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两国的豪赌牌桌上,没有人能真正置身事外。每一个国家,哪怕只是边角上的看客,都被卷入了这场世纪级的地缘政治博弈之中。但面对两位牌桌巨头的咄咄逼人,不同国家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生存智慧。
曾几何时,加拿大是美国的模范邻居,“兄弟之邦”几乎可以共享呼吸。可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撕成碎片之际,加美关系迅速滑向寒冬。随着建制派新总理卡尼的上台,因孟晚舟事件导致的中加紧张关系也开始破冰,国际政治从来没有永恒的敌人。随着局势缓和,近期,中加双方开始恢复民间团队旅行,铺垫经贸往来。加拿大的外交策略并非硬碰硬,而是冷静观察、灵活下注。当特朗普的孤立主义让美国四面树敌时,加拿大悄然转向,试图在大国缝隙中寻求最大利益。
这不是摇摆,而是精算。加拿大靠自然资源和技术立身,不必卷入意识形态的纷争;与中国合作,它能赚市场;与美国保持距离,它能避风头。所谓“骑墙”,在今天的国际秩序里,也许正是最高明的战略姿态。
相比之下,荷兰就显得“忠诚过头”。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荷兰政府配合禁令,禁止向中国出口光刻机设备,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试图在科技战中扮演“急先锋”。然而,美国的“感激”从未到来,中国的“反制”却先一步送达。
中国市场的封锁、供应链的转移,让荷兰企业感受到了被时代抛弃的冰冷。那台曾被誉为“人类科技巅峰”的光刻机,如今反而成为政治的绞索——既拴住了荷兰的产业未来,也勒紧了欧盟的经济咽喉。使得荷兰成了猪八戒照镜子。
对中国而言,荷兰只是“杀鸡儆猴”的一个样本。它在赌桌上把筹码都压在美国身上,却忘了美国从不为小盟友兜底。
荷兰或许以为自己是在执行道义与规则,却忘了现实政治里,规则是由有实力的人写的。押错边,在博弈中意味着——连下跪的机会都没有。
大国博弈如棋局,棋子终归是棋子。加拿大懂得在中美之间腾挪,荷兰则执意做“忠臣”,结果一荣一枯。
当全球化的幻觉破碎,小国的出路,不在于宣誓忠诚,而在于保留自主空间。谁能在风暴中灵活转舵,谁就能笑到最后。
中美的豪赌还远未结束,但游戏规则正在重写——聪明的国家应该认清大小王,左右逢源,在夹缝中求生存,而不是被当枪使,最终被吃干抹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