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令落地第二天,北京和新德里的国有炼油厂就默契地“踩刹车”。
路透社10月23日独家消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加上印度石油、巴拉特石油,几乎同时通知俄方“海运新单暂缓”,已经装船的油轮继续漂在公海,等政府发话。
这一幕来得突然,却并不意外。

特朗普22日把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连根拔进黑名单,附带“二级制裁”——谁敢跟这两家做生意,美元结算就断谁粮道。
全球能源贸易八成靠美元,这一招等于把刀架在所有买家脖子上,中印首当其冲。
中国每天从俄海运进口140万桶,国有部分占50万桶;印度更狠,俄油占比一度冲到四成。
现在两家一起“静默”,俄油瞬间少了九成海上大客户,市场立刻感到疼。
莫斯科的应急办法只剩“降价+找小船”。
影子舰队运费暴涨,阿芙拉型油轮跑一趟中国成本飙到750万美元,去印度更破千万,折扣全被运费吃掉。
俄财政部原本指望下月靠石油税填补战争赤字,如今预算案得重算。
华盛顿的算盘更精。
特朗普放话:11月21日前不切断交易,就加关税500%,中印一起罚。
印度先怂,莫迪月初私下承诺“逐步归零”,转头想用人民币偷偷付几船,结果卢比结算被俄方拒收,场面一度尴尬。
北京则把“稳”字写在脸上。
管道油90万桶/日照常输送,中东、拉美、非洲货源提前加量,海关数据还没出炉,但港口罐区已悄悄补满。
外交部一句“反对单边制裁”,既给莫斯科留面子,也给自家企业留余地。
市场短期震荡有限。
全球原油库存高位,欧佩克+闲置产能两百万桶/日等着填缺口,油价飙不到哪儿去。
真正的地震在结算体系——印度炼油厂第一次用人民币付货款,俄罗斯顺势推“金砖支付联盟”,去美元化从口号变成实操。
特朗普的狠招,看似卡住了俄油咽喉,却也把美元霸权推到火堆上。
中印暂停的每一桶俄油,都在给替代结算添一把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