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工突然熄火,坦克产量增速从61%砸到6% 只剩92辆T-72B状况好

本帖于 2025-10-27 11:38:4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三河匹夫 编辑

俄军工突然熄火,坦克产量增速从61%砸到6% 只剩92辆T-72B状况好

下塔吉尔市的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曾经24小时轰鸣的冲压车间如今安静了不少。

38岁的焊工安德烈盯着手机银行短信,9月工资到账2.1万卢布,比起6月巅峰时的3.4万卢布少了近一半。

公告栏上那张"战时加班补贴翻倍"的红色通知,早已被"绩效奖金按70%核发"的成本控制文件覆盖,墨迹还没干透。

车间角落,几名老工人扒着面包配自来水充饥,当地面包价格半年涨了23%,工资却连降三个月。

很难想象,这里去年还是全俄最热闹的工厂:T-90M坦克订单排到次年,临时工培训三天就能上岗,熟练焊工月薪最高能拿4.5万卢布,是叶卡捷琳堡平均工资的两倍多。

俄罗斯副总理曼图罗夫去年还高调宣称,国防订单执行率达98%,坦克产量同比涨6倍,这与美国欧洲司令部"年产1500辆"的估算对上了号。

但繁荣早在9月崩塌。

工厂每月翻新坦克从百余辆跌到三十余辆,安德烈透露:"合格的装甲钢板断供三个月,库存零件凑不出整辆坦克"。

这不是孤例,莫斯科郊外的卡玛斯总装车间更惨,负责"白杨-M"导弹发射车组装的尼古拉工资从去年12月的3.2万卢布,跌到9月仅剩1.9万卢布,这家军用车辆巨头上半年亏损高达208亿卢布。

军工引擎熄火,制造业集体"躺平"

工厂的冷清早有数据预警。

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10月披露,撑了近三年的国防工业首次踩了刹车,9月"金属制品"产量同比降1.6%,要知道这一指标2023年飙涨26.4%、2024年还涨31.6%,8月更是保持21.2%的高增长。

更刺眼的是包含坦克装甲车的"其他运输设备",增速从8月的61.2%直接砸到9月的6%,几乎等于停滞。

军工拉胯直接拖垮了整个制造业。

9月制造业产出仅增长0.4%,比8月的2.4%放缓八倍,创下2023年初以来最差表现。

俄罗斯工业通讯银行首席分析师丹尼斯.波波夫急了:"占GDP30%的工业生产几乎停摆,9月仅增长0.3%,去年同期还是5.6%"。

更糟的是"全面衰退"的苗头。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发现,24个制造业子行业里18个陷进衰退,这些行业贡献了近80%的商品产量。

宏观经济分析与短期预测中心(CMASF)的数据更揪心:自去年12月至今,工业产出累计下滑3.6%,民用工业全年都在萎缩,截至9月已降1.1%。

油气收入暴跌,军费窟窿堵不住

阿尔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娜塔莉亚.奥尔洛娃点破关键:"经济降温跟预算收紧直接挂钩"。

高度依赖国防订单的机械制造行业,8月还涨15.7%,9月就跌了0.1%。

钱从哪儿来?俄罗斯的命门油气收入掉了链子,今年暴跌21%,财政赤字比预期多五倍。

为了凑够预算目标,财政部四季度可能还要砍支出,波波夫警告这会让经济"雪上加霜"。

要知道2024年军费已涨到10.4万亿卢布(约1120亿美元),2025年预算再涨30%,占GDP比例高达6%-6.7%,创下1991年以来新高,但油气收入撑不起这个摊子了。

军工企业早已扛不住。

乌拉尔工厂2025年上半年亏损17亿卢布,工资全靠联邦财政每月5亿卢布应急拨款;卡玛斯的供应商已经下最后通牒,3.2亿卢布货款不结清就断供。

所谓的"产能巅峰",不过是成本失控的虚假繁荣。

苏联老本吃完,制裁卡脖子

比缺钱更致命的是"无米下锅"。

俄罗斯2014年就喊着搞零配件国产化,十年过去40%关键部件还得靠进口。

西方制裁一来,供应链直接断裂,普京2022年"100%进口替代"的目标成了空话。

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的卡-52直升机最典型,缺了西方精密机床维护,发动机寿命从2000小时砍到1100小时,维修成本涨67%。

航发领域更惨,曾想卖给中国的PD-35重型发动机项目因缺钱停摆,现役战机只能拆东补西维持运转。

为救急,卡玛斯从义乌买民用电机改装军用,不仅功率不够,还可能因违反制裁断供。

坦克储备更是见底,战前7342辆坦克,现在只剩92辆T-72B状况较好,苏联留下的老本快败光了。

自冲突爆发,俄军已损失4000到9000辆坦克,启封的4800辆翻新坦克也快耗完,剩下的要么锈死要么得修几个月。

工资跌物价涨,药品缺口30%

经济降温最先砸在普通人头上。

卢布对美元比冲突前贬值58%,民众实际购买力降了35%,食品药品涨幅超40%。

莫斯科超市里,曾经30卢布的面包涨到45卢布,进口奶粉断货成常态。

药品短缺更要命。

俄罗斯60%处方药靠进口,制裁后抗生素、抗癌药库存告急,2023年癌症患者化疗药缺口达30%,部分地区只能配额供应。

汽车也成了奢侈品,本土最大车企拉达因拿不到德国博世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生产线停摆,2024年汽车产量仅为2021年的38%,二手车价格涨65%。

科技人才也在跑路,2023到2024年累计外流5万人,占科技从业者总数的8%。

谷歌微软停服后,本土替代软件办公效率降30%,高校和西方的合作也断了,20%理工科留学生只能转去中国、印度深造。

硬着陆风险飙升:新制裁还要断石油财路

触控资本市场高级分析师彼得.马蒂斯发出警告:"俄罗斯经济硬着陆风险正在上升"。

美国刚对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出新制裁,很可能搅*****罗斯和印度的石油贸易,要知道俄为了绕开欧盟制裁,把原油出口转向亚洲,运输成本从每吨12美元飙到35美元,利润本就薄如纸。

更坏的消息在后面,1-8月GDP已萎缩0.6%,7、8月年化增长率仅0.4%。

24个制造业子行业18个衰退,军工这个"发动机"熄火,民用工业又顶不上,财政还得砍支出,叠加西方13200多项制裁,比伊朗多5000项,俄罗斯经济正走进死胡同。

乌拉尔工厂的安德烈不知道下个月工资能不能按时发,车间里的坦克零件还在断供。

这个靠战争红利撑了三年的国家,终于要为过度依赖军工付出代价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