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乌克兰还要103年,普京底线下调,战局困境瞒不住了

占领乌克兰还要103年,普京底线下调,战局困境瞒不住了 

俄罗斯真是里外都在挨打。前线的炮声还没停,后院的油库已经开始冒烟。

几天前,新库比舍夫斯克炼油厂着火的新闻被俄罗斯各大媒体反复播放。炼油厂可是俄罗斯燃料生命线之一,一旦出事,就是全国汽油短缺的导火索。今年年初至今,俄罗斯汽油价格已经蹿了40%。克里米亚一半的加油站直接没油卖,不光汽油,连柴油也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这种远东大城市居然排队加油,俄罗斯媒体都不好意思详细拍,怕露了底牌。

这对普京来说,是真正的“燃眉之急”。

而更糟的是,这场战争的战场进度,和俄罗斯的燃油危机一样慢得让人着急。外媒《经济学人》给了一组冷冰冰的数据:从开战到上周,俄军总伤亡人数在98.4万到143.8万人之间,阵亡最多可能48万。乌军阵亡比例大约是俄军的五分之一。这样打下去,要占领普京宣布并入俄罗斯的那四个州,大概得等到2030年6月。

要是说要干掉整个乌克兰,那纯属科幻,因为按现在的速度,需要103年

普京似乎自己也明白,原来的条件已经撑不住。停战要求从乌军撤离乌东四州,变成只要求撤离顿涅茨克州全境。这是明显的下调目标。但顿涅茨克州的乌军防线并不好啃,至少有8个要塞区牢牢守着。照现在这个推进速度算,俄军要靠武力完全拿下顿涅茨克州,得撑到2027年甚至2028年。

俄媒还在拼命鼓吹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的“捷报”,但《经济学人》泼了冰水,说俄军的夏季攻势几乎是白忙活,损失的人和装备是天文数字,换来的地盘少得连地图都看不出来变化。除非有极端变化,否则普京不可能靠继续打赢下这场战争。

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乌克兰的“暗中加速”。他们正悄悄搞军事工业本土化。乌克兰国防部的数据已经很直白:2025年上半年,本土采购武器和装备比去年同期多36亿欧元。现在71.4%的国防采购是乌克兰自己制造的。泽连斯基甚至说,要在年底让前线武器做到一半是乌克兰制造。从2022年只有10%到如今超过四成,这速度,真是比战场推进快得多。

这种变化,让乌克兰有底气在外交场合压俄罗斯一把。比如最近的泽连斯基和特朗普会谈。泽连斯基说,这次会谈可以加速战争结束,并且希望美国多给普京施压。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原本考虑要给乌克兰“战斧”导弹,但跟普京通话后,却好像退了一步。

特朗普后来面对记者很自信地说,他这辈子被最厉害的人耍过,但都能全身而退。这话听着像在讲自己的人生故事,实际上暗示他的停火方案可能是“原地停火”。泽连斯基当然不高兴,但现在他的情绪似乎淡了很多,因为这场战争已经表现出另一种逻辑:

用乌克兰人的苦难,一点一点拖垮俄罗斯

而在俄罗斯,拖垮的不光是军队,还有经济。《经济学人》分析说,虽然俄罗斯经济体量不小,但跟乌克兰背后全部盟友加起来,差距太大。在这场消耗战中,更有可能突然崩溃的不是乌克兰防线,而是俄罗斯的战争经济。

普京现在的处境有点像双线作战。战场上,顿涅茨克成了硬骨头;后方,燃油短缺像火苗一样四处蔓延。普京口袋里的战争预算正在被前线的损耗吞噬,而国内的经济矛盾被油价和物资短缺放大。

这是一种被内外同时消耗的状态,哪一条线率先断裂都是灾难

从某种角度看,乌克兰已经学会了用时间换优势。靠着增产自产武器,减少依赖援助,把战争变成一场长期持久战。只要俄罗斯每推进一步要付出高得离谱的代价,乌克兰就会在另一条战线获胜。

这种博弈,对特朗普来说也是个麻烦。给乌克兰更多武器,会让俄罗斯更加被动,但也可能让战争失控。给普京留面子,可以控制局势,但会让乌克兰失望。特朗普显然是在两者之间反复试探,该进的没进,该退的没退。

眼下的拉锯战,比起过去的冲锋和防守,更像是一场消耗对方耐力和资源的比赛。俄军冲不动,乌军守得住,后方的油罐和工厂却在不停出事。

战争有时候不是看谁赢得快,而是看谁撑得久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加油长龙、克里米亚的空油站、前线的缓慢推进,这些细节拼在一起,就能看到俄罗斯的战争版图正在变得支离破碎。乌克兰这边,不管特朗普的承诺最终兑现几成,他们的本土军工体系已经在硬生生长出来。战争的温度还在升,但方向,可能和两年前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