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同行激烈的竞争下,外国人也不傻,逐渐摸清你的车价、清关、物流等成本,这样车商甚至被逼的连国内退税的钱都得让一部分出来(我国出口商品可退13%增值税)。
而且这种近乎无底线的低价竞争,受伤的不仅是车商,对于车企以及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都是百害无一利。
最明显的就是扰乱了汽车的价格体系。
在哈萨克斯坦,一辆宋 PLUS DM-i比亚迪官方卖 1778 万(折合人民币 23.5 万),而当地的零公里二手车只需要 1000 万(折合人民币 14 万)出头。这样的差价,买谁大伙都懂的。
俄罗斯更绝,去年 10 月提高了 70%-85% 的回收费,并说明每年都会上涨 10%-20%。到今年,先是取消关税同盟国(EAEU)的回收费豁免,堵住进口车商从中亚报关再免税运入俄罗斯的漏洞。
然后再把回收费的计算方式从单纯的看发动机排量和年份,增加一个汽车功率的参数,进一步增收新能源车的税费。现在一台中国汽车出口到俄罗斯,光这回收费就得交 6 万块人民币。
而俄罗斯的本土车企,或者是在俄罗斯建厂的车企,则有相关的补贴与退税机制。。。

人家这些操作,明显就是先让你二手车进来培育市场,然后再引导正规车企进来,最后再在当地建厂,带动供应链,拉拉就业,有钱一起赚。

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中国汽车出海最终会以车企为主导。
现在再回头看四部委的通知,那一切都很清晰了。
当年我们以市场换技术,请外资车企进来,现在轮到我们走出去,希望别落下什么 “脆皮” “断A柱” 的轶事了。
这话听起来挺官方,在舆论场上也没啥水花,但其实话少事大。
咱翻译翻译:以后纯电新车想光明正大地出海,可不能随便找个贸易公司,要拿到车企的授权才行。
之前那些大量出口的 “零公里二手车” ,估计要逐渐收紧了。
脖子哥翻阅了具体的海关编码,这次新增了具有识别代码的纯电车 (编码:87038010.90) 这一类目,与原来二手纯电车(编码:87038010.10)并不一样。


但结合之前商务部召集行业机构与车企开闭门会,以及隐隐约约 “新车登记后 3-6 个月禁止转二手” 的流言,毫无疑问,有关部门正逐步规范电车出海,遏制乱象。
随着近年来中国车企自己造船出海,相信这种通过新车转二手车来出海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