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维·费斯(David Feith)的评论文章,他认为,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已经使许多美国人感到疲惫和怀疑。如果美国想要与中国竞争,需要先重拾信心。
文章称,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里,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性的政策,寻求遏制和打压中国。后来上台拜登政府推翻了特朗普的许多政策,但基本没有改变对华政策的方向。因此,当时有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华问题上形成共识,可能引发“新冷战”。
但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于今年1月开始后,美国政府并没有作出“新冷战”的姿态。过去九个月里,特朗普政府在TikTok等一些问题上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立场,并且几乎没有遭到美国国会或公众的反对。
费斯认为,这反映出整个美国都在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然而,由于美国和中国已经建立深厚的社会经济联系,中美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美国的反思并不像许多人期望的那样顺利。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开始“自我反思”。文章称,经过数十年的外交失误、战争失败、去工业化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已经被侵蚀。如今,美国人对国家实力、竞争力和道德产生了怀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美国的全球力量投射。
费斯写道,美国现在正经历“怀疑、紧张和收缩”的时期,“美国对中国的重新审视,伴随着对自身的重新审视,后者又制约着前者,削弱了美国围绕共同目标团结、明确战略目标、作出艰难抉择、投入资源以及维持努力的能力。”

他宣称,在“怀疑和分裂”的环境中,美国需要重拾信心,“一些爱国的创新者和投资者已经开始在武器、能源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建立明确服务于美国利益的企业。我们同样需要在金融、媒体和学术界采取类似的举措。”
费斯承认,尽管美国自冷战以来长期在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但中国现在已经在能源等一些关键战略和商业领域超越美国。他认为,美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放宽监管壁垒来推动新能源和工业发展,分析美国分别在哪些领域领先和落后,并与盟友合作寻求“赶超中国”。
他还声称,美国领导人应该专注于与“振兴美国”有关的目标,包括所谓“威慑中国”和“防止中国在战略性领域取得主导地位”。他鼓吹美国在制定贸易政策和规则时,考虑“与中国有关的担忧”,例如要求降低活性药成分、关键矿产进口等对中国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