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的搪瓷缸、提袋上印着的五角星……近期全国多地的“人民咖啡馆”走红,引发关注。
全国爆火
“人民咖啡馆”引质疑
在河北石家庄市中山路上,一家以“人民咖啡馆”为标识的门店引发关注。该门店以红色为主色调,招牌使用了“人民咖啡馆”字样,下方还带有“人民咖啡为人民”的宣传语。
网友贴文截图/图源:中国青年报
有媒体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全国多地出现了以“人民咖啡馆”为店标且装修高度相似的店家,已经成为社交平台的打卡新地标。
对此,有消费者认为,“人民”一词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和政治内涵,这样被用于商业咖啡馆的标识,令人感到突兀和不适。其店标因使用“人民”字样,法律合规性也遭到质疑。
“潮人民咖啡馆”怎么
变成了“人民咖啡馆”?
据了解,“人民咖啡馆”已陆续在全国18个省份、20个城市开设近30家直营门店,其母公司为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企查查数据显示,要潮文化的咖啡店名起初为“THE PEOPLE”,自2022年起先后多次申请“人民咖啡馆”商标,均被驳回,目前仅持有“潮人民咖啡馆”“要潮人民咖啡馆”两个注册商标。但记者查询其多家直营店门面图片发现,并没有“潮”和“要潮”的字样展示出来,各门店均为“人民咖啡馆”样式的招牌。
今年10月,要潮文化曾发布声明,称“全国涌现大量人民咖啡馆模仿者涉嫌盗用品牌名称、视觉设计,甚至开展非法加盟”。目前在“人民咖啡馆”的官方账号上已看不到相关声明。
“人民咖啡馆”
从店名就可能不合法?
商家直接将“人民”一词用于日常商业品牌,容易让公众误以为该咖啡馆背后有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公益组织的色彩,进而给人以“国企背景”的错觉。这种混淆现实,正属于“可能使公众产生误解”的法定情形。
与此同时,将“人民”一词直接归入市场运作,带有浓厚的逐利性质,有违其本应承载的社会公信力和独特属性,可能被认定为“违背公序良俗或有其他不良影响”。
其次,拿未取得的“人民咖啡馆”商标开店“蹭热度”,也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咖啡馆”,不妥!
“人民”一词具有鲜明的公共属性和深厚的政治内涵,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情感与公共利益,不容亵渎,更不能被滥用。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公司以“人民”名义四处销售商品,不免令人感到惊愕。
此前,“要潮文化”多次申请“人民咖啡馆”商标被驳回,说明相关部门已经就此亮明了态度,而该企业拿着“潮人民咖啡馆”“要潮人民咖啡馆”的注册商标,混淆视听地经营“人民咖啡馆”,亦是对法律法规和公众情感的不尊重。
从“THE PEOPLE”到“人民咖啡馆”,“要潮文化”为什么紧盯着“人民”做文章?说白了,这不过是“噱头经济”的又一次变种。
伴随着新国潮的涌起,传统的往往也是现代的,传统的艺术、审美也可以成为流行的、市场的。以“用咖啡讲述中国故事”为特色,无疑是新国潮的一个缩影。极具年代感的装修、各种穿越历史时空的摆件,甚至门头上倍感熟悉的字体,无一例外都彰显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并因此成为不少人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但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守住道德与法治的底线是最基本的叙事方式。
“人民咖啡馆”的店名不符合商标使用的规范要求,还打着“人民”的旗号招摇过市,本身就与“人民”的内涵不符;同时,此事也是对相关管理部门的一个提醒:对于那些语出惊人的店铺招牌和广告语,应及时验明正身并作出相应处理。
营销可以有创意,但不能无底线。归根结底,真正的“国潮”内核在于文化自信与品质追求,而非流于表面的符号挪用。唯有对“人民”二字常怀敬畏,企业才能真正讲好现代中国的品牌故事。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