷入泥潭),同时祈祷督战队的枪不要卡壳。 再看看乌克兰这边:虽然也缺乏装备,但他们缺的是西方提供的高航程导弹,而不是自己155mm炮弹的生产能力。现在,乌军依靠无人机和无人艇,已经能把俄罗斯的黑海舰队逼回港口;依靠星链和海马斯火箭系统,他们能够把俄罗斯军队的后勤线打得千疮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