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ense One:中美的水下对抗

来源: 2025-10-21 12:25:3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Defense One报道称,中国的“透明海洋”系统正迅速推进,这是一个五层传感器网络,覆盖海底至太空,旨在实时监控潜艇活动。该系统整合卫星、无人船、水下滑翔器、海底传感器及核心数据中心,实现对机动中的潜艇的全程追踪。
报道称,在“联合海-2025”演习中,中俄联合进行了反潜演练,分享水文气象数据及海空轨迹,旨在消除深潜潜艇的隐蔽性。解放军理论家指出,传统“杀伤链”易受干扰,因此倡导构建弹性“杀伤网”,可即时重定数据和目标路径。系统核心包括海底光缆与无人艇充电节点,使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无需浮出水面即可补能和再部署。

 

报道称,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参与了传感器集成及无人航行器自主能力研究。该战略对美军及盟军潜艇构成日益严峻挑战,尤其在南海、吕宋海峡等战略瓶颈地区。并认为,解放军扩展的传感网可能迫使美军及其盟友发展反感测与反无人水下航行器战术。

 

报道认为,中国利用人工智能将整合多源数据,形成统一监测图景,持续运作并通过学习预测潜艇行动,将反潜作战由被动转为预测式。专家预测,这类系统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实现对海洋的“透明化”,类似20世纪初雷达让天空透明。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RUSI认为,尽管中国媒体宣称该系统可将敌方潜艇生存率降至5%,但这需要多层、联网的主动与被动传感器,以及大量目标特征数据。南海等区域的“海底长城”长期建设仍未完全实战化。
尽管如此,信息传递非常明确:解放军海军(PLAN)旨在巩固中国周边海域防御、扩大水下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限制对手行动自由。

 

据智库报告显示,2024年美军在南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潜艇部署,包括11艘核攻击潜艇(SSN)、2艘导弹潜艇(SSGN)及1艘弹道导弹潜艇(SSBN),并得到舰船支援,频繁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日本和韩国。USS
Minnesota在关岛的前置部署标志着弗吉尼亚级潜艇首次长期驻扎西太平洋。
潜艇在台海冲突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它们隐蔽、火力强大、可深度穿透争议海域,行动不依赖海外基地。模拟演习显示,四艘SSN和一艘SSGN可在两周内摧毁敌方53艘舰艇,包括航母及两栖攻击舰。

 

美军潜艇还能威胁中国水下核力量。中国094型SSBN在南海巡航,保障二次核打击能力。然而,一旦潜艇与岸基指挥失联或被摧毁,中国核三位一体的一个环节可能丧失,带来“先用或失去”的核风险。

 

报道认为,中国希望通过五层传感网络“点亮深海”,但技术与部署仍存在限制。美中潜艇与反潜网络的较量,将成为太平洋地区潜在冲突中的核心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