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实力地位发出的强硬反击,美国人要开始习惯了

在贸易战常态化后,近几个月来,美国多次对中国发起敌意行动,中国也针锋相对地给出反制裁。其实,美国频频恶意出招并不意外,一些行动甚至放风策划了很久。尤其是在中美高层会谈前大搞制裁、虚空造牌,已经是美国的习惯性动作。意外的是,近期中国反制裁力度之大,出乎美方预料。但具体看中国的反制动作,只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精确的对等反制。

中国的强硬反击

10月9日,商务部公告首次在稀土领域引入“0.1%价值占比”门槛,对标了美国出口管制中的“长臂管辖”。

这个出口管制规则之严,完全出乎美西方预料,可谓震动全球。特朗普都破防了,进而导致10月10日美股、加密货币都崩盘大跌。但对比前述美国多项制裁规定,中国只不过是将美国做过的事,对美国报复回去。这次比较意外的是,以前美国对我们出狠招,我们会有对应的报复措施,但一般没有美国这么狠,会留余地——但这次是不留余地了,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狠劲”。

除了稀土、芯片、船舶港务费,近期还有许多中美双方的制裁较量。美国交通部发布拟议命令,要求中方航司在往返美国航班上不得飞越俄罗斯领空;美国财政部同步宣布对购买伊朗石油的企业、港口、油轮实施第四轮制裁,冻结美元资产并禁止全球港口提供保险、融资服务;美国商务部再以“向哈马斯、胡塞武装提供无人机组件”为由,把19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中方密集出台的动作包括,对高通立案调查、对美国14家美国军工与数据情报企业实施制裁、对高端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负极关键材料和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

这些相互制裁管制的技术细节很多,节奏比以前更快,业界人士都有些看不过来。美方态度一如既往地傲慢,讹诈不遮掩,以不可一世的姿态“制裁全球”。但从各方反应来看,中国的反击态度变得极为强硬,这是新的动向。

实力地位

什么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经过数年斗争,态势逐渐清楚了。从中方的角度看,美国一直企图营造“以实力压服中国”的对话气氛。即使在斗争不利的情形下,美方还是不服气,找些“美国没认真准备”之类的理由,仍然想靠别的优势“找回场子”。

经过几年艰苦工作充分准备之后,中方逐渐有了底气。2025年4月的中国对美反制,全面摊牌对抗,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战略性的决策。之后中国不断示强,连军事领域都在国际上造成了极为强势的冲击。

从2018年起的中美斗争中,前期主要是美国凶猛攻击,中国周旋观察。进入2025年,可以判断,中国对美针锋相对,反击动作狠猛,谈判起来也不客气了,该反击就反击,揪住美国弱点狠打。目前最起码也是战略相持阶段,甚至可以发起反攻了。例如中国半年没买一粒美国大豆,从过去对谈的情况来说,很不一样,必然会对美国农业造成重大损失。

关键判断是,中美实力对比综合起来已经是“中强美弱”了。

中强美弱

在高科技、军事等领域,美国还有局部优势。但中国整体上已经占优了,发展速度还远比美国要快速。如代表高水平论文的自然指数,最新指数(2024年5月至2025年6月)中国已经是美国的1.62倍。而2014年,美国自然指数还是中国的3.58倍。

今年的九三阅兵中,中国有27种武器要么是美国没有的,要么是性能不如中国的,这是颠覆性的。福建号电磁弹射技术也远超美国福特号航母,美国电磁弹射故障率太高,实际战斗力低下,技术方向错误基于飞轮储能,远不如中国的超级电容储能。中国比美国更早实现了隐身战斗机的电磁弹射,这绝非偶然。实际中国还有许多军事科技是领先美国的,只有核潜艇、星链等少数领域还落后。

在制造业相关领域上,中国领先美国的幅度大得惊人。即使以美元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也是美国的两倍。以实物产出计,差距更是大到了5-10倍。这是中国优势最大的领域,已是全球常识,不需要罗列数据论证了。

美国人的反思

实际上,目前有很多美国人自己都感觉到不对劲了,美国社会也涌现出不少反思,但这些反思还不是主流,美国整体上还在狂赌AI的亢奋之中。但与中国较量起来,仍无法掩盖全球范围对美国越来越多的质疑。

例如Patrick Fitzsimmons在《PALLADIUM》10月3日发表的文章《GDP如何掩盖工业衰退》,就是一个较为深刻的反思。作者开头就提出一个疑问:美国GDP一直升,但做的东西越来越少,认识的大多数聪明人都在做“假工作”。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有香港或者越南制造的玩具衣服,但洗衣机、汽车、电脑等高科技商品是美国制造的。然而,现在几乎没啥东西是美国造的了。

文章的结论是,美国的制造业产出统计不是看实际的东西,不是看钢材、CPU、汽车的数量,而是“政府经济学家做出的数百个武断和主观决定的结果”。政治统计人员在实物产出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用“质量调整”之类的手法,让制造业GDP大幅上升,远超直觉。如2024年汽车总产量相比1997年增长39%,增加值却增长125%;半导体总产量增长262%,实际增加值增长1698%;钢材运输量下降 18%,总产量仅增长5%,增加值却增长125%,因为用废钢当原材料。

总结

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对比,有很多领域,非常复杂。但2025年能够看出关键的转折,中美气势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全球对于中国的认知正在彻底颠覆,对于中美强弱地位的判断开始颠覆。中国“从实力的地位出发”的强硬反击,美国人要开始习惯了。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