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 总结的对中国核威胁的国家和时间
| 国家 | 时间 | 事件 | 是否总统授权 | 是否实施 |
|---|---|---|---|---|
| 美国 | 1950–1953 | 朝鲜战争 | 是(杜鲁门、艾森豪威尔) | 未实施 |
| 美国 | 1954–1955 | 第一次台海危机 | 是(艾森豪威尔威胁) | 未实施 |
| 美国 | 1958 | 第二次台海危机 | 是(授权太平洋司令部) | 未实施 |
| 苏联 | 1969 | 珍宝岛冲突 | 是(向美试探) | 未实施 |
美国对华核打击计划(韩战期间)
| 时间 | 事件/计划 | 细节 |
|---|---|---|
| 1950年11月30日 | 杜鲁门总统公开核威胁 | 在记者会上说:“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核武器……对中国使用也在考虑之中。”(虽后被白宫“澄清”为“假设”,但已引发全球恐慌) |
| 1950年12月9日 | 参联会向麦克阿瑟授权 | 正式授予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的权力”,包括对中国东北城市和空军基地的打击。 |
| 1950年12月24日 | “核地毯式轰炸”计划 | 美军拟定代号HUDSON HARBOR的核打击方案: · 使用9枚Mark-4原子弹(广岛型1.5倍当量) · 目标:中国东北的沈阳、鞍山、哈尔滨等工业城市 + 鸭绿江沿线补给线 · 目标:切断志愿军后勤,迫使中国退出战争 |
| 1951年3–4月 | 麦克阿瑟被解除指挥权 | 麦克阿瑟公开主张“轰炸中国本土、封锁海岸、甚至播撒放射性废料制造‘死亡带’”,杜鲁门认为其会引发三战,4月11日将其撤职。 |
| 1951年5月 | B-29核轰炸机部署关岛 | 美国将可携核弹的B-29部署至关岛,模拟对中国东北的核攻击航线(情报被中苏获悉)。 |
| 1953年5月 | 艾森豪威尔再次授权 | 新总统艾森豪威尔批准**“有限核打击”预案**: · 若停战谈判破裂,立即对开城、平壤及中国东北空军基地投掷战术核弹 · 计划使用**“诚实约翰”核火箭**(美军首次战术核武) |
为何最终未用?
- 苏联核威慑:
- 1949年苏联试爆原子弹,1953年试爆氢弹。
- 斯大林明确警告:攻击中国东北=攻击苏联远东,美苏将爆发全面核战。
- 中国不退让:
- 毛泽东指示:“准备打原子弹战”,志愿军挖地道、分散部署,降低核打击效果。
- 中国空军(米格-15)在“米格走廊”与美军激烈空战,迫使美军无法安全实施核投掷。
- 盟友强烈反对:
- 英国首相艾德礼紧急飞美(1950年12月),警告“使用核武将失去欧洲支持”。
- 加拿大、法国等国也反对。
- 战争目标有限:
- 美国最终接受“在38线停战”,不愿为“统一朝鲜”冒核战风险。
证据来源
-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The Atomic Bomb and the Korean War》
- 杜鲁门图书馆录音(1950年11月30日记者会)
- 麦克阿瑟回忆录《Reminiscences》(1964)
- 中国军事科学院档案:彭德怀1951年内部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