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宁丢本州,不可丢满洲”

历史背景:为什么日本如此“宁丢本土”?

日本本土资源匮乏(耕地仅15%,人口7000万已超承载极限),而东北是他们的“生命线”

 
 
方面 日本本土 中国东北(伪满洲国) 日本的“算盘”
面积与土地 狭小,多山 103万平方公里,黑土肥沃(是本土3倍) 移民500万+,解决人口危机
资源 石油、铁矿短缺 煤炭、铁矿、石油丰富 支撑战争机器
工业 落后 亚洲第一(超日本本土),重工业基地 生产飞机、坦克
粮食 饥荒频发 大豆、玉米丰产 养活全日本
军事 关东军70万+ 后方基地,可退守决战 转移天皇,继续抵抗
 
  • 1945年战略:美军轰炸本土、原子弹爆炸后,日本大本营讨论**“放弃本土,退守东北”**计划:
    • 将天皇、精锐部队、工业转移东北。
    • 以东北为“第二本土”,进行“百年战争”,等待盟军崩溃。
  • 转折8月9日苏联百万红军闪击东北,4天摧毁关东军(死亡8万、俘虏59万)。这比原子弹更致命,直接促成日本8月15日投降

小结

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国运论”的缩影:他们视东北为**“大陆命脉”**,宁可本土成焦土,也要死守。 幸亏苏联及时出兵,否则历史可能更曲折。今天回看,这提醒我们:资源与战略要地,从不靠“仁慈”保全

所有跟帖: 

苏联红军“4天摧毁关东军”?纯属忽悠 -枪迷球迷- 给 枪迷球迷 发送悄悄话 枪迷球迷 的博客首页 (57 bytes) () 10/29/2025 postreply 18:40: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