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原油遭遇“国际冷板凳”!中企紧急停购,陆上输油能否救场?

美国和欧盟联手搞了新一轮制裁,直接瞄准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罗斯石油和卢克石油,这俩公司加起来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半壁江山。结果呢,全球原油市场一下子就乱套了,中国几家大国企赶紧刹车,暂停从海上买俄罗斯原油。
美国财政部在2025年10月22日正式出手,把罗斯石油和卢克石油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名单,这意味着这两家公司在美国的资产全被冻结,美国人或公司不能跟它们做生意。罗斯石油是俄罗斯石油生产的扛把子,产量占全国四成多,卢克石油则在欧洲和中东有不少炼油厂。
这次制裁不是玩虚的,直接针对石油出口核心,因为这两家处理了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的近一半。全球供应链立马感受到震动,好些航运公司开始掂量风险,不敢轻易接单。
欧盟也没闲着,10月23日通过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扩大了对俄罗斯能源企业的限制,包括逐步禁止从2027年1月起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还加强对第三方银行和加密货币服务的监控,防着俄罗斯绕道走。
欧盟甚至直接禁了罗斯石油和卢克石油的子公司业务。这轮制裁的背景是持续的地缘冲突,美国说这是为了削减俄罗斯的能源收入,限制它的军费开支。俄罗斯外交部马上回怼,说这些措施是非法的,还威胁要反制,比如可能限供西方能源。
石油分析师们分析,这次制裁跟以往的价格上限不一样,是直击生产商,可能会让俄罗斯石油在国际市场的流动性大降。航运数据显示,俄罗斯从波罗的海和黑海港口发出的货量开始波动,有些油轮公司干脆不接新订单了。印度作为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也被卷进去。美国国务院之前就多次劝印度少买,甚至把这事儿跟美印贸易协定挂钩。
10月23日的报道显示,印度炼油企业像信诚工业那样计划减少或停买俄罗斯原油,避免二级制裁。印度石油公司在2025年8月签了首批用人民币结算的俄罗斯石油合同,通过中国银行渠道转钱,这本来是缓冲,但制裁后,印度国有炼油厂的采购量预计降20%以上。全球石油库存数据表明,2025年前九个月,俄罗斯对印度的海运出口日均超150万桶,但10月下旬的制裁可能让月度总量下滑。
土耳其和巴西这些买家也开始小心翼翼,好些合同被推迟。石油期货市场反应快,10月2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期货价涨超5.8%,收在每桶60美元上方。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涨4.5%,创两周新高。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也涨超4%,亚洲市场敏感度高。中东产油国如沙特和阿联酋的报价跟着上调,西非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的轻质原油价涨3%。
市场机构说,浮动库存接近2020年高峰,OPEC+坚持每天增产50万桶,整体供应宽松限制了涨幅。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2025年全球石油日产量超需求100万桶,这给价格稳住提供了空间。俄罗斯的石油出口策略在制裁中露了底。罗斯石油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把原油送到远东,然后从科兹米诺港海运出去。
这种ESPO混合原油亚洲买家爱买,但制裁后,保险和融资难了。航运追踪显示,10月下旬,多艘油轮在太平洋航线上等着指示,有些货转向黑市。欧盟还针对俄罗斯的影子船队,这些老油轮用来绕价格上限。英国和欧盟联合冻结了中国和阿联酋船东的资产,指他们帮俄罗斯运油。这让全球航运市场更紧张,运费指数涨10%。
俄罗斯政府说用国家基金缓冲经济冲击,但分析师估算,2025年石油收入可能少15%。中国是俄罗斯石油最大买家,进口结构在调整。中国海关总署10月20日发的9月数据,俄罗斯供应828.7万吨,环比增4.3%,稳坐首位。但这多靠陆上管道,每天约90万桶不受制裁干扰。海运部分就麻烦了,独立炼油厂还买,但国企谨慎。
全球能源格局在变,制裁推买家转向中东和美国,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增对亚洲出口。俄罗斯转内销,扩炼油产能,但设备维护靠西方技术,有瓶颈。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俄罗斯石油产量降5%,出口降10%。这些事儿暴露了能源贸易的地缘风险,逼各国多搞供应链多元化。
中国几家国有石油企业制裁一出就停了俄罗斯海运原油的现货交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振华石油至少短期内不招标,避免二级制裁。这些企业之前每天海运进口超40万桶俄罗斯原油,占对华海运总量四成。
暂停针对远东港口的ESPO原油,但陆上管道供应稳稳的,每天80万桶,通过长期协议保连续,避免海运乱子。中国外交部表态,中俄能源合作正当合法,反对没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这给管道贸易撑腰。
制裁引发全球石油市场短期波动,但OPEC+增产和库存足限制价持续涨。中国外交部强调合作合规,为管道贸易提供支撑。后续看,俄罗斯可能多卖给印度,但人民币结算或缓压。整体上,陆上输油成稳定关键,海运恢复需几个月观察。
俄罗斯收入或降,但全球供应过剩,油价不会疯涨。印度面临关税压力,可能转中东油。中国能源安全靠多元化,管道作用凸显,但长远需多源头。俄罗斯经济扛压,但军费影响大,谈判空间或开。各国能源策略在调,地缘博弈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