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有点过了:俄将军们向普京保证在11月1日前拿下乌军前线落空

来源: 2025-11-03 12:04:3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玩笑有点过了:俄将军们向普京保证在11月1日前拿下乌军前线落空 

普京这次是真被自己人忽悠大了。

10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高调宣布,普京已经下令,让包括乌克兰记者在内的外国记者,直接联系俄军指挥部,去乌东前线的红军城、季米特洛夫和库皮扬斯克看看,俄军已经把乌军包了饺子,欢迎大家实地参观。还很贴心,说前线必要时会停火五六个小时,保障记者和俄军安全。

听起来像是一次战争“直播秀”。问题是,这个秀很快就翻车了。

独立战争研究所(ISW)十月三十日的最新报告直接把事情戳破。他们靠卫星图像、战场标志和地面信息分析,结论是俄军的所谓“包围”,不过是小股部队在红军城、季米特洛夫、库皮扬斯克周边渗透,这种状态三年多来一直如此。新增的1.1万人虽然真下了场,但推进速度慢到尴尬,每天几百人伤亡,距离合围目标还有三分之一的空缺。包围?想多了。

更扎心的是,路透社还补了一刀。八月初,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拍胸脯跟普京保证,乌军的乌东防线两三个月内就会崩,最多到十一月一日。但期限到了,连影子都没见到。夏季攻势打到现在,俄军仅仅多控制了乌克兰0.4% 的领土。按这个速度,想拿下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乌东全境,得一百多年。

你能想象普京的心情。为了给特朗普和北约施压,他还真的信了“包围乌军”的汇报,才会想出这种邀请媒体来前线“观摩”的做法。问题是,这真相一摊出来,不是国际玩笑,是国际笑话。

奥地利维也纳新城军事学院的赖斯纳的分析也很直接。他说乌军的战线根本没被突破,俄军也没有能力形成真正的包围。尽管俄军在顿巴斯集中了17万士兵,并且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又塞进一支1.1万人的部队,想切掉乌军的后勤枢纽,但形势就像巴赫穆特和阿夫迪夫卡一样,不可能突然出现剧变。

赖斯纳补充,现在的红军城、季米特洛夫和库皮扬斯克,乌军靠无人机建立了非常密的防御网,填补了他们在人力上的短板。俄军炮火虽然猛,但就是啃不下去。乌军还能主动派特种部队去波克罗夫斯克周边增援,这已经说明他们没打算放弃这些地方。

现场的残酷可想而知。波克罗夫斯克一带因为俄军持续炮击,居民流失到只剩 1%

,从2024年初开始,俄军就试图占领,但一直没拿下。北约的监测也很清楚,乌军依然撑得住。

问题的麻烦在于,俄罗斯现在的打法是全线同时施压。要是任何一个方向抵挡不住,就可能出现城市被炸到无法坚守的情况,乌军只能撤离。但这离“包围”还有很远。真正的包围意味着断了退路,不投降就得死战,目前乌军的后路还在。

ISW还引用了熟悉美国情报的消息,说自2022年底以来,乌东前线变化就不大。普京反而比以前更坚持要打下去,即便经济恶化,社会疲劳。他正在为一场新的长期冲突储备资源,包括军事能力。赖斯纳的话里点得很透:制裁的效力未知,俄罗斯是在为

持久战

做准备,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在乌东前线还没有包掉任何一支乌军,这就是事实。

对比来看,从巴赫穆特到红军城,从库皮扬斯克到波克罗夫斯克,俄军都在重复着人海战术加炮火覆盖的老方法。然而乌军用小型无人机、灵活防御和精确增援,把俄军的推进拖成了蜗牛速度。这个局面,真要靠“包围”来扭转,莫说五六个小时的停火,五六十天也难见成效。

更要命的是虚报战绩的问题。为了不让普京发火,俄军内部一直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这次显然是吹过了头,把前线小规模渗透包装成合围大捷,结果被独立机构和西方媒体一眼识破,还摆出了卫星图做证据。国际舆论里,可不吃这种空口无凭的宣传。

这场前线记者邀请,从设计上就带着展示优越感的味道。可在战场真实数据的对照下,却成了反向曝光。乌军没被锁在“口袋”里,俄军倒是被自己的宣传套了个笼子。

更妙的是格拉西莫夫的临场反对,他在最后关头劝普京别组织记者去前线。这显然是他自己清楚成果不够亮眼,怕现场一眼就看破。可这劝阻没挡住,最终的效果就是现场没看到包围,世界反倒看到了俄军的进攻困境。

现在的乌东战局就是这样,俄军拼命压,乌军死守,双方在废墟般的阵地上互耗。自2024年以来,红军城、季米特洛夫、库皮扬斯克这种焦点区域都没发生决定性变化。外界只能从每日伤亡数字和微小的领土变动上感受战争的持久性。

普京或许还在想办法把这次的舆论冲击重新导向其他方向,但眼下的事实已经摆在那里,全世界都看到了乌军的防线依旧存在,还能增援,还能抗住俄军17万人的压力。

宣传战的一个风险就在这里,你一旦押宝在战绩展示上,事实就会成为你的检验标准。而这次,检验的结论已经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