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I在美国人人喊打,但在英国大学里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利兹大学推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去殖民化”计划,要求各学术部门将该计划的原则融入其核心学术活动中。此举可能使该校与近期生效的《高等教育(言论自由)法案》(HEFSA)产生冲突。
学术自由委员会(CAF)查阅的文件揭示了该政策的实际运作方式。根据该大学的“去殖民化框架”,每个部门都必须证明其已将意识形态规定的原则应用于教学、研究和推广活动中,并通过行动计划、检查清单以及指定负责执行的教职人员来监督执行情况。
这项举措是更广泛的“去殖民化”运动的一部分,也再次表明包括杜伦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在内的英国大学未能认真履行其在HEFSA下促进言论自由和保护学术自由的法定职责。
尽管“去殖民化”一词通常被理解为对课程的反思性重新审视,但利兹大学的框架却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制度性义务。该大学要求各院系提交“活动证据”,任命负责去殖民化工作的人员,并将去殖民化的期望融入学术和行政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有可能将一项学术活动变成一项官僚义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意识形态上的顺从制度化。
利兹大学的政策建立了一套官僚监督体系,几乎没有给学术独立留下任何空间。
据一位接受CAF采访的大学高级成员透露,“每个学院/系都收到了一份关于‘包容性实践’的清单”。其中一项要求是“所有课程都必须包含质疑殖民遗产及其当代影响的空间”。
系主任必须确认这项规定已纳入其“学院行动计划”或“包容性行动计划”。简单的“是”是不够的。该清单还要求提供“活动证据”以及负责实施的工作人员姓名。其引言解释说,这项措施是为实现2025-2026学年六项机构优先事项而努力的一部分,这六项优先事项分别是:“包容性、可及性、包容性评估、去殖民化和归属感”。
作为该议程的一部分,利兹大学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去殖民化框架”,阐述了该项目的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包括质疑“所教授知识的起源以及其中复制的殖民主义遗产”,挑战“隐性课程中假定知识的存在,这种知识不公平地使许多人处于不利地位”,以及“积极主动地重新平衡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动态”。
一份配套文件《去殖民化框架——关键原则》更进一步。其中一项原则指出,去殖民化“将由各学院和服务部门推动,并通过在所有大学学习和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包括模块和课程审批)中纳入关于去殖民化实践的问题来进行后续审查”。换言之,课程审批如今似乎取决于是否遵循一套明确的意识形态框架。
即使是这几段简短的引述也清楚地表明,该框架大量借鉴了当代“去殖民化”和“反种族主义”理论的语言,这些理论将知识本身视为结构性不平等的体现,需要被揭露和纠正。实际上,利兹大学已将这套备受争议的理论体系从学术层面提升为一种制度性教条,要求教职员工在教学、评估和研究等各个环节都应用其假设。鉴于高等教育监管机构——学生办公室(OfS)已根据高等教育和学校标准局(HEFSA)发布了新的指导意见,警告“不应在教学中限制或施压教职员工去支持或反对特定的价值判断”,这一点尤其成问题。
遵守这些要求并调整课程设置以实现“种族素养”的教职员工将获得大学的“去殖民化标志”。该标志被描述为对“采用去殖民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和评估的课程模块的“机构层面认可”。那些不太认同的人可以选择利兹大学所谓的“强化版去殖民化培训项目”,该项目涵盖“反种族主义教学法与实践”、“学术界的白人身份”和“盟友关系”等主题。
但是,对于那些在学校集会上热情高涨地跟着唱的人来说,这难道仅仅是相当于学校里颁发的“优秀学生奖章”吗?
并非如此。在其扩展的去殖民化框架中,这所大学不仅违反了机构中立原则——例如,它做出了带有批判种族理论色彩的承诺,即“发展交叉性、去殖民化和种族素养的研究”——而且还构建了一种意识形态奖励机制。
https://thecritic.co.uk/leeds-university-is-abandoning-intellectual-independ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